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 文 | 宋鴻兵

德國總理默克爾宣佈卸任黨主席並不再參選2022年總理大選,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默克爾選擇在2018年急流勇退,不僅僅是難民政策招致反對的原因,她所在政黨選舉失利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表明德國的政治潛流已經發生了變化,默克爾的執政基礎已經坍塌。

雖然默克爾現在搖搖欲墜,但她在過去十幾年中一直穩坐總理位置,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幾點。

首先,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沉重打擊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人民認識到冒險策略的代價太沉重,未來選擇領導人一定會對有極端傾向的人敬而遠之。而默克爾正是一個比較中庸的人。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默克爾的主要施政綱領基本是在政治光譜的正中間,她是德國人最願意接受的完全沒有政治風險的人物。默克爾學物理出身,不是一個真正強勢的人,而是一個高度的理性主義者,實施任何政策之前先要看數據,只推行能最大效率帶來選票的政策。

其次,德國在戰後70年一直處在比較平穩的狀態下,是現行世界體系的受益者。全球在美利堅治下的和平環境中再次啟動全球化,而德國是全球化分工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只要跟著美國就有好日子過,沒有理由要走極端。

默克爾不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她只能在社會比較平穩的狀態下掌舵。由她來把控全局,德國不會走向特別偏激的路線,這是德國人願意選擇她的最重要理由。

但是現在整個德國社會發生了潛流級別的變化,戰後維持了70年的共識的幾個基礎都在瓦解。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出現逆潮。因為在貧富分化過程中,失去利益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達到一定限度後必然會反撲。

在這種情況下,誰批評得最激烈,舉止最極端,誰就會獲得更多的擁戴。希特勒當年就是這麼崛起的,當社會充斥不滿情緒的時候,誰的煽動性強,誰就能站到風口浪尖上。

因為兩極化的聲音越來越強,所以雖然默克爾還想保持中立四面討好,但她已經做不到了。

原本德國戰後70年的政治生態是比較平衡的。社會主流始終是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會民主黨兩股力量。前者代表著德國政治光譜的中間偏右,相對比較保守。後者屬於工人黨,思想中間偏左稍微激進。兩股勢力基本上能夠達到平衡。有時一方單獨執政,有時雙方共同執政,比如現在兩者合計佔了德國政治版圖的80%。其他小黨派完全被邊緣化了。

現在德國社會兩極化加劇,其標誌是兩個新興起的政黨——德國選擇黨和綠黨。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德國選擇黨是非常鮮明的民粹主義代表,他們主要分佈在德國的東部和北部。持續了70年的自由市場經濟加劇了貧富分化,到了拐點之後,民粹主義就會冒頭。德國選擇黨起初帶有鮮明的精英色彩,創始人和支持者主要是德國的大企業家。

德國的工業界有兩種類型的企業。一種是大型跨國企業,比如寶馬奔馳,他們是商業帝國的主要組成部分,支持歐盟、歐元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因為能使他們佔領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市場,利益得到最大化。

另一種企業主要在德國國內進行生產銷售,他們越來越極端地反對歐元。因為他們是德國本土企業,由於歐元危機爆發後德國救助了很多國家,這在他們看來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白送給希臘和意大利的懶漢。他們認為德國應該重新掌握經濟主權。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德國選擇黨起初沒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勢力大增是從2015年默克爾政府歡迎敘利亞難民開始的。上百萬難民對德國社會的衝擊非常巨大,這讓選擇黨的群眾基礎迅速擴大。

貧富分化加大,疊加難民對社會主流文化的衝擊,激發了德意志民族性的反彈。戰後的西德人進行了全民族的深刻大反省,但是東德人不這麼認為,東德很多領導人是反納粹出身,認為二戰的勝利也是自己的勝利,戰後清理了納粹在統治機構的一些人員,但是東德沒有對德意志的民族性進行反省。現在也是東德人首先開始公然討論德意志或日耳曼民族文化等以前被默認為禁忌的話題。

西德人內心也保留了強烈的德意志民族自豪感,只不過限於戰後幾十年的輿論高壓,沒人敢公開談這個問題。不過私下深入接觸時,他們一定會表現出民族優越感。以前西德人不敢公開談論,但現在東德人打破了輿論堅冰,西德人今後也會在這個問題上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民族意識。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潛流正在發生變化,德意志民族現在正處在一個微妙的拐點,民族意識恐怕會在下個階段重新覺醒。所以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高漲,現在已經成了國會第三大黨,未來他還可能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

另一個極端政黨就是德國綠黨,他是全球主義政黨,主要分佈在德國的西部和南部。他們和美國民主黨類似,主要支持環保、移民、全球化、多元化、歐盟、歐元等,所有觀點跟德國選擇黨截然相反。兩個黨派代表著政治光譜的兩個極端,但現在都獲得了大量選票,這說明德國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的狀態。

如果國際形勢開始惡化,比如再次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甚至是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就有可能重蹈當年納粹上臺的覆轍。納粹正是因為1929年經濟大衰退才獲得了大量選票,如果再來一次大衰退,有沒有可能再次出現類似的狀況呢?

宋鴻兵:德國政治進入動盪期,民眾可能再次選出一位鐵腕元首

在一個兩極化的社會中,最後社會一定會選擇強者,必然走向專權。大亂之下人心思穩,誰能把局勢平定,老百姓就願意選擇誰。最後一定是強勢的鐵腕領導人掌權。

在默克爾之後,德國可能會出現幾個過渡性的人物,但是最終一定會出現一個類似普京這樣的強勢人物,德國人最後會選擇這種能夠真正牢牢掌控德國,能夠讓德國人感到心裡踏實的領導人。

總結一下,二戰後德國工業實力迅速恢復,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下獲得了大量的好處,所以民眾願意擁護走中間路線的穩健派,默克爾上臺時正趕上這個階段的末期。但貧富分化加劇和難民衝擊德國社會結構,重新激發起了被壓制的德意志民族自豪感,極端保守派和極端開放派順勢而起,大幅蠶食、動搖默克爾代表的中間派選民基礎。如果未來出現嚴重的經濟社會危機,德國將再度出現一位強勢的鐵腕領導人掌權。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