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電影《芳華》為何落選第34屆百花獎提名?

讀劇慧眼


我覺得這不是芳華的問題,是百花獎的問題,大家看看這個名單裡,戰狼、紅海行動2、建軍大業的提名有多少你就知道這次百花獎評選的風向是什麼了,多餘的我就不說了,再說有風險,當然也請各位看破不要說破,風險真的挺大。


當你明白了這次百花獎的評選風向,你再看看芳華這部電影的風格和主題,你就知道這電影為啥沒有任何提名了。其實金雞百花獎自從把最佳男配女配給了李易峰和楊穎之後,這個獎早就是個分豬肉的獎項了,其地位早就和金馬金像不能比了。有點上進心的導演、演員對這個獎應該也沒那麼在乎了,作為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配的馮小剛對百花獎可能也沒那麼在乎吧。


時代科技漫談


《芳華》落選第34屆百花獎提名,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部電影與時代發展要求格格不入。

社會發展和進步需要文化繁榮的支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我們國家一貫倡導的繁榮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齊放的百花一定要求是芳香澤人的,爭鳴的百家一定要求是積極向上的,只有那些真善美,能給人們帶來教育意義和生活啟示、激勵人們奮勇前行的作品才能納入百花和百家的範疇。

但是,很可惜,《芳華》不符合上面這些要求。看過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讓人悲嘆甚至憤恨,名字叫做芳華,卻根本就不能從中領略到芳華的美妙。

女主人公何小萍因為有狐臭,遭到戰友們歧視,不僅是室友,跳舞的男戰友搭檔都嫌棄她,最終被迫離開文工團進入戰地醫院,雖然在戰地救護中表現英勇也立下戰功,但卻由於精神上一直壓抑,竟然成了精神病。

男主人公劉峰本來是文工團德藝雙馨的優秀演員,卻由於一次觸摸事件被他所在這個集體拋棄,戰場上斷了一隻胳膊成為戰鬥英雄,卻在復原走向社會後成為了時代的棄兒,被人侮辱,妻離子散,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最終,一個殘疾人,一個曾經的精神病患者,兩人湊合在一起相依為命,似乎是在向觀眾傳遞這樣一種意思,社會不需要英雄,好人未必就有好報!

不可否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有被埋沒的英雄,也有沒受到公正對待的好人,但絕對不是主流,從1949年建國到現在,中國取得的巨大進步和成就,如果沒有社會正能量的支撐,沒有弘揚真善美的推動,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能量、真善美的例子舉不勝舉,英雄輩出,模範無數,這裡就不一一道來。

但是,很可惜,《芳華》無視了這些,卻刻意把人性的醜惡面和社會陰暗面聚焦並進行放大,這樣一部片子,肯定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我們現在所弘揚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格格不入,如果讓它入圍一個國家的電影獎項,豈不是笑話。

片子末尾,《絨花》歌聲響起,但是你要知道,這首當年電影《小花》的插曲,是歌頌英雄的。劇中,劉曉慶飾演的游擊隊長何翠姑和戰友一起用擔架抬著解放軍傷員爬臺階,走在前面的何翠姑為了不讓擔架前高後低而使傷員滾落,跪著用膝蓋當腳前行,這樣就能保證擔架前後同高,而付出的代價是,何翠姑膝蓋磨破,臺階上一步一步都灑滿了鮮血……

此時,李谷一老師的《絨花》歌聲響起,“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花載親人上高山,頂天立地迎彩霞……”看到此處,無數觀眾潸然淚下。

可是,放在《芳華》的末尾,卻是有點不倫不類,除了歌中第一句歌詞“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中的“芳華”二字契合了這部電影的片名外,可以說與電影反映的主題毫無關聯。歌頌什麼?除了高幹子女陳燦、郝淑雯,上海小姐林丁丁的芳華堪稱完美外,兩個主人公都是悲劇收場,用《絨花》來烘托,來謳歌,合適嗎?

行文至此,其實還有很多話要說,鑑於篇幅不再贅述,但我想,除了上面這個關鍵原因,還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最近導演馮小剛深陷娛樂圈偷稅門事件,在真相沒有水落石出之前,考慮到社會輿論和百姓情緒,都不宜將其作品列入百花獎項,否則,可能會產生錯誤導向。

最後提一句,很喜歡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第一部)等作品,但對《芳華》這部電影所揭示的社會意義和表現方法不敢苟同。

紅楓文史娛一家之言,歡迎吐槽,歡迎批評,歡迎指正!


紅楓文史娛


凡事有果必有因。

其實在今年六月份的“陰陽合同事件”發生之後,娛樂圈的江湖就已不復當初。坊間關於馮小剛的故事和傳聞,關於《芳華》的傳聞大家想必也聽到過不少。當然,這裡指的是負面的傳聞。

大家覺得,一個身負眾多負面傳聞的導演導的一部帶著一些負面傳聞的電影,即使曾經再熱,在今時今日,還能夠被提名嗎?誰人想提?誰又敢提?

所以這樣的結果,早就應該是板上釘釘,毫無懸念的了。當然,在這裡大家應該也沒有什麼好疑感的了。


凡心讀天下


《芳華》沒有上領獎臺是必然的。

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基本上不會認可《芳華》中的情節。他只能誘導80後、90後的一部分青年人。

暫不言馮小剛的人品。只談他玩電影的手法。人們常說,相由心生。拍電影、玩電視也是如此。你的心裡陽光,你肯定拍出的是帶有正能量的電影、電視劇。你心裡陰暗,你拍出的電影、電視劇將是陰晦、充滿灰色基調的。

馮小剛拍出的電影也就是這麼一個路子。在他搗弄下,人物亦晦、亦邪、亦正義,混淆三觀,正義得不到張顯、陰邪大行其道……。

馮小剛《芳華》中的劉峰,到前線,保家衛國成了一種懲罰。受重傷從前線歸來的功臣成了棄兒、被辱弄、被醜化……。

我不知馮小剛哪來這麼大底氣,竟把他那雙骯髒的手指向了人民軍隊。

作為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聞所未聞。你想當然的搬弄是非,總想去扭曲人們的心靈,但最終你自己的心地被嚴重扭曲。

扭曲的心態如何能拍出陽光電影?如何能正確行使一個電影人的應有職責?

當你迎合庸俗、低俗、惡俗時,你所吹噓的通俗已成為一種媚俗。

媚俗只是低級趣味的人才有。

與其說你是導演,倒不如說你是個油漆工。你把你搗弄的電影全部塗上了灰色基調。也許你認為自己很會玩,能把電影玩出你心中所期望的花來。

但你過高地估計自己能量。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千萬別自己當回事,否則成屁事!

希望你在宣囂中看清自我。否則,你前面的路將很難、很難。





孤峰散人


親親網友:晚上好!

我是凡塵觀視界!今日頭條的用戶,這個號專以視頻、圖片見長!歡迎大家瀏覽評論。

看到“馮小剛的電影《芳華》為何落選第34屆百花獎提名?”這個問答,很有話要說!

我個人認為,《芳華》落選第34屆百花獎提名,是理所當然的。由我國電影家協會和我國文聯聯合主辦的電影大獎,讓《芳華》落選,不得入圍,是非常正確的。捍衛了正確的文藝路線!肯定要點個贊!

《芳華》在鏡頭唯美、音樂唯美、聲效唯美的“香花”下,販賣的卻是非常負面的的東西。

一個身體不健康腰部受傷的軍區文工團文藝兵劉峰,因他突然就“耍流氓”抱林丁丁的作風問題下派連隊任副連長,帶兵參加邊境作戰,中埋伏死傷嚴重。在那個年代,劉峰範那樣的作風問題是有的。但是,把一個文藝兵下放到邊境帶兵打仗,就有點想不通了,也不合情理呀。這是對劉峰的懲罰?如果是,為什麼還要讓一個不懂帶兵打仗的外行帶那麼多兵上前線。這是在以無辜的生命做代價!電影的這個情節是想說什麼呢?是說部隊幹部管理出問題了還是說劉峰有問題呢?

文藝兵何小蘋因體溫作假抵抗演出,而政委卻採取了陽奉陰違的手法,把何小萍也下放連隊。政委當著大家的面說沒有一個表現不好的。然後卻把何小萍下放連隊,而且檔案上也記了一筆。部隊政委的思想工作在馮小剛的眼裡就是這樣做的嗎?

僅此兩點,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有意“抹黑”。表面上看抹黑的是政委,抹黑的劉峰,其實質到底是在抹黑誰呢?抹黑什麼呢?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非常值得深思!

看明白了這兩點,就不難理解《芳華》為什麼落選百花獎了!

歡迎網友發表評論!

謝謝!再見!


凡塵觀視界


當過文藝兵的馮小剛,非常懷念當初的青蔥歲月,於是叩響嚴歌苓的門下,請求同為文藝兵出身的嚴老師,為他圓一個遙遠的夢——回到從前。電影《芳華》由此誕生。

其實,小說《芳華》,只是嚴歌苓在其從前所寫的短篇小說的基礎上,添枝加葉,又虛構杜撰,屬於二次創作的小說。可以說,完全背離了真實的生活及她本人的初衷,只為討好馮小剛的偏好及自己的言猶未盡吧!

電影《芳華》,給人一種唯美、懷舊、悽愴、相互傾軋、人性扭曲的故事情節。有些人看了,彷彿回到了過去,看到了自己;有些人看了,感覺那個年代人性的醜陋、陰暗與好人沒有好報的悲哀。雖然小說需要跌宕起伏的戲劇性,但著意暴露人性的惡,的確會讓許多人感覺不舒服甚至心寒,不過十分滿足馮小剛的意趣和美學理念。

文學需要批判,電影亦然。褒與貶,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與當今創建和諧社會的主旨,卻有背道而馳的晦暗之感。令人看了不僅只有唯美和懷舊,還有多種的心酸和憤恨,尤其是人性上的扭曲和背叛。

電影拍的不可謂不美,只是美的背後是醜陋,而且是不真實的醜陋。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其實都很單純,爾虞我詐的人和事肯定會有,但大都體現在較高層次的爭權奪勢上邊。在平頭百姓之間,友好、友情與友愛的氛圍普遍存在。

所以說,電影《芳華》落選百花獎實屬正常,見怪不怪。


怡人之人148633009


一個被中國軍隊清除並且已經向美國國旗宣誓效忠的人來寫中國軍隊的小說的作者可信嗎?集結號裡講上級有意放棄了穀子地的連隊,讓他們死戰到底,這種欺騙行為事件在中共軍隊中曾經有嗎?在芳華里,中國軍隊最珍貴的戰友情卻變成了勾心鬥角和互相內鬥,歷來傳統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軍隊允許這種現象嗎?芳華里戰鬥英雄成為落魄者,醫護模範成瘋子,是軍人的普遍現象還是極小部分情況?是否中國對退伍軍人和功臣極不重視?綜合上面各種晴況,結論是馮導在動搖中國軍心!所以,就是十億票房收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報卻無一字評論評價就是答案!軍隊題材應該由軍隊政治宣傳系統操作!更何況我軍從來就是高度政治性團體。


雲靈問道


作為觀眾我個人的感覺是,這部電影也許有票房價值,但他的藝術價值恐怕要形成反比,這部電影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也許可以一時的譁眾取寵,但卻無法真正地映入觀眾的內心,就像網友評價的,也許幾十年之後再去回看高山下的花環和孔雀等反映上世紀70年代的電影,仍然感到意味悠長,但再去回看芳華這部電影,恐怕已經索然無味。

這部電影去年上映時,號稱是一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反應上一代前輩生活和遭遇的作品,但在我看來,這倒更像是一部基於70年代背景的現代言情劇,打著懷舊的旗號卻很難看到舊時代的影子,現代各種充滿偏見的思想倒是隨處可見,這也難怪,畢竟這部電影的基礎——同名小說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為啥有問題不用多說,作者本身就有問題!



雖然馮導演經歷過那個年代,但他導演的這部作品恐怕是一部讓很多老兵叫罵的電影,電影當中出現的東西,跟老兵們經歷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新兵何小萍來到部隊,結果被隊伍的人四處欺負,甚至發展到連領導都不管的常態化;郝淑雯,一個高幹子弟出身的女孩,竟然成天在部隊以高幹子弟身份自居,自視高人一等。問問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前輩們,那個時候的隊伍是這樣嗎?確切的說敢這樣嗎?

政委看不慣發生在文工團的現象批評了幾句,事後文工團的一個成員竟然在院子裡公開拿政委的話進行取笑,竟然還博得周圍人的滿堂彩,堂堂的隊伍就是這樣的政治覺悟?無論是那個時代還是現在,敢出現這樣的情況嗎?現實當中如果有人敢這樣,那去伐木連幹活的恐怕就是他了!



所以芳華這部電影,初期觀看也許覺得新鮮,但事後恐怕已經感受不到太多的意味,跟很多反應同時代的電影相比,它丟失了太多的原味東西,一部打著懷舊旗號的電影,最後反倒變成了舊不舊新不新,除了獲得了票房利益,電影的藝術含義卻變得越來越少。

對比提名百花獎的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唐人街探案等電影,有的弘揚了國威,有的反映了百姓故事,有的做到了創新和搞笑,他們都具備著一個共同點,就是抓住了觀眾的心,但芳華這部完全脫離實際的電影,很難再讓人有第二次觀看的衝動,其他提名的電影相比,恐怕就要差上至少半個檔次了。

當然除了電影本身之外,馮大導演最近的事恐怕也影響了這部作品的提名,畢竟現在連公開場合都無法出現,更別說拿著這部電影去外面招搖。


遼寧資深球迷


在網上看的《芳華》,本來沒有看的打算,即使在網上也沒有打算看。朋友圈裡有一看了的,不停的在那誇(這位朋友以前是舞蹈演員),誇得我覺得特煩人,於是有一天,把這片子看了一下,覺得朋友太誇張。

馮某把自己的文工團情結放在電影《芳華》裡,這只是他個人或者是和他有相同經歷的人對逝去青春的意淫式祭奠。人物是灰色的,內容也是灰色的,只有他從電影《小花》借用過來的“絨花”能給人一點亮色,但這是《小花》的亮色,不屬於《芳華》。

馮小剛就是一個個人才華被嚴重高估了的所謂的“大導演”。


影視藝術專業


沒看《芳華》前,就被鋪天蓋地宣傳所感染,真的看了後,感覺不是那麼回事。我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員,也算是中越自衛反擊戰的參戰人員(後方保障),而且家就在成都軍區,影片的背景應該是成都軍區後勤部下屬的一個宣傳隊,影片內容與事實完全不符,或者說導演將1%的瑕疵擴大到100%,將那個年代的一切妖魔化。估計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想學莫言,做反體制的急先鋒。過來的人都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