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什麼?人活著需要信仰嗎?

信仰是什麼?人活著需要信仰嗎?

首先提一個基本事實,跟任何信仰無關,純然事實,作為本文立論的前提:

人,永遠不能掌控所有與自己有關的一切正在發生或尚未發生的事

譬如生老病死,斗轉星移

不接受這一點,便沒有談信仰的前提。你若深信自己能徹底地掌控命運,人定勝天,那你本身就是神,還用信什麼別的呢?——好在除了小孩子和深度的自戀者,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人,應該都不至於相信這樣的幻覺。於是,就可以談信仰。

有人說,當代中國人沒信仰。這話不對。只能說他們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信仰。要是中國人徹底沒了信仰,不相信有別的東西為他們的生活做主,豈不是個個都成了神?——這麼想來,就知道他們也必須要信點什麼的。雖然未必能指名道姓說是漫天神佛中的哪位高人,但常常統而言之,叫做「命」。——我父母這一輩以上的老人,說到人生無常,往往是這人命好,那人命苦,說來說去都是命字當頭,難以更改。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推陳出新,改信塔羅、占星這類洋命,本質上其實差不多。

另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對命(包括各種巫卜之術)是有些半信半疑了,但是心裡還是不安穩,總要找點別的東西佔住自己的心。先聲明,我並沒有要得罪人的意思。不必以為我提到什麼,都是拿它當騙人的江湖術,要拆穿而後快。其實還應該反過來說:對一切信仰,我都保持著謙卑和敬重。——雖然這樣也很得罪人。

信仰是什麼?人活著需要信仰嗎?

有人有正規的信仰,比如,基督教;比如,某某主義;

有人信仰時間之神,相信把時間作為貢品獻祭給「正經事」,就可以過上好日子;

有人信仰人脈之神,只要朋友遍天下就什麼都不怕;

有人信仰成功學之神,以為上幾門課學幾條秘訣就可以獲得速成的幸福;

有人信仰下一代之神,善加栽培,可令孩子今後實現大人未竟的理想;

更多人信仰人民幣之神,它的安神效果已不必多加解說;

信仰不同者(包括我在內),彼此之間看不慣,互相爭執攻訐,這很容易理解。但是事實上,就某一點來說,我們所有人並沒有高下之分:那就是終於把自己交付出去的勇氣和信任,就如吃飯時謝絕點菜:「算了,你替我安排!」交出去了,心就安了。至於最後上的菜好不好吃,滿不滿意——交出去了還想那麼多幹嘛?

有趣的是,當你交出菜譜,反倒能夠從容享受每一道菜的滋味了。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悖論。當你想掌控一切的時候,你是那個被掌控的人。當你放下的時候,你卻得了自由。如果這麼說顯得太玄,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假設就在此刻,當下,你的生命暫停了三分鐘——或者說,死去三分鐘,會怎麼樣?

你正在看這篇文章。你皺著眉頭,試圖弄明白我到底想說什麼。你覺得這篇文章有點繞口,你打算琢磨明白再關掉它,否則就白費了前幾分鐘的閱讀。你沒有太多時間可浪費了,你坐在桌前,躺在床上,奔波在路上,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但是,現在,時間暫停,整整三分鐘:你不必再考慮這篇文章。

也不必再考慮你的工作、你的學業、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你的錢包,你的未來。

假設這一切都被人接管了,從你身上抽離。你無須再為它們煩心。

你會發現,這三分鐘陡然生動了起來。你可以做一切事情,可以坐下,也可以站起來走走。你可以做事,也可以發呆。想怎麼安排都隨便你。你可以看看窗外,驚訝於在剛剛這段時間,你竟然沒注意這麼多的風景,你當然也可以繼續看這篇文章,但是你的心思更明澈了,因為你無須為任何事煩心——這是多出來的三分鐘!

卡巴金在《正念》一書中提到過這個想法:「你一停,人就在那兒了,事情都變簡單了。有點像你死了,世界還繼續運轉。如果你真死了,你所有的責任、義務都一股腦蒸發於無形……如果真是這樣,即使你覺得現在有必要再打一通電話,也不必打了,也許你不需要再讀點什麼,或多跑一趟哪裡。趁你活著的時候,在匆忙中故意死去幾分鐘,你就勻出了一些時間給此時此刻」。這個想法,並非教唆消極,反而是讓你在此刻,就獲得對生命更大的掌控和自由。你假裝死去,反而會活過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信仰的大部分功能就在這裡,它可以承接住人類對未來的不安全和焦慮感,從而提供給信徒一個安心的,當下的時間和空間,使其能夠融入到生命的體驗本身,而非對未來的恐懼中。——所以你儘可以嘲笑有的人會篤信一些在你看來有些荒謬的人或事,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們也可以活得像你一樣安心。

信仰不應該妨礙他人的利益,也不應該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也就是說,我們把一件自己掌控不了的事(命運),轉化成自己可以掌控的生活方式(儀式),就可以解除焦慮,獲得自由,就可以全神貫注地活在現在,這就是信仰的妙用。反過來說,如果信仰了半輩子,只是把一件自己掌控不了的事,轉化成另一件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比如,壓抑自己的本性),這個信仰就很沒價值。

信仰是什麼?人活著需要信仰嗎?

信仰這個東西,生於人心,亡於人性

活著只需要水,食物,空氣,從生存角度上說不需要信仰。

但是有信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縱萬刃加身,亦能刀口舔蜜

縱墜入深淵,亦能仰望星辰

文:古三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