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為什麼不開發一款社交軟件?

北漂搬家小哥


今年經濟大環境不好,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股價都是一跌再跌。但是儘管如此,因為騰訊遊戲遭到封禁的緣故,阿里毫無疑問股價是國內國有互聯網公司中最高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阿里已經如此厲害,騰訊沒了遊戲,盈利能力大打折扣了,為什麼阿里還是不開發一款社交軟件呢?

首先,阿里不是不開發社交軟件,而是開發了好多款社交軟件,只是都沒有成功而已。來往、釘釘、旺旺都是阿里開發出來的社交軟件,只是用戶量極低,沒有粘性罷了。

而阿里唯一能拿的出手的社交類型的軟件,毫無疑問就是釘釘了。目前釘釘的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只是僅僅侷限於企業服務,天花板太低。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釘釘同樣是有競爭對手的,而這個所謂的競爭對手,就是已經擁有微信 QQ 鉅額社交流量的騰訊。

騰訊的企業微信,我認為發展勢頭也是完全不亞於阿里釘釘的。雖然目前來看釘釘用戶量要佔優,但是未來說不定,因為騰訊用微信坐鎮。

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會說,騰訊有微信,阿里有支付寶啊。這麼想就打錯特錯了。為什麼?因為支付寶的社交功能完全是用來擺設的,基本沒喲任何作用。

試問,你有使用過支付寶的聊天功能嗎?我估計沒有。雖然支付寶的社交之心一直未死,但是前段時間支付寶出臺的美女校花誘惑功能,也是深深為大眾所詬病吶。

阿里做社交,只想成為淘寶的廣告工具,目的不純,真的是很難做起來。最重要的是,阿里沒有社交基因。

點贊太容易,平路顯真情!你認為阿里微信有可能在社交領域趕上騰訊嗎?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樓上有一個答案說得好,阿里做夢都想開發一款社交軟件來分食騰訊的社交市場。因為社交背後的轉化空間太大了。

所以呢,阿里曾推出過一款叫做來往的社交APP,相信很多人沒聽說過(這也說明它的失敗),這款APP可是馬雲超級重視的戰略性產品,親自為這款產品展臺,並要求所有阿里員工都要用。

但當時阿里走錯了很嚴重的一步,為了用戶數據好看,把淘寶的社交關係網全都導入到來往中,瞬間來往的用戶突破了一個億。那時候,很多媒體都在鼓吹來往,說來往有可能成為微信最大的對手。

結果呢?從那以後,來往的卸載率和日貨量出現瀑布式的下滑,誰願意你打開一個社交軟件,上面全都是賣家的促銷信息還有確認收貨的留言,這和阿里旺旺有什麼區別?

但阿里還是沒放棄社交,在2016年底,基於支付寶的平臺搞了一個類似朋友圈的東西,造成了一時的轟動,好像阿里的社交又要做成了,但最後由於平臺上出現很多涉黃的信息,最終這個功能還是不了了之。

阿里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做不成社交?

這是因為公司基因的不同。

阿里是做to B起家的,骨子裡就是商業的基因,從公司初期開始,阿里就致力於構建供應商、物流、支付、商品這樣的一個商業生態,無論是公司的資源配置還是發展思路都是圍繞著電子商務來形成的。

而騰訊一開始就是做社交的,典型的to C企業,從QQ開始,到QQ會員、空間、郵箱、微信、遊戲等,都是圍繞個人社交和娛樂的核心來發展的。

所以,兩家公司所發展的產品形態和定位的不同,決定了兩家的資源配置、生態、思維的不同,而這兩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交集,可以說關係很小。

騰訊也嘗試過做電商,推出過自己的微店,但也是沒做起來,原因一樣,騰訊沒有做電商的基因。

後來馬化騰可能也想通了,自己做不好電商,又要阻擊阿里,怎麼辦?那就入股別的做得好的電商公司,提供各種資源(特別是流量)幫助它們發展。

像騰訊幾年前就入股電商行業的老二京東,給京東提供了錢和流量,並把京東立為騰訊系電商的代表,拉攏來了唯品會和美麗聯合集團,讓他們取長補短,並在騰訊強大的資源支持下發展“無界零售”,試圖用另外一種電商思維變革電商的格局。

馬化騰說過,企業要做大,“去中心化賦能”很重要。騰訊現在的做法,正是照著馬化騰這個思路去做的。

所以,對於阿里和騰訊來說,繼續作為龍頭老大在電商和社交領域推動全行業的發展是根本,其他的業務可以扶持更擅長的公司和人去做。



科技扯談官


阿里巴巴不是沒有做社交軟件,而是基因不合,根本沒做起來,阿里巴巴也是屢敗屢戰,甚至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波,所以對阿里巴巴而言,社交總做不好,但是為了保持競爭優勢,阿里巴巴也不斷要做社交。



阿里巴巴沒有社交基因阿里是做to B產品起家,而且是做電商產品淘寶網和阿里巴巴起家的,所以阿里巴巴的核心是2b的基因,而不是社交或者to c基因。

阿里巴巴社交佈局主要是以下幾類:

1、純工具屬性的社交工具,阿里旺旺

阿里旺旺是淘寶購物的交流工具,買家賣家必須要用該款軟件溝通,所以阿里旺旺是具備社交功能的,但是阿里旺旺純粹是一個賣家溝通諮詢的工具,沒有任何的社交屬性,買家賣家的目的是購物,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社交的可能性,甚至都不需要添加好友這一步,當然不可能成為社交產品。

阿里曾經開啟了好友購物展示,讓用戶可以看到好友購買的產品,社交電商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該功能一上線就遭到了用戶的強烈反對,因為暴露了用戶的隱私,所以迅速被阿里巴巴下架。

2、10億強硬推廣來往,折戟沉沙

在微信和米聊推廣後,阿里巴巴推出了移動社交軟件來往,以對抗微信的猛烈攻勢,最盛大的是阿里巴巴要求內部員工必須要在來往拉好友使用。必須拉300人加入來往,這被算做了與年終獎直接掛鉤的KPI,就連馬雲老大也親自上陣,來往用戶數也快速突破了1000萬。

在來往上也聚集了很多的娛樂圈人士和企業界人士。但強硬推的來往並沒有用戶自發性使用,最後只好更名點點蟲,號稱自己要做中國的Snapchat。


3、支付寶添加社交,被輿論狂噴

支付寶一直在嘗試社交。從2015年發佈9.0版本推出“生活圈”,再到2016年8月推出9.9版本把“生活圈”從二級入口提到首頁“生活動態”,隨著2016年11月支付寶“圈子”有“白領圈”和“女大學生圈”,只有芝麻分700分的男人才會有可能進入,所以支付寶被認為是在線約平臺,也被稱為支付鴇。之後彭蕾發表公開信《錯了就是錯了》,支付寶社交之路關閉。

而主打公益的螞蟻森林,螞蟻莊園,也在綠色、環保的正能量下,加入了社交基因,好友之間能互相訪問對方的主頁,收取對方的能量。


4、辦公社交巧切入,釘釘用戶破億。

釘釘從阿里巴巴的to b屬性出發,開啟了企業工具社交釘釘,釘釘有簽到、協同辦公等多種功能,因為現在QQ和微信也在推企業版的產品,由此可見阿里釘釘還是對騰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你覺得阿里巴巴能做好社交嗎?評論一起討論吧!


毛琳Michael


開發過很多次,沒有一次成功而已。如果再不成功,阿里巴巴扛大旗的支付寶恐怕會有危險。

未來社會叫什麼?信息社會。信息是什麼?信息就是傳遞和交流,支付寶交流了嗎?沒有。阿里巴巴的其它產品交流了嗎?看不出來。

所以未來會是騰訊的,不管你如何厭惡,一個國家只有一種主要語言,一個國家的互聯網也只會有一個佔絕對優勢,讓所有人都使用的社交軟件,而假以時日,互聯網最終可能統一到一個巨頭身上去。如果真這樣的話,我看不出統一到阿里巴巴身上去的任何可能。

阿里做社交失敗主要有兩點,一是起的名字太難聽了,什麼來往、釘釘、旺旺,要麼土氣,要麼小家子氣,完全和龐大的阿里帝國不相稱;二是沒有找準切入點,花了那麼多錢,熱鬧一過就做鳥獸散了。

弄個社交軟件出來,必須讓大家把社會關係遷移過來,這樣才能社交。我要是馬雲,每年設12億元獎金,分成120份,每份1000萬,每個月發一次獎,造10個千萬富翁出來,一半發給本年度使用軟件頻率最高的5位用戶和群主,一半隨機發給使用達到一定條件的5位用戶和群主,發揮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把社會關係遷移過來。

這種方式對手想狙擊也只有乾瞪眼,它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獎勵出來,但對阿里不會有絲毫影響,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每個月造十個千萬富翁,甚至可以一週一次,像玩彩票一樣,想想要造成多大的轟動啊!我估計今後彩票都賣不動了,大家都研究阿里巴巴的社交軟件去了。

這種辦法最多一年就可砸出一個全國性的社交軟件,至於說其它還有想砸的,先掂量一下馬雲的實力再說吧。當然我自己都估計這個時間太保守了,說不定一兩個月就成了!

在此基礎上,馬雲再把類似今日頭條的這種自媒體在社交軟件上發展起來,有社交又有內容,勢必會形成社交軟件雙雄爭霸的大好局面。


徐德文O戴維科學


其實,阿里巴巴做夢都想做一款社交軟件。早在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發佈移動好友互動平臺——來往。

之後又改名叫點點蟲,但是始終沒有做起來。

如果你用支付寶的話,就會發現它試圖在模仿騰訊,出現一些社交功能。

可是,平心而論。你會用支付寶來添加新朋友嗎?一般只有熟悉到需要長期資金往來的時候,才需要加好友。

這就像一般人餓了吃米飯,渴了喝水。雖然渴了喝水也有效果,但人們還是習慣吃飯。就像人們在認識新朋友的時候,總是喜歡加微信而不是支付寶。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我頭腦中固有的認知,以及過去的行為習慣,共同造成我們不喜歡用支付寶來作為社交工具。

這就像雖然微信現在也可以轉賬、支付和發紅包,但我們還是喜歡把微信當成社交軟件。不然,你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微信上那麼多商家外加可以用微信支付的京東,都搞不過淘寶和天貓。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你還有一點網齡,就會聽過一句話:“內事不決問百度,外是不決問谷歌。”這就是當年搜索引擎江湖在我們腦子裡的認知。

除非一方巨頭打贏新的認知戰,或者另一方巨頭在博弈中衰落下去,否則我們不會主動改變我們的認知。

不信,你可以試試對剛認識的朋友說,“喂,我們加個支付寶吧?”對方會是什麼反應?你猜。一般他會詫異地看著你,好像在說:“你是不是有毛病?”

這些具體生活場景中已經形成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就是阿里巴巴不開發自己的社交軟件的終極原因。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阿里一直沒放棄在社交領域的嘗試,也一直在開發社交軟件,只不過目前國內社交領域仍是騰訊一家獨大,在龐然大物般的對手面前,先天缺乏社交基因的阿里顯得微不足道。


1、用戶量雖多,卻無法形成體系的阿里旺旺。

所有在淘寶購物的用戶,想要和淘寶店家溝通,都需要通過阿里旺旺來實現。咋一看阿里旺旺是具備社交功能的,但它完全沒有社交基因,用戶購物的店家,多數用戶甚至都不會選擇將商家加為好友,連添加好友的第一步都無法完成,何談社交關係。

阿里也曾試過,從淘寶網上入手,打通好友所購物品展示,讓用戶能通過淘寶瞭解到好友購買了哪些好物,想推社交電商的野心昭然若揭,然而該功能一上線,就遭到用戶的強烈反對。畢竟網購吸引人的一大優點就是私密性,並不是人人都想毫無保留地被好友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東西。緊接著,該功能很快被阿里下架,轉而改成用戶主動分享。

如今,社交電商領域又被拼多多搶佔了先機,這家在阿里和騰訊微信夾縫中成長起來的公司,著實給大佬們出了一道難題。不善電商的騰訊選擇搶先投資拼多多,將其納入勢力範圍。這無疑又加巨了阿里的壓力。


2、十億力推來往,泥牛入海無蹤。

瞄到了移動互聯網先機的馬雲,在2011年斥巨資推了一款移動端社交軟件——來往。時值智能機爆發期,多家巨頭公司都瞄到了移動互聯網這塊巨大的蛋糕。中國移動推飛信,小米手機推米聊,網易推易信,阿里推來往,一堆大佬不計成本狂推一波,最後輕鬆獲利的除了騰訊大佬罩著的微信,還有一個就是沒有大佬罩的陌陌。

陌陌之所以能脫穎而出,當然是很有說服力的,從陌生人社交這一新鮮場景殺入,收割了沒有被微信截取的用戶,這是陌陌相當聰明的一點。反觀其他與微信和手Q搶用戶搶流量的APP,沒有一個能從騰訊手底下扛過三招,這真相也是很扎心。

據說這些呼聲極大的軟件,各有各的bug,閃退,卡頓,交互差,產品設計根本沒有完善到能跟微信或手Q比拼社交基因的地步。


3、支付寶再戰,社交玩法用得勤。

如果說微信再造了一個騰訊,那麼支付寶也可以說是再造了一個阿里,支付寶集五福已經成了春節新儀式,雖然集齊五福之後獲取的獎金額度並不高,但是這種自發性的全民參與,成功獲取了許多中老年用戶。為了集齊五福,用戶開始主動使用支付寶社交功能,加好友送福字。

2018年春節,淘寶和天貓除了推出整點紅包雨外,還推出了幫父母家人一鍵註冊淘寶親情號的活動,也是在擴展社交電商領域下足了功夫。

而主打公益的螞蟻森林,也在綠色、環保的正能量下,加入了社交基因,好友之間能互相訪問對方的主頁,收取對方的能量。


4、辦公社交巧切入,釘釘用戶破億。

吸取了來往失敗的經驗教訓,在社交領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阿里,又以辦公社交為切入口,推出了辦公小幫手——釘釘。這是一款基於B端的辦公軟件,能幫助公司實現員工定位,員工打卡,員工工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

一億的用戶量看似眾多,但在騰訊的社交帝國中,似乎不值一提,業內風向稱騰訊即將推出企業微信,如果消息屬實,那麼自帶社交鏈的企業微信碾壓釘釘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不過深諳社交本質的騰訊似乎窺見辦公社交的薄弱之處,雖然辦公是剛需,但辦公社交的說法太過牽強,微信和qq早就承載了過多辦公方面的功能,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也成了用戶的一個反感點。最初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的微信也變得越來越重,所以真的有將微信變成“一個生活+工作方式”的必要麼?我看未必。

在辦公社交領域,由釘釘發展起來,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吳懟懟


恐怕你還不知道阿里巴巴做夢都想開發一款能夠與微信抗衡的社交軟件。

當初開發開往的時候,馬雲可是上上下下做了動員大會的,要求每人必須要用,而且每一個人還要邀請幾十個好友加入,短短几天,開往的用戶就達到了千萬級別。

來往的slogan是“朋友就是要來往”,其初衷旨在建立用戶之間的熟人社交圈,目的直指微信的朋友圈。但是後來因為明星扎堆而出現用戶社交偏移,弄的既不是微博,也不是微信,尷尬的很,再然後就不了了之。

記得後面還改名叫點點蟲,但是始終沒有做起來,現在好像並給了釘釘。

另外,阿里巴巴自己做不了社交軟件,就不斷投資,比如微薄,比如陌陌。

還有,為了做社交,馬雲不惜把支付寶改版,加入朋友功能,讓錢袋子也能變成話匣子。

可惜這些都不成功。

一個企業有一個企業的基因,阿里巴巴的基因在於商務運營,在於電商和圍繞電商的技術平臺的搭建,因此馬雲做的阿里旺旺是成功的,做的釘釘也是成功的,這些都是2B社交。而做2C社交,騰訊一家獨大,幾乎壟斷了中國的社交領域,其他人很難插進來,而且社交這個東西,用戶習慣一旦養成,很難遷移。

所以,阿里巴巴不是不做社交,而是嘗試很多次,都無疾而終。

但是我相信,馬雲應該在社交方面是不死心,後面肯定還會想辦法去想辦法突圍社交,畢竟這塊蛋糕誘惑太大了,對於阿里巴巴這樣需要有不斷的流量買入的平臺來說,社交的價值無限大!


互聯網觀察家


阿里其實是做過社交產品的,但是沒成功罷了。


阿里的“社交”史


早在2010年,當時筆者還身在阿里。那時微信還沒上線,米聊剛剛開始。


那時候,馬雲曾公開說過:淘寶即社交。在阿里內部,馬總的指示就是最高指示,於是整個公司開始紛紛行動起來。


有一群同事開始做出了自己的產品——淘江湖。這個產品曾經提出讓買家和買家簡歷圈子,讓買家給其他買家推薦商品,就像開心網一樣的產品形態。


在我印象裡,這是阿里第一次提出要做社交。


後來,淘江湖不太給力,當然原因有很多,這個老闆們就不再過問了,因為老闆們總是說:不戀過往,不懼將來。所以阿里出手投資了微博,算是佔據了社交大趨勢性產品的一個重要席位。


佔據了微博的阿里一開始也想讓微博幫著賣女裝,後來發現效率還不如淘寶客,於是就開始做財務和戰略投資狀考量。投資陌陌,估計也是一樣的原因。


再後來,微信突然開始異軍突起,帶來了老大們越來越多的壓力。於是,淘寶主動屏蔽了來自微信的訪問,就像當年主動屏蔽了百度對淘寶的收錄一樣,希望藉此砍斷用戶對微信的依賴。


然而,微信訪問不了淘寶,直接導致的卻是微商大行其道,微店和口袋通開始逐步做的有聲有色起來。於是,阿里開始拿出自己的大殺器:

來往!


來往上線後,所有的阿里同事,必須拉300人加入來往,這被算做了與年終獎直接掛鉤的KPI——阿里內部自上而下推動一件事的能力和共識,可見一斑。


當時,就連馬雲老大也親自上陣,在來往裡發佈各種動態,一時間來往成了戰略級產品,用戶數也快速突破了1000萬。這個1000萬真的很快,因為阿里有5萬員工,還有10萬離職員工,所以每個員工拉入300人就足夠超過1000萬的。


但,阿里漸漸發現,“社交”領域下的這種自上而下,似乎並不太好使。


到了2015年,來往就基本就快活不下來了。然後,一部分來往團隊加入了釘釘,沒想到釘釘火了……只是,釘釘雖火,卻算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社交產品,或許把它理解為是個高級的ERP和CRM更合適。


至此,在“前支付寶時代”的阿里社交之路,大體梳理結束。



36氪


阿里巴巴2013年9月就推出了一款社交軟件“來往”,基本掛了,後來又孵化了企業溝通工具“釘釘”,釘釘在企業市場打開了路子,我們分別來說。

阿里和阿里一直以來都是雙龍鬥,在電商和社交領域建立了龐大的城池護城河,但是都把對方當成潛在的最大的競爭對手,彼此都想進入對方的核心領地,一統江湖,在微信推出2年後,阿里意識到在移動互聯網有了狙擊騰訊大本營的機會,於是立馬上線了社交工具“來往”,古語“來而不往非禮也”,不知道當時去這個名字是不是來自於這句古語。

阿里為了推行“來往”可以說做了一場史上最大內部營銷動員活動,阿里巴巴在內部發出推廣“來往”的動員令,稱要拿下30%的市場份額,要求阿里巴巴所有員工都參與這場“必打之仗”,馬雲更是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每個阿里員工11月底前都必須有100個以上的外部來往好友否則不發年底紅包,此令一出,讓阿里員工展開了一場“交友”大戰。

馬雲為了推廣“來往”,找來了大批明星來助陣使用,據馬雲說,來往的優勢是屏蔽了陌生人社交,專注於熟人社交,也就是說,他給來往的定位是:純粹的熟人社交,就這個定位,也註定了來往的失敗,微信也好,QQ也好,都是通用型的社交軟件,他是適用於所有人的,各個年齡層次,各個區域的人,各種職業的人,通用性是他的核心要求,至於那些個性化的需求,不再這個考慮範圍之類,而來往的純社交定位就註定了他的用戶非常窄,也註定了他的失敗,後來在社交垂直領域做出成績的陌陌,那是從細分切入,把男女之間那點曖昧和荷爾蒙找個工具平臺可以發洩,而這種需求都是隱私的,一個人不會大張旗鼓的告訴朋友,他在用這個軟件,然後加好友,一起在這個軟件上玩,曖昧這種社交需求都是非常私密的,得拿布蓋起來。純粹的熟人社交在來往上失敗了。

但是他把這個定位移植到了另一個場景,那就是工作場景,工作中的同事是最陌生的熟人,現在大家越來越公私分明,不希望工作和生活摻和在一起,但是工作中又必須交流,這是硬剛需,再搭配上企業的流程制度管理系統,就打造出了一個基於辦公需求的工具“釘釘”,在企業社交領域打開了口子。

為什麼阿里和騰訊都在進攻對方的領域,卻都以失敗告終,有種說法就是企業有自己的基因,騰訊的企業基因是社交,是每一個普通的人,他們的基因就是研究每一個普通人的社交需求,並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直到每個人都離不開他;而阿里巴巴的基因是什麼,有人說是電商,其實更精確的來講:是企業的貿易;從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阿里雲,直到釘釘,服務的都是小企業,怎麼樣幫他們把產品賣給另一個企業,賣給個人,這是阿里的基因。

他們公司整個文化導向都是跟著這個基因走的,所以阿里做社交也是以給企業的思路做的,要純粹的熟人社交,能夠做到如此純粹和保密的,只有企業,所以阿里做社交必敗,反過來對騰訊也是一樣,拍拍貸也好,易迅也罷,最後的失敗是必然。

基因決定了人的走向,企業的基因也決定了企業的走向,除非基因突變!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物基金,還有工作基因,只有做符合自己工作基因的工作才會發揮最大才幹,企業只有做符合自己企業基金的業務才會發展壯大,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的基因。

更多觀點,關注“壹號股權”


壹號股權


阿里搞社交為什麼沒有起色?

因為阿里沒有社交的基因,它沒有辦法把社交建立在以前的基礎上,可是社交一直被騰訊搶佔了,阿里想搶佔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互聯網上永遠只有第一才能活下來,並且活得很好;阿里一直是搞平臺的,它做平臺卻都可以取得非常成功,因為阿里已經搶佔了電商第一平臺,現在建的平臺都可以建在這個成功的基礎上,自然很容易獲得到成功,阿里想做社交只會死路一條,因為阿里沒有這樣的基因。

從支付寶,淘寶出發做社交這是成不了的。因為一個人購買什麼東西是個很私人的行為,如果試圖通過展現一個人購買了什麼來促進這個人和大家的互動,有一種侵犯隱私的感覺,會令用戶很不舒服。用戶甚至可能因此都不用淘寶購物了。

相對來說,社交性互聯網公司對於賬號安全方面做的比較差,並且社交公司通常還兼營遊戲,由於遊戲外掛的泛濫,賬號被盜的可能性更高。

讓用戶使用有如此高的被盜號風險的賬號購物,顯然是不可接受的。而且社交網站客服的服務也很差,估計是因為各種千奇百怪的客戶問題騷擾的不行,所以回答一律都成了“您的問題已提交,請等待答覆”,然後答覆大概類似於“很抱歉,您的問題解決不了”之類的。如果購物網站的客服也如此的無法解決問題,用戶是不可能敢於把錢放在賬號上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