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被賣了,中國FB用曇花一現記錄了一代人的回憶

14日,曾經的中國社交網絡鼻祖人人網公司宣佈,以2000萬美元現金對價將人人網社交平臺業務全部資產出售給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人人網被賣了,中國FB用曇花一現記錄了一代人的回憶

人人網最火爆的時候,它的名字還叫校內網,當時的熱度,一度讓騰訊緊張不已。然而僅僅用了三年,人人網就從火爆走向了落寞。

08年的高考,是中國歷史上高考人數最多的一年。當年校內網的地推,也對即將上大學的高三學生進行了廣泛的覆蓋。我仍然記得,洗手間的水龍頭上面,還貼著“校內網”的物料。一度讓我們很是困惑,校內的網,到底有啥意思呢?

人人網被賣了,中國FB用曇花一現記錄了一代人的回憶

直到上了大學,才得知“校內網”這一名字的由來。校內網剛建立的時候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限制具有特定大學IP地址或者大學電子郵箱的用戶註冊,這樣就保證了註冊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大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校內網完成了第一批種子客戶的積累。用戶註冊之後上傳真實照片作為頭像,使用真實姓名,撰寫日誌,簽寫留言等,形成了實名制的氛圍,這在還未強制要求實名制的時代,可謂是一股清流。

很快,人人網做出了一次重大升級,將自己轉變為大學生群體提供服務的SNS社交網站,一個全方位的互動交流平臺。其SNS的特性(可以簡單理解為熟人找熟人),人人網在找尋失聯的同學和朋友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再加上開心農場遊戲的引進,人人網的註冊用戶數、日活用戶數等關鍵指標呈指數型增長。

一時間,大學生群體中開始並列使用兩款社交網站:人人網和QQ空間。這給了騰訊QQ很大的壓力,慌亂中,騰訊推出了基於QQ空間的朋友網,主要增加了二度人脈等功能,但仍無法改變已經形成的格局。

然而,人人網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2012年開始,人人網的用戶活躍度就開始下滑,很快,人人網就從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中慢慢抹去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人人網的迅速失寵,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1、沒有踩中移動互聯網的風口

2011年開始,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開始流行,相對應的,各互聯網公司相繼佈局移動端產品。人人網並沒有重視移動端的產品開發,只是簡單的將pc端複製到移動端,導致移動端的體驗很差。同年,騰訊推出了“微信”,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和QQ做了區隔,把握住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風口。

2、 用戶群體過於集中。

人人網的用戶主要集中在08級-11級的大學生群體,隨著這部分學生的畢業和工作,漸漸喪失了對此類網站的興趣,用戶流失成為必然。

QQ空間同樣面臨這個問題,而騰訊實行多元經營戰略,用戶群體覆蓋更廣,從十幾歲到四五十歲均有,部分用戶的流失被新上來的用戶補缺,使得騰訊QQ空間的業務更加穩定。當前,QQ空間仍然是十幾歲青少年的主要社交工具,可見騰訊對於各年齡段群體需求的獨到理解。

3、產品方向模糊不清。

一開始,人人網走的是SNS社交網絡的路線,這和Facebook類似,用戶的互動十分活躍。

後來人人網加入了公共主頁,新聞屬性,這改變了整個產品的調性,從私密化的人與人的社交網絡變成了類似微博的公共媒體平臺。用戶很快發現私人照片和日記已經不適合再發在這樣的平臺上,漸漸地有這部分需求的人開始轉向別的平臺。

折騰還沒有結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人網變成了一個網紅直播平臺,徹徹底底變成一個撈快錢的工具。

互聯網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如團購,o2o,外賣,打車,共享單車,直播,微商等。人人網的例子告訴我們,對於互聯網從業者來講,難的並不是選擇哪條賽道作為自己的創業之路,難的是,能否在選擇賽道之後真正沉下心來,腳踏實地的把產品和服務做好,穩紮穩打,有始有終。

“善弈者,通盤無妙手”,這大概就是人人網給我們這一代人,最深刻的回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