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奚丹是腾讯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也是高级副总裁,2002年加入腾讯,从2008年6月就开始全面负责公司人才发展与管理领域的管理职能。

他认为人力资源部应该和腾讯其他业务部门一样,都应该以“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作为理念。人力资源不是管理,而是服务。

比如,在招聘环节,用户就是有招聘需求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制定薪酬福利时,用户就是腾讯内部员工。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腾讯的具体做法。

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01 招聘

HR用做互联网产品的方式为来自业务部门的面试官提供招聘工具。

当业务部门提出用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会按以下步骤予以支持:

一、在内部选择3位以上优秀员工样本;然后再建模、扫描,分析导致这些员工背后的成功因素,比如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对数字敏感、沟通能力强、善于学习等等。

二、再把这些优秀员工身上的成功因素倒推并具体到行为上,根据行为制定出面试问题。

三、最后在问题后附上参考答案并给出分值标准。

这其实就是建立员工素质模型,让业务部门的面试官可以顺利地开展面试,并且大幅提升招聘的信度和效度。

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02 员工流失

2012年腾讯发现毕业进公司满3年的员工流失率很高,是普通员工流失率的3倍。

经过深入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是房价。因为那个时候深圳房价上涨很快,毕业三年又恰好到了结婚年龄,于是很多员工选择回到家乡或者二线城市。

了解到真实的需求后,腾讯推出“安居计划”,拿出一笔基金,免息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员工,帮助他们提早买房,安心工作。

腾讯认为这些员工将来是肯定买得起房子的,只不过需要把周期提前,正好腾讯账上也有现金,有能力也愿意为员工投入。

果不其然,该举措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参与安居计划的员工流失率下降到1%以下,这在当时人才竞争激励的环境下是很难得。

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03 新员工培训

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单向“灌输式”的,员工感知度不高。

如果用产品思维,则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让员工参与其中,自己寻求答案。

比如,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腾讯会缩短授课时间,增加课后作业——新员工找一位老员工访谈,挖掘他们身上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故事,然后再分组讨论。

访谈形式不限,可以正式也可以非正式,比如可以在电梯和食堂里与老员工交流。

这一方面让新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自己的人脉。

此外,新员工进入公司,会被指定一位老员工作为“导师”,导师负责解答在腾讯的任何问题,甚至包括“我想去哪里吃饭”等琐碎的生活问题。及时地打消新员工的疑惑、提早适应新环境。

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04 绩效体系改进

应运的产品思维是:小步快跑,逐步迭代,既能响应业务需求,又可以不断纠错和完善。

比如,旧的绩效体系运行多年,员工已经深根蒂固,想扭转很难,怎么办?

腾讯HR参考游戏产品的设计思路,逐步测试,先磨合,发现问题逐步解决,再全面推广。

他们首先把新的考核方案在当时300人规模的HR团队试点,收到很多反馈,对方案进行修改。

接着寻找3000人规模的典型业务部门进行试水,同样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对HR术语不理解,出现新的矛盾等等,再对方案就像新一轮优化。

最后全公司推广,虽然也有不同声音,但员工的不适应或排斥心理已经大大降低。

腾讯人力资源负责人: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


以上就是腾讯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的几个案例,希望对你的工作有参考价值。

关注职场研习社,认真研究学习,认知迭代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