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01

3岁儿子被小朋友踢头,

妈妈教孩子打回去

最近,有一则“3岁儿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负’,妈妈抓着儿子的手打回去”的事,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姚先生(被打孩子的父亲)称:

自己的儿子小姚好动,在英语培训班上用踢头的方式欺负另一个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看到后,当众抓着儿子的手击打小姚,并教育儿子说“要打回去”。

姚先生很不满,说对方妈妈的此举导致了小姚受惊失眠失禁。

参与讨论这件事的网友们里,有人谴责打人的孩子,有人声援被打孩子的妈妈,还有人认为孩子之间的打闹,大人不应该插手。

教育界也曾有过相关

课题: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做?是让孩子避免进一步伤害而忍耐,还是奋力反抗甚至打回去?

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父母,但又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父母的态度,会决定孩子一生的选择,也会对孩子未来的性格有所影响。

面对这个问题,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02

面对校园欺凌,专家支持打回去

人民日报曾经披露过一起校园霸凌事件,湖北嘉鱼县某中学女生被人轮流掌掴。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短短40秒,被扇了不下20次,并一动不敢动,表情呆滞,满脸通红。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却表示,这只是同学之间开玩笑而已。

河北保定的一起校园霸凌事件中,一名女孩遭逼迫下跪、打耳光、拽头发、脚踹、棍打等。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这些事情都不难看出,如今的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话题。

著名主持人金星曾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若再犯,斩草除根。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就分享了“如何教自己的小孙女用专业的知识保护好自己。”

李玫瑾教授的孙女上幼儿园的时候,被一个同班的小男孩抱起后扔下,头部嗑在了坚硬物上,导致肿胀。

于是,她教孙女如何用专业的知识保护好自己。“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对方一疼,他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为什么被欺负了要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说到: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不仅是大人,小孩更是如此: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是丧失了底线。

03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

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有次蔡依林在台北演唱会上,播放了一个妈妈痛失爱子的视频,现场歌迷一齐飙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视频中的小男孩是来自台湾的叶永志,因为性格太像女孩,而遭遇同学霸凌致死。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在学校,他几乎每天都受同学的欺负,嘲笑他是娘娘腔,甚至还趁他上厕所时,强行脱下他的裤子,检查他是不是女生。

因此导致他每次要上厕所时,都必须提前几分钟下课,赶在同学上厕所之前跑出来,他就这样战战兢兢的过着。

有一次,叶永志依旧在下课前五分钟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但这一次他却再也没有回到教室。当发现他时,他已经倒在厕所里,血流不止,最终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愤怒的叶妈妈把学校告上法庭,然而得到的判决是:心脏病突发。

“没有解剖?怎么知道他有病没病?!”痛失爱子的母亲,像疯了一样控诉,她翻出小永志从小到大所有的体检证明,没有一项证明儿子有过心脏方面的病史。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然而没有人被她的泪水感动,失去孩子的只是她一个人,更多的人,选择了旁观和缄默。

“给我打回去!”3岁儿子被踢头,这位妈妈下一刻的举动引起无数人争论!

儿子死后,叶妈妈开始了长达6年的上诉,难以想象那是一段怎样的时光,一个贫穷孤弱的妈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最后,她胜利了!

经过六年上诉,法院改判学校三名主管业务过失致死罪。但这仍然弥补不了一个母亲痛失爱子的伤痛……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04

孩子被欺负了,请告诉他这样做

回到问题的本身“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的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

其次

如果对方继续打或者抓住自己,那可以按住对方的手,把对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拿开,并迅速跑走,确保不会有被进一步伤害的可能。

如果场面不可控

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时,要立即向身边的成年人寻求帮助和保护,可以是老师、家长,或者管理员。不一定在每次有问题的时候都需要向外力求助,但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都是可以保护他们的人”。

没有引导,孩子已经打回去了,怎么办

也有另一种情况:我们还没来得及引导,孩子在被打以后,就已经打回去了,该怎么办?

“打回去”,这是孩子们在面对暴力时最真实的反应,我们当家长的,先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做出指责、呵斥,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伤心,“我受了欺负,妈妈却帮别人说话”,而把爸爸妈妈划到了对立面。

这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回击别人欺负时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负停止了,你的回击也要停止,不要主动攻击和伤害对方”。

要融入集体

告诉孩子,在任何场合,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容易被欺负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融入了集体之中,就拥有了震慑危险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要告诉父母

最重要的一点,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告诉家长。很多孩子在被别人欺负时,会一声不吭,不敢告诉家长,就是因为他们曾经告诉家长时,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责备。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家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信任的港湾。

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做父母的都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安慰和包容孩子,让他们敢于把担忧和恐惧表达出来,而不是压在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