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军功起家 大清勋贵

隆科多(?—1728年)出身于佟佳氏,佟氏家族是清朝前期很有影响的世家大族,该家族以军功起家,位居高官者甚多,史与清皇族数次联姻。隆科多曾祖父佟养正、祖父佟图赖、父亲佟国维、叔父佟国纲等均身居要职,是满清统治集团中的显赫人物。姑妈是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康熙之母),姐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几个主要代表人物均对时局有着重要影响,至康熙朝乃有"佟半朝"之誉,其家族命运与清王朝兴衰紧密相连。

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隆科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了他一生位居极品,成为康熙、雍正两朝的关键性人物。

位极人臣 助力雍正

隆科多是康熙晚年的朝廷重臣,其一生从未赋闲在家,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起,隆科多任一等侍卫,其后历任銮仪卫銮仪使、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所属人违法妄行,谕责隆科多不实心办事,革副都统、銮仪使, 在一等侍卫行走”。到康熙五十年(1 7 1 1 年)秋,隆科多任步军统领。此后,一直担任步军统领十余年,直接负责京城一带的卫戍工作,手握重兵。这时的隆科多真正进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

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康熙晚年,皇子们陷入皇位之争,形势严峻。这时拥有警卫京师实权的隆科多身为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是当时满朝文武中炙手可热的重量级人物。康熙就曾经指出:“鄂伦岱、隆科多、顺安颜,与大阿哥相善,人皆知之。”

其实在当时的局势下,隆科多也不免陷入了皇位之争的阵营中。但是,他善于望风使舵,在大阿哥被圈禁之后,并没有像他父亲佟国维那样支持皇八子,也没有加入太子党,此举赢得康熙信任。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隆科多晋升为了理藩院尚书,仍兼任步军统领。此外,隆科多还负责为康熙完成秘密任务,监视被圈禁的废太子和大阿哥,随时密奏二人的有关消息,还让他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这在后来雍正即位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康熙驾崩之日,隆科多榻前受命,口含天宪,当晚铁骑四出,用以弹压奸宄。康熙死后,隆科多就负责宣读遗诏,“一言而定”,并替刚即位的雍正献计献策,稳定了初期的政治局势。所以,他确是拥立雍正的大功臣,成为雍正一朝名符其实的红人,实权重臣。

罔作威福 恃宠获罪

隆科多竭力助雍正夺得皇位,雍正对他的报答也是隆重的,马上委以总理事务大臣(共四人)的重任,随后又准其承袭一等公爵、升任吏部尚书、加任太保,又是赏四团龙补服、双眼花翎,还赐“世笃忠贞”匾、黄带子、紫辔,平常称其为“舅舅”而不称臣,真是恩宠至极。

但是,隆科多并没有认清自己,反而处处居功自傲,朝内专横跋扈,犯下了拉帮结派,贪赃枉法的大错,完全是一幅满族权臣形象。在吏部,他揽权专断,官员铨选任意升补,号称“佟选”,大臣们对他“莫敢仰视”,都是惟命是从。

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雍正像

更严重的是,在处理皇八子允禩的党羽问题上,跟雍正发生了严重分歧,因为皇八子的党羽与隆科多是非亲既故,关系密切,比如,鄂伦岱就是隆科多的堂兄。这些人都是当年有势力的满洲贵族,隆科多自然袒护他们,这就与雍正严禁结党的要求相违背。其实,雍正上台之初即明确宣布了其反朋党的坚定立场,在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就颁布了《御制朋党论》,作为其反朋党的纲领。而隆科多恰恰是撞到了枪口上,雍正继铲除皇八子允禩一党之后的打击目标就是年羹尧、隆科多二人。通过持续打击朋党,雍正借此进一步强化皇权。

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阿尔松阿、鄂伦岱相继倒台,隆科多也开始逐渐失宠,先是被解除步军统领之职,后又斥责隆科多之子玉柱之恶,革去职务。此后,隆科多又连续被收回此前的花翎、黄带子、紫辔等赏赐,爵位、官职尽削。雍正四年(1726年),阿尔松阿、鄂伦岱被诛,隆科多被罢免尚书一职。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隆科多代表清廷与俄罗斯人谈判领土问题,坚决要求俄罗斯人归还占领的蒙古领土。而到了六月,隆科多就突然召回京城被捕,十月,一度红得发紫的隆科多被定大不敬、奸党、贪婪、祸乱朝政等四十一项大罪,死刑。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其赃款数数十万两从家产中追补,长子革职,次子发配。雍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雍正帝仍赐金治丧。

隆科多官场浮沉记

小结

隆科多是佟氏家族中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佟氏家族的由盛而衰在其身上有着极其明显的体现。可见,在雍正即位之初,对佟氏家族的倚重,对隆科多的宠信,这些都是有着特殊的政治目的。雍正立足未稳之时,当然需要重臣效命。但精明的统治者对于不利于皇权集中者,则不管是谁肯定会不惜一切手段将其铲除,雍正皇帝也当然深谙其事,拉党结派、贪赃枉法的隆科多这样一个权臣自然就是他要打击的首选目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