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高宗趙構退守南方,選擇了杭州而非南京?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靖康之恥

“靖康”是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的年號,也是北宋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這個年號一共使用兩年左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宋欽宗趙桓成了金國的俘虜,和父親宋徽宗一起被押送到北國,十一月抵達金國。

王趙構這段歷史被稱作“靖康之恥”、“靖康之難”。後來,宋徽宗第九子——康王南渡,做了偏安一隅的皇帝,歷史進入南宋時期。

宋高宗趙構

“靖康”年號取自《詩經》中的“周頌”,其中有“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之語,寓意平定四方,讓天下百姓幸福安康。含義雖然不錯,可惜沒遇上聖主明君,百姓反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有人覺得“靖康”二字預示著康王趙構做皇帝,“太史楊欽時拆字”,認為是“十二月立康王”,冥冥之中,似乎是天意。趙構被封為康王,是在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而趙構登基,同樣也在十二月,即靖康二年十二月。

趙構出生的時候,也是怪事連連。《錢唐遺事》、《賓退錄》等書籍記載:端王趙佶寵幸韋氏不久,就即位當了皇帝,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

有一天,宋徽宗做了一個夢,夢見吳越王錢鏐拉扯他的衣服,索要兩浙之地。吳越王說:“我好來朝,便欲留我,終須還我山河……”

宋徽宗一覺醒來,就和鄭皇后說起夢中情景,巧的是,鄭皇后說:“妾夢亦然。”——臣妾和陛下做了一樣的夢。須臾之間,宮中傳出消息,韋妃生了一個兒子。

三天後,宋徽宗“臨視,抱膝間,甚喜,戲妃曰:‘酷似浙臉。’”——宋徽宗把兒子抱起來放在膝蓋上端詳,非常高興生了一個兒子,調侃韋妃說:這不典型一張浙江臉嗎?

吳越王錢鏐

靖康之難後期,趙構倉皇南渡,一生龜縮在兩浙之地,吳越王錢鏐享年八十一歲,趙構同樣也是八十一歲壽終正寢。南宋人感到太不可思議了,此後一直相傳,說宋高宗趙構就是吳越王錢鏐轉世。


漢周讀書


首先糾正一下,南宋一直都沒有定首都,臨安府是個“行在”,意思皇帝南狩到這裡而已,雖然南宋皇帝再也沒回中原。

還有一點,中國住家幾乎都坐北朝南,尤其是皇城,更加象徵坐擁天下,但是南宋的皇城不是,南宋皇城是坐南朝北的,皇宮在臨安南邊,皇帝把屁股對著北方百姓(方便隨時下海逃跑)

南京雖然虎踞龍盤,但是很邪門兒的是歷史上把都城定在南京的王朝都非常短命。

建炎三年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為行都,稱“東都”。紹興元年(1131年)升杭州為臨安府(今杭州市)作為“行在”,紹興八年正式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定都杭州也是為了不行再出海。不過嚴格意義上宋朝從沒建都杭州,一直是行在。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趙構從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權,是為宋高宗。


南宋定都臨安,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兩個:

一方面,金兵處處主動進擊,宋軍時時被動防守,這是當時戰局的長期態勢。而建康靠近前線,不如杭州地處後方,比較安全。浙西一帶水網交錯,對北方金人的騎兵活動不利。杭州有這一道天然屏障,給統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唐宋以來,杭州迅速崛起,一躍而為萬物富庶的“東南第一州”。江南閩浙地區非常富有,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是北方所不能比的了。這種相當規模的城市體制和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恰恰是作為國都所必需的。


澹奕


不選龍盤虎踞的南京,而選擇了杭州,這就是弱宋小朝廷的當家人趙跑跑的高明之處。

長江根本抵擋不住金國的鐵蹄,就像黃河也做不了開封的天然屏障。

南京所依靠的長江天險根本就不管用,一路南下的女真人,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竟然打下了臨安。

趙跑跑同志也是驚嚇過度,被人攆得逃到了海上去流浪。

如果不是金兀朮害怕孤軍深入,存在戰死他鄉的可能性,他是不會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從臨安北撤的。

北撤的路也不順利,金兀朮在南京的黃天蕩被韓世忠圍困40天,最終導致了大金國企圖全面進攻,四處開花的滅宋戰略被打破,否則後面就沒有趙跑跑什麼事了。


何況女真人又有偽齊劉豫充當他們的馬前卒,趙跑跑不死也要脫層皮。

這麼危險的境地,趙跑跑怎麼敢把行宮定在南京。

即使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以殺岳飛為條件,以淮河、大散關為兩國邊界,以納歲貢當孫子,和金國達成了議和,趙跑跑還是不放心女真人的信譽。

南京太危險了。

但杭州不一樣,它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帶來的天然防禦體系遠遠強於南京。往東可乘船入海避難,往西、南可深入大山逃荒。

同時杭州的經濟地位並不弱,它和秀州(上海)、明州(寧波)、溫州、泉州、廣州等都是趙跑跑的經濟命脈所在,是南宋海外貿易的六大港口之一。


杭州還是五代時期的吳越國都城,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

而吳越國的末代君王是自願去國號、去帝號,跑到宋都開封做孫子的人,所以浙江地區在宋朝統一南方的過程中並沒有受到戰火的摧殘。

趙跑跑出身的老趙家,在浙江一帶的聲譽還是不錯的。

所以無論是從政治上、經濟上、逃跑上等各方面來看,杭州這座魅力城市,絕對是趙跑跑的最佳行宮所在地。

最佳到什麼程度,“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體如此!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遣康王趙構為和談使臣,出使金營求和,趙構走到河北磁州時被當地守臣宗澤勸阻留下,沒有去到金營。不久後開封城破,徽欽二宗以及一票皇族全部金兵俘虜。趙構因為不在城內,因此躲過一劫。等到金兵北返後,趙構便成了北宋直系皇族中唯一的倖存者。於是在同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市)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歷史上被稱為南宋。




宋高宗趙構剛繼位的時候,其實時局並不是特別的惡劣。首先是女真當時並沒有全盤吞併宋朝的計劃,黃河以南和關中地區仍然掌握在宋軍手裡;其次是女真人不適應南方的天氣,金軍南下要挑氣候,並非是全天候不間斷的,一般要等秋高馬肥,也就是在秋冬季節金兵才會南下。宋軍有絕對充足的時間做準備;再者當時宋廷有李綱、宗澤等大臣堅持,宋軍在抗金方面頗具成效。並且金軍控制的黃河以北也頻繁有民軍起義,金國的統治並不穩固。

因此宋軍當時只是缺一個有魄力的統帥,領導他們與女真作戰。如果當時這個統帥能稍微硬氣一點,不奢求有秦皇漢武之氣勢,哪怕是有孫權的野心,南宋後來也不至於在國號前面加那個“南”字。

然而趙構偏偏就是個膽子小的貨,商丘離黃河太近,他不敢待,於是跑路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但是有個問題,往哪跑呢?當時主要有四種跑路的意見:西遷關中、南遷襄陽、南遷金陵、北上開封。至於杭州,當時壓根沒有人關注過。



首先宗澤提議的北上開封的建議被趙構直接否定。商丘他不敢待,開封就更不敢了;第二個被否決的是關中,雖然關中當時有北宋最精銳的西軍,且有山川險阻,背靠富庶的巴蜀,攻守皆宜。但是由於關中處在西夏和金兵夾擊的位置,並且距離東南財賦之地太遠,因此被趙構否決;第三個被否決的是襄陽。其實襄陽的位置非常的好,西可倚西北之兵、東可附東南之財。而且遠離前線,本身又據漢水為屏,實在遇到危險也能從容退到長江以南。但是襄陽的經濟不夠發達,趙構覺得不行,因此放棄。

先後放棄了開封、關中、襄陽之後,唯一可行的目的地就只剩南京了。當然了,南京也是個不錯的龍興之地,此地經濟發達、乃虎踞龍盤之地。此前有六朝都在此建都以抗北兵,甚至數次北伐,一度飲馬黃河。因此建都南京,也不是最壞的選擇。起碼在南京駐紮,能夠比較從容的控制江淮前線,如果有機會還能打出兩淮,收復山東等地。

於是趙構就選擇了他南逃的第一站——揚州



為什麼是江北的揚州呢?因為趙構想過江到南京,但是他又怕捱罵。畢竟黃河以南還有大量的州府掌握在宋軍手裡,金兵也沒有主動南下打他。如果他不做抵抗就跑到江南去了,前線的宋軍將士會怎麼想?各級官員會怎麼想?於是位於長江北岸,同時又非常方便渡江南逃的揚州,就成了趙構南逃的第一個落腳地。

其實駐蹕揚州也可以,如果趙構能在揚州好好幹,把淮河防線經營好,防禦金兵南下的問題也不大。問題是趙構沒這個想法,他害怕軍隊軍閥化,就把二十萬宋軍全聚在他身邊,也不管北方的警訊,導致淮河以北完全就是不設防地區。並且

趙構一門心思的就想往江南跑,提前把孟太后送到了南京(宋哲宗皇后),並以看望孟太后為名渡江南下跑到江南溜達了幾個月,將南京升格為建康府,為自己以後駐蹕南京打基礎

再之後,趙構還是不放心。他又把孟太后送到了杭州,自己也跑去杭州溜達了一圈,為自己以後南下杭州打基礎。

建炎二年秋,金兵大舉南侵,金兵渡過黃河之後,一路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等到金兵殺到了趙構的眼皮子底下後,他才恍然大悟,卻又全不知該如何抵抗,於是立刻渡江逃命。把二十萬大軍和滿朝公卿百官、滿城百姓都丟給了金兵。(據說這一次還把他給嚇陽痿了)



逃出揚州後,趙構先是逃到鎮江,接著再沿著現在的京滬鐵路南下,經常州、無錫和蘇州後抵達杭州。然而金兵當時並未渡江,趙構這麼倉皇出逃,又導致了宋軍在長江沿線的防禦立刻全崩。一些不滿趙構的士兵發生譁變,擁立他的兒子趙旉繼位,史稱苗劉兵變。後來趙構在勤王大軍的擁護下復位,並離開杭州前往南京,以謀求恢復對宋軍的全權指揮權。結果剛到南京不久,金兵就渡江南下。趙構這一次又是撒丫子跑路,立刻跑路到了杭州。並且把杭州升格為臨安府。

宋軍見皇帝特麼的都跑了,守長江的將士立馬潰散。於是金兵又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渡過了長江,直撲臨安。趙構見金兵殺來,再次撒丫子跑路,這一次跑到了越州,並將越州升格為紹興府,作為自己的行在。臨安則一度被金兵所佔領。再之後的跑路過程就不細說了,總之就是趙構在金兵追逐下連番改變駐蹕所在,最終飄到了海上,沿著東南沿海的海岸線在船上躲了四個月,完全就是不要臉了。如果不是因為金兵不適應南方的溼熱天氣,後來主動撤軍北返,估計趙構他能逃到廣州去



金兵撤退後,趙構被嚇怕了。別說是揚州和南京,就連杭州他也不敢回。在紹興待了一年多後,他看見金兵是真的退了,又怕長時間不回杭州,他的大權旁落。便扯了一個理由回到了杭州。再之後,宋軍在岳飛、韓世忠、吳玠等諸將的努力下,抗金局勢大為好轉。因此在1136年,宰相張浚(不是那個奸臣張俊)建議趙構移駐南京,不過趙構沒有聽他的意見,而是聽從了另一宰相趙鼎移駐蘇州的建議。(蘇州跑路方便)

到了第二年,宋徽宗死訊傳到蘇州,張浚再次請求趙構駐蹕南京,宋高宗這才終於移駐到了南京,而這一次回南京,距離他上次從南京跑路,已經過去整整八年了。

移駐南京後不久,張浚因為淮西兵變的事情引咎辭職。於是趙鼎和秦檜這兩個奸臣就使勁給趙構上書,要求移駐回臨安。趙構表面上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模樣,其實內心確實非常歡欣鼓舞,他接受了秦檜的意見。在1138年,趙構又移駐回了杭州,並在杭州修建宮殿,打算常駐。此後到1276年元軍佔領杭州,南宋再未改變行在所。

但是要求移駐南京的建議一直沒有停過。後來到了宋孝宗時期,仍然還有人跟孝宗提議移駐南京的事情。比如張浚被孝宗重新起用後,他就力主移駐南京。然而結果就是張浚被趕出朝廷,罷免一切職務。

有一個主戰派大臣因此經質問宋孝宗:“昔陛下曾許臣以誓不與虜和,何為中變?又謂臣決移蹕建康,何為中輟?”

孝宗無奈地搪塞道:“以民之不易。”

大臣再追問有何不易?宋孝宗只能坦白,太上皇趙構和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大臣不同意移駐南京。因為宋朝皇帝移駐南京,有與金國開戰的嫌疑,駐蹕杭州還是南京,這跟是否與金國求和,是直接掛鉤的

對此,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曾有評論:

東南論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諸方水道所湊,一望則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應處。臨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視外面,殊不相應。…… 建康形勢雄壯,然攻破著淮,則只隔一水。欲進取,則可都建康;欲自守,則莫若都臨安

因此總的來說,南宋之所以在杭州駐蹕,是因為統治者不想刺激金國,也不想給主戰派的打雞血。在當時,杭州和南京的選擇已經上升到了南宋的國策動向。選則南京,就意味要跟金國開戰;選擇杭州,就意味南宋朝廷認慫,偏安江南



另外當時杭州的經濟基礎和航運條件比南京有優勢,這也是南宋要把行都定在杭州的兩個原因。

先說經濟基礎,宋代的杭州比南京發達。就拿人口來說,根據宋徽宗崇寧年間統計,杭州人口約為29萬人,江寧人口只有20萬。杭州每年商稅12萬貫左右,有時候可以高達18萬貫,遠超江寧的5.7萬貫。這就可見,當時杭州商品經濟的興旺、都市社會的繁華都比南京要高出一個檔次。南宋皇帝都是喜歡安逸的一群人,南京的硬件不如杭州,這群墮落皇帝自然不願意離開杭州了。

再說航運條件。趙構當年吃過虧,因此他在定都時,首先就要考慮跑路的問題。南京位於長江南岸,從南京乘船跑路,要向東逃幾百裡才能入海。這一點對於趙構來說,太特麼不保險了。萬一金兵在江面上設伏,他就完蛋了。但是杭州不一樣,杭州就挨著杭州灣,坐船要不了半天就能逃到海上

。並且南宋的皇宮也是可以的選在錢塘江邊上,就是為了皇帝跑路的方便。



最後做一個總結:

選南京就意味要北伐中原,選杭州就意味偏安江南,選擇的結果與南宋的國策掛鉤。這是選擇杭州最根本的原因!

當時杭州的經濟基礎比南京好,南宋除了孝宗之外,都是鶯歌燕舞的貨。收復河山是不可能的,下輩子都不可能。

南京比杭州更靠近前線。當時南京是江淮防禦的指揮部,杭州則是大後方。南京不安全,從杭州跑路比較方便。


Mer86


在宋人的歷史記憶之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吉)靠(利)。

五代時期,南京是南唐的首都(當時稱江寧府),杭州是吳越國的首都,南唐首都南京雖然有虎踞龍蟠的地理優勢和長江天塹,卻被曹彬率領的北宋軍隊輕鬆攻克,而吳越國的歸附是其統治者錢氏自動納土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的結果,因此,在宋朝人歷史記憶中,南京相對於杭州是一個更容易被北方軍事力量攻擊的地方。

在趙構的親身體驗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安)靠(全)。

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趙構一行駐蹕江寧府,並以建康古為名都而御筆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他在詔令中慷慨激昂:

建康之地,古稱名都。既前代創業之方,又仁祖興王之國。……其令父老再睹漢官之儀,亦冀士夫無作楚囚之泣。江寧府可改為建康府,其節鎮舊號如故。

插一句,即使後來南宋朝廷去了杭州,建康的稱呼和法律地位還是“留都(京)”、“陪都(京)”或“行都(闕)”。

南京還是過於靠近前線,雖然趙構詔令之中對南京的地位和定都南京的意義說得很清楚,但風聞金軍又要南下,他還是放棄了南京前往杭州。

紹興元年(1131),南宋朝廷升杭州為臨安府,作為“行在”。紹興八年(1138),更定臨安為行都,增建禮制壇廟,但仍稱之為“行在”。

臨安府的名稱是因為吳越國開國君主錢鏐故里“臨安”而得名,這代表了宋朝官方對吳越國經營兩浙使得其繁榮富饒的肯定和感念,參差十萬人家的臨安府確實很適合作為臨時首都,而杭州附近的水系發達,也便於慣常使用船隻逃亡的趙構安心。

雖然南宋朝廷始終把開封府作為法定首都,把建康府作為法定留都,杭州只是所謂行在,但事實上選擇了杭州,無疑傳遞出打算偏安一隅的信號。


談古論金


南京到杭州的距離今天來看已經非常之近,時間最短的一班高鐵可能只需要一小時多,便能從長江邊到杭州灣。但這要是放在南宋時期,那真真是車馬很慢,少說要有兩日的路程。

靖康年間,北宋被金國攻滅,徽欽二帝被俘北上,繁華一時的東京汴梁城遭到金軍的大肆破壞,富強一時的北宋也被金國鐵騎輕鬆滅掉。這是華夏民族歷史上又一個悲慘時刻,趙家皇族幾乎無一倖免全部被裹挾北上,大小官員也人人淪為階下囚,東京城裡的財富早已經被金國人劫掠一空。至於后妃公主,宮人宮女,甚至是平民家的女子也不能倖免,一概給金國人擄走。北宋的滅亡又是一次文明亡於野蠻的悲慘例子。

▲靖康之恥

趙宋皇族之中只有一個人倖免,康親王趙構。他本來是奉皇命出使金營,之後又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起兵勤王,東京城破之時他在河南,因此倖免於難。大宋朝的皇族全都被端了,國不可一日無君,管你趙構怎麼樣就是你了,於是趙構在南京歸德府(今商丘)改元稱帝,建立起南宋。

但是南宋朝在一開始面臨的就是殘山剩水的慘狀,趙構本人並非是雄才大略的君主。要說聰明他足夠聰明,至於膽略就算了。趙構身邊很快聚集起來從北方來的士大夫和兵士,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統治。但是他需要時間慢慢消化掉整個宋朝大地上的無政府狀態。四川、陝西還算穩定,但是東南地區的洞庭湖、江西、福建、兩湖地區都有土匪或者是金國人扶持的傀儡作亂。金國剛滅了北宋立了偽楚,這又來了趙構,金國人自然不滿,他們不希望有任何趙宋皇室再出來反抗,於是以張邦昌被殺為藉口南下攻宋。

建炎三年,完顏宗翰奔襲揚州,險些抓住趙構。趙構在前面跑,金兵在後面追,

宋軍先是在揚州大潰敗,之後趙構分別逃亡鎮江、臨安、越州、明州直到直接下了海。可就算是下了海金國人也不願意放過他,還造了海船追擊宋高宗,幸虧有宋朝水師保駕,趙構才將將保住性命。

▲趙構南逃

史書上稱之為“搜山檢海捉趙構”。

高宗從此之後再也不復有雄心壯志。金國人退兵之後,高宗乾脆盤桓在了臨安,並且設行在於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

至於原因,很簡單,杭州立刻可以入海,若有緊急情況可以出海漂流,再不濟可以跑到福州去。

而建康則不然,趙構在登基之後不久就到達江寧府,改江寧府為建康,並且在建康建造了行宮和官衙。但是沒過多久等到金國人大兵壓境,趙構便立刻改變了主意撒丫子就跑。

建康從建成以來就號稱虎踞龍盤有王者之氣,正是中興社稷,收復北方的理想都城,何以放棄呢?原因很簡單,一條長江擋不住金國人的鐵蹄,這從建康的陷落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而趙構心中只知苟且偷安,哪裡有任何要中興大宋的念頭?比起建康靠近前線,是金國人馬鞭甩得到的危險程度而言,杭州立刻就能下海,實在是個好選擇。

▲趙構畫像

於是宋高宗在紹興元年,升杭州為臨安府作為“行在”,紹興八年正式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


歷史風雲錄


想了解這個問題,就得先看一下南宋的版圖,還得先了解一下趙構這個人的性格。當時金兵佔領了北方大部分的地區。江蘇的一部分也被金兵佔領,南京的位置就在邊境線上。如果南宋選擇定都南京,那金兵想打過來就太容易了。趙構是個非常怕死的人,他絕對不會冒這個風險的。

趙構當時的第一選擇確實不是杭州,他是在一路逃亡的過程中被迫做的選擇。讓我們看看趙構當時的逃跑路線。

金兵打入開封以後,趙構在今天的河南商丘繼位。商丘的位置在哪呢,在開封東南方向一百多公里處,跟山東交界的地方。趙構原本以為這裡安全了,可是還是裡前線太近了,於是就直接逃到了揚州這個大後方。

為什麼選擇這裡呢。一個是因為這裡距離前線夠遠,相對來說安全。另一方面揚州在當時的經濟水平比較高,趙構是個貪圖享受的人,所以就首選了這個可以更好享受娛樂的地方。如果他能再這裡穩定下來的話,如果金兵沒有繼續南下的話,趙構說不定真的會定都南京,畢竟揚州離南京也只有幾十公里了。

沒成想在揚州還沒呆多久,金兵又繼續打到山東了。趙構被嚇的繼續往南跑,這次跑的就厲害了。一口氣跑出去三百多公里,到了浙江寧波。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趙構是個什麼樣的人了,被人家追的一路跑不說。還一直給金兵發信祈求別再追了,想金兵求饒。

隨著金兵的南下,趙構又從寧波跑到了舟山,最搞笑的是被追的走投無路,在海上漂了幾個月不敢上岸,最後有跑到了溫州。這一路上竟然跑出去一千多公里,這可是在古代,沒有汽車高鐵,靠著馬車跑的。

最後還是金兵自己不適應南方的氣候,加上南宋的軍民組織起了有效的抵抗,金兵主動退兵。趙構才帶著一批跟班回了杭州。最後跟金國之間和談,劃定了邊境線。沿著秦嶺淮河劃分,按照這個邊境南京基本都快到邊境了,趙構肯定不敢去。

而其他的古都,比如西安、北京、鄭州等基本也都被金國給佔去了。剩下合適的也就是杭州了。所以說南宋定都杭州,還確實是被逼的。


漂浮菌


選擇杭州而不是南京的原因很簡單,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南京缺乏戰略縱深

在南宋時期,宋軍和金軍的交戰地域在長江流域,也就是說長江以南、北都是交戰地帶,當年岳飛與金兀朮大戰牛頭山,就坐落在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的起伏的丘陵之間,由此可以看出來,南京在當時是處於交戰區域的。

所以南宋皇帝趙構是不可能待在南京的,也更不可能將南京定為首都。

2、皇帝這個角色非常重要

在這一點上,古人的觀點與我們現代人完全不同,在古代,民眾把皇室的血嗣看得非常的重要。一個國家的滅亡往往都是以皇室的直系血脈斷絕為標誌。這一點,在南宋政權被看的尤為重要。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北宋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金兵打破了汴州城,俘虜了徽、欽二宗,導致中央政權崩潰。

而南宋之所以能夠得以保存,也正是因為趙構在金兵的追捕中逃了出來,被宋朝南方的民眾百姓擁立為皇帝。

、在宋趙皇室幾乎被金兵擄掠殆盡的情況下,趙構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必須要將其放在大後方,以保證絕對安全。

3、資源供給要充足

由於當時的南京已經成為宋、金兩軍交戰的地域,所以南京周邊民眾的生產生活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而過去由於交通不便,一般政權運行的時候,都是就近獲取賦稅滋養。

因此殘破的南京已經無法承擔起中央政權的運作消耗,需要另找一個財富充沛的地方定做首都,以滿足政權運轉的需要,而杭州由於人口眾多,經濟發達,也就理所當然的被定為南宋首都了。


有書博物館


一句話:離前線太近,而且經濟凋敝,不適合建都。

首先,南宋時期的南京,與北宋時期的開封地理位置完全一樣,都是處在兩國的前線。

雖說有黃河、長江之險,但離敵人太近了,只要一戰不利,敵人就會兵臨城下,難以支持長期戰爭。

北宋的滅亡完全印證了這一點,殷鑑不遠,南宋選定都城首先要就要吸取開封的教訓,所以南京就被否定了。

其次,江淮一帶是南宋初年與金國作戰的主要戰場,經濟已經受到嚴重破壞,人口稀少,無法支撐首都軍民生活。

北宋時期,淮南地區是以”土壤膏沃“、”廛裡饒富“著稱的,趙構在一次與劉大中的對話中說:”淮南利源甚博,平時一路上供內藏絹九十餘萬,其他可知。“劉大中也說:”淮南桑麻之富不減京東,而漁鹽之利他處莫比,今荒殘可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19)。而到了南宋初年,這裡成為宋金鏖戰的主戰場,居民死走逃亡,突然變成一個荒無人煙的地帶。建炎四年(1130年)汪藻在奏章中說:”淮南洊經兵禍,民去本業,十室九空。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非朝夕可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40)

最後,杭州處於南宋的腹地,河汊縱橫,水網遍地,不利於金國騎兵衝鋒,反而利於南宋水軍作戰。同時,杭州的經濟並未受到戰火的破壞,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自然成了首都的最佳選擇。

臨安原為地方政權吳越國(907~978年)的都城,由於其經濟基礎好,被選定為南宋都城,此後便擴建原有吳越宮殿,增建禮制壇廟,疏浚河湖,增闢道路,改善交通,發展商業、手工業,使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臨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寧門杈子外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夢粱錄》),這正是御街的景象。這裡屬於中心綜合商業區,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銀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場。此外還有“瓦子”多處,其中包括了茶樓、酒店、演雜技的場所。臨安官營手工業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賢坊一帶。瓷器的官窯在城南鳳凰山下,稱內窯。私營手工業則遍佈全城,絲紡業多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帶。御街中段的棚橋是臨安最大的書市,刻版作坊就在棚橋附近。


讀者文摘微刊


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俘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欽宗北去,大宋滅亡。教科書上是這麼寫的。 然而,好像這樣說有些太簡短太馬虎了,一路遊牧騎兵強奪了首都,一個政權就滅亡了嗎?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1127年1月9日,第二次圍攻東京城,東京城破,宋欽宗是作為所謂議和代表前往金軍大營,而被扣押的。金國在談判的獅子大開口中也並沒有提出要宋國割讓大片領土,金國所要的仍然只是金銀細軟和女人(滿滿的遊牧民族風格)。也就是東京城雖然攻破了,金軍也進駐外城和內城,但是大宋朝廷仍然存在。

之後宋高宗南渡稱帝重建大宋的時候,此時北方中原任然有一個並立的王朝,也就是楚政權(傀儡)。而宋高宗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新的(首都)行在的位置。



按理說通常南方政權的首都都是南京。因為南京靠長江天險,且歷代經營,滿足作為一個王朝都城的條件,可攻可守。而臨安幾乎無險可守,敵軍水軍更是直抵城邊。從地理上看南京也並非在前線,前線是江淮地區(所謂守江必守淮),再加上長江天險,應該說足夠安全的。


交通上更是有利,北可出淮,進居中原;西邊更快守衛鄂州,為江南做好屏障。因此南京應該是是一個南方新王朝的不二選擇的。

但是選擇了杭州,並升為臨安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在我看來,選此有兩點:

一,經濟。杭州當時經濟更發達。杭州有市舶司,關稅豐厚。手工業發達,超過200行,城市人口超過20萬戶。這些都是北宋時期的數據,已經能說明當時杭州經濟的發達。而作為都城,經濟必須發達才行。



二,金軍的侵擾。1128年,宋高宗從他登基的南京應天府(商丘)“南巡”,改江寧府為建康府,成為東都。實際上就是遷都南京去了。但是沒想到激怒了金國,隨後金國大舉南下,意圖滅掉南宋,在宋高宗一路逃難之時,南方根本沒有有效抵抗,因此建康的淪陷在所難免,此時的宋高宗去了杭州,並升格為臨安府;之後金國再次追來,很快就攻破了臨安,此時高宗在越州(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成為國都。金軍依然追攻,高宗在紹興淪陷之前就逃到明州(寧波)。之後更是逃到海上,因此這段經歷對整個南宋朝廷的影響都是相當大的。

綜上所述,就會很明白南宋建都為何不在南京了。實際上南宋曾經建都南京過,只不過在金國的壓力之下,南宋希望離金國的勢力越遠越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