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2)——嚴黨:不作死,就不會死

小說和劇本的前半部分以“倒嚴”為主題,但是幾個頭面人物卻在維護朝局的平衡上有著驚人的政治共識。如果皇帝不下決心“倒嚴”,徐階等人是不會主動向嚴党進攻的——這也是其所謂的“厚道”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所作為,讓皇帝下決心倒嚴,只有一個辦法——讓嚴黨自己犯錯,讓朝局失衡,形成倒嚴之“勢”!

讀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2)——嚴黨:不作死,就不會死

在嘉靖四十年的御前會議上,徐階、高拱和張居正就財務問題向嚴黨發難,使嚴黨在“開源”上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浙江推行“改稻為桑”!在場的各位都是非常老道的政客,嚴黨固然知道里面的貓膩,而徐高張等人竟沒有公開反對。從事後來看,他們不光不反對,反而盼著他們激起民變,以伺機倒嚴。

讀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2)——嚴黨:不作死,就不會死

在這個時候,倒是嚴黨的對立面——裕王 ,和嚴嵩的得意門生——胡宗憲,表現得令人意外。裕王深知“改稻為桑”禍國殃民,就讓心腹譚綸去浙直總督兼浙江巡撫胡宗憲那裡阻止這一“國策”的推行。而胡宗憲老成謀國,深知該策的危害,對“改稻為桑”給予了強烈的抵制。但卻由於譚綸的到來,使局面複雜化,而使自己處境艱難——他抵制國策推行,本來是嚴黨內部的分歧,他向嚴嵩建言也是從大局考慮,卻因為譚綸的出現使他有“改換門庭”之嫌!之後嚴黨強推“改稻為桑”、毀堤淹田,直接繞過他這個巡撫,由其手下的布政使和按察使實行,但身為巡撫的他仍難逃其責。

胡宗憲從大局出發,只斬了杭州知府和兩個知縣,草草結案。即便後來海瑞審明瞭“毀堤淹田”的事,皇帝從朝局的平衡出發,也只能不了了之。為什麼呢?因為東南抗倭不能沒有胡宗憲(而胡宗憲是嚴黨得力干將),抗倭要錢但國庫空虛,只有嚴黨能弄到錢——朝廷還離不開他們!

最後嚴黨倒臺還真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當他們感覺朝廷離不開他們的時候,他們離自己的末日就不遠了;當皇帝感覺他們尾大不掉、無法制衡的時候,他們的末日就要到了。

皇帝從維持朝局的穩定出發,沒有因為“毀堤淹田”一事過分地打擊嚴黨,但嚴嵩卻翻出陳年舊賬來向查出真相的海瑞發起進攻,並將矛頭指向了海瑞背後的裕王黨。嚴嵩還寫信給胡宗憲,讓他對倭寇不要“除惡務盡”,其意是讓胡養寇自肥,借倭患挾持朝廷。

讀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2)——嚴黨:不作死,就不會死

嚴黨要員巡鹽御史鄢懋卿,下去一趟就給朝廷就弄來了200萬兩銀子,派別人無論誰去都弄不來這麼多,這說明嚴黨已經操縱了國家重要的財賦來源,皇帝花錢也得問他們要。更可惡的是,北鎮撫司錦衣衛查到鄢懋卿此次巡鹽,弄到了500萬兩,其中100萬運到了自己原籍,200萬送到了嚴嵩老家。嘉慶皇帝發怒了:“他們貪著朕的錢,朕還得感謝他們!”

讀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2)——嚴黨:不作死,就不會死

裕王黨的徐階等人嗅到氣味後,馬上發動“清流”上書,文武雙管齊下,做好了“倒嚴”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