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1、有关楚的余波:还是通道问题

现在我们把视线暂时离开“方城夏路”,移向南阳盆地的南部。在那里有一个在中国并不算知名,但两边却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山脉一一大洪山。


说到大洪山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他旁边的襄阳却可以说是名动江湖。即使你不喜欢历史,也可以从刚刚去世的金庸老先生著作里知道这座历史名城。


如果说中原进入南阳盆地的路线,由于是经过一片继续的丘陵而变得难以控制的话,那么由江汉平原进入南阳盆地的路线则要简单的多了。

在盆地的南部,荆山一一大洪山一一桐柏山共同构成了南阳盆的地南部边缘。而进出盆地的道路就是沿着这三条山脉包夹而成的两条通道而修筑的。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南阳盆地南端的襄阳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山脉的两侧一般都有河流通过,而这些河流两侧往往能够提供天然的通道。大洪山两侧也不例外。

在大洪山的东侧,是那条著名的“汉江”(古称汉水)。这条江是如此的知名,以至于在几千里以外的朝鲜半岛,也有一条同样名字的江。当然,从韩国人的角度来看,应当能够找到证据证明是他们最先使用这个名称的。

对于大洪山来说,从它分水岭上流下来的雨水,最多只是通过支流为汉水提供一些补充罢了。因此提到这条通道,汉水远比大洪山更有资格成为地标。而在大洪山的北麓,汉水的两侧,依山傍水的地形也成就了襄阳则无数次成为了长江防线以及武侠小说里的前沿阵地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今襄阳城。北滨汉江,四周可见极为宽广的护城河,约有120—250M

不过大洪山也不是没有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河流,在它的东侧有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是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只是熟悉涢水的人更多的是它流经的那些地区。

涢水本身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它所流经的地区却有几个知名度颇高的城市。特别是上游所流经的随州

在我们所讲述的这段历史中,随州是被一个叫做“随国”的封国所占据的。在周人所封建的“汉阳诸姬”中,随国是最为主要的国家。它也牢牢的占据了大洪山东面的这条通道,作为监控楚国的前哨。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汉阳诸姬

在随州的北部,大洪山的东北部,有一个大体与襄阳平行的城市叫做枣阳。如果说襄阳所扼守的是大洪山西侧通道,那么枣阳则控制的是大洪山东侧通道的入口。而这条通道就被叫做“随枣通道”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有关枣阳令人印象最深的回忆应是1940年的枣宜会战,以及在此壮烈牺牲的张自忠将军

关于随州和随国,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了解。不过提到曾候乙编钟,那不知道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个名字叫“乙”的姬姓贵族,尽管在当年只是一个不入史籍的小封建主,但他的墓地所出土的文物却还是震惊了全世界(由此可以想见那些大诸候国的盛况)。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曾侯乙编钟

提出曾侯乙来只是为以加深大家对这一战略要地的印象,并非在考证历史。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他的地缘属性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关系图

2、方城夏道之外:信阳通道

细心观察地图的朋友肯定已经发现了,在这沟通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以东,还有一条类似的通道。不过它的形成与大洪山无关,桐柏山与大别山的连接处才是这条通道的焦点所在

之前我们已经对南阳盆地的地缘结构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了。之所以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在这个盆地上,是因为这个盆地的战略地位太过重要。

对于楚人来说,通过大洪山一一南阳盆地一一方城夏道进入中原地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他们有实力问鼎中原后。这条通道可以让他们快速进入中原核心区。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河南-湖北地缘关系以及方城夏道

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江汉平原本身,楚人还拥有一条进入淮河流域的通道,这个通道就位于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的接口处。如果你曾经坐过京广铁路上的列车的话,在经过河南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之后,就会在一个叫“信阳”的地方看见山的影子,那里有座山叫“鸡公山”。我们可以将之认定为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的交汇处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鸡公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在选择陆地道路上,今天和古人的区别并不大。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可以选择从山下挖通隧道前行,而古人则往往需要依地形选择可以通行的山口。

当然,这种山口便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出于防守还是进攻的需要,占据了山口的一方都会选择筑一道关城来控制山口两端的交通线。如果地形险要,工程量其实并不会很大。

我们并不十分确定楚人当时在信阳地区筑了几道城,可以确认的是在南北朝之后这里东西向筑了三道关,合称“义阳三关”(信阳古称义阳)。中间的那道关口叫做“武胜关”,是最为主要的关口,即使在现今的地图上也基本会作个标注。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义阳三关位置示意图

关于信阳通道的战略作用,在进入春秋之后,会有较为详细的分析。对于周初的楚人来说,如果应对来自南阳盆地的地缘压力才是最为主要的。不过能够被周人当成对手,并花下大力气在地缘上进行布局,足以证明江汉平原已经有资格成为中央之国的核心地区之一。

3、“六盘山上高峰”

在西周时期,能够晋升为主要地缘政治区的地区并非只有江汉平原一处。在渭河平原的西侧,有一片黄色的边缘土地也逐渐开始体现出它的地缘力量

如果按照西周时期的称谓,这片土地被称之为“秦地”;汉之后则被称之为“陇右”;现在则划归甘肃所辖(甘肃南部)。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陇右—关中、陕西—甘肃地缘关系示意图

由于某一种技术的原因,这块边缘区域在之前比并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与叙述,不过这一切到了西周—春秋时代终于将得到改变,这里的“某种技术”正是关键先生——马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马镫的发明更加使得骑兵的作用大大提升,图为汉代马镫

商人是我们已知最早使用马匹的东亚民族。在他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马”都是和“车”组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力量的标志。

而能够战胜武力强大的“商人”,周人显然也具备了使用马车的技术力量。

但最早“借马成事”的殊荣应当被授子一个叫“秦非子”的人。与其他被分封的诸侯相比,“秦非子”的出身显得并不那么高贵。与那些“姬”姓贵族继承了高贵的血统相比,他继承的则是祖传的养马之术

在马的作用日益重大的时候,这种本领足以获得周王的赏识(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些会造火箭的专家)。只不过在重视血统的周人看来,养马的本领再大,也不能为秦非子带来一个“诸侯”的封号。

于是秦非子被封为“附庸”。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今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年代断限约为秦非子之子、孙秦仲和庄公

这并非是一个正式的爵位,正式的爵位只有五等,即“公、候、伯、子、男”。当然,对于一个养马的人来说,能够获得一个这样一个称号仍可以算的上是一种荣耀。后来的历史证明,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获得的土地在哪里

4、我要拿地

象一般的“附庸”之国一样,秦非子所获得的土地就是他所熟悉的土地,也就是渭河上游——陇右,由于秦非子被封于此,因此也被便被称为“秦地”

单纯从地图上来看,同属于渭河流域的秦地与关中地区(渭河平原),似乎地缘关系紧密。或者说两地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很方便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秦地与关中地区中间间隔了一条南北向的山脉,我们称之为“六盘山”

。这条山脉与渭河平原南部的秦岭整体呈丁字形相交。而渭河就是这两条山脉的分割线。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由于六盘山的分割,关中地区与陇右地区足以形成不同的地缘文化了。这在西周时期则表现为,关中地区以农业为主,陇右地区以牧业为主

无论这两个地区的生产方式有何不同,他们肯定是存在沟通的渠道的,不然,秦非子也没有机会为周王效命了。

“陇右”之所以称之为“陇”,当然是得名于陇山,而所谓陇山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六盘山”。而右则是因为古代中国有“东为左,西为右”的说法,因此陇山以西即等于“陇右”。

后世,“陇右”的概念一度被向西延伸至河西走廊一线。而实际上,陇右的核心地区只在陇山的西侧,渭河上游的今天水市就是它的中心。我们可以在地形图上可以看见一个以天水为中心的椭圆形地区,它的地形要比周边地区略低,这就是最初的陇右,也就是秦人最早生活的地方。

中央之国系列10: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一条被称作“涢水”的河流

天水—宝鸡附近地势图,可见最初的陇右是一小块地堑盆地

秦非子最初被封建的地方也只是在陇右的一个点上,具体而言是在甘肃的清水县(上图可以看到,在天水的东北方向)。当然,后来他们凭借实力,将使得整个陇右地区都被消化为——“秦地”。

(待续。下一节主题为 分封是一项技术活5,秦人该怎么立足)

原文:温骏轩 重编:程澄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