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记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记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为革命筹款,闻讯后他立即由美赴欧,展开外交活动。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当时,被寄予厚望的袁世凯尚未声赞共和,备选的黎元洪和黄兴都威望略逊。孙中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革命领袖,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最高领导人的不二人选。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孙中山以绝对优势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得以为他梦寐以求的共和国家亲自揭幕。遗憾的是,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次极具历史意义的就职典礼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我们只能通过相关档案遥想当年盛举。

改历建元 与民更始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记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乘车赶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在这一天就职,是孙中山本人的意愿,对此他有特殊的考量。

1911年12月27日,孙中山在上海寓所内接见前来欢迎他的各省代表时曾表示:“本月十三日为阳历一月一日,如诸君举我为大总统,我就打算在那天就职,同时宣布中国改用阳历,是日为中华民国元旦。”鉴于阴历是中国数千年沿袭的惯例,兹事体大,骤然实行,必多窒碍,对此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前换朝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倒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改用阳历一事,即为我们革命成功第一件最重大的改革,必须办到。”显然,孙中山想通过这“一把火”来展示革命政府顺应潮流、改造国家的决心和气象。

在就职前一日,孙中山又特派黄兴先行抵宁(南京)出席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黄兴代孙中山在会上提议新政府改用阳历,同时改光复各省正在使用的黄帝纪元为中华民国纪元,来与国际接轨,并突出创建共和、与民更始的革命含义。旋经会上各省代表审议通过,自阴历辛亥十一月十三日(阳历元旦)起改用阳历,并使用中华民国纪元,所以这一天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华民国元年的元旦。就职次日,孙中山正式就改用阳历及中华民国纪年事通电全国。

赴职途中 万众争仰

1912年1月1日午前11时,在沪军都督府卫队的护送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正副议长汤尔和、王宠惠陪同,孙中山与秘书胡汉民等乘沪宁专车由上海启行。当时,车站附近人头攒动,道路拥挤,中外商民或立或行,翘首企望,欲瞻总统孙中山的风采。上海是革命党人在国内的大本营,1911年11月4日,同盟会、光复会联合上海商团发动起义,迅速光复上海,扭转了当时不利的时局。其后,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重镇相继光复,各地立宪派亦倒向革命,拥护共和。因此,孙中山一行途径苏州、常州、镇江等地,民众闻讯前来,欢迎者数以万计,“共和万岁”之声数里可闻。

当天,孙中山身穿黄色呢子军服,外套獭绒领大衣,头戴军帽,途遇群众欢呼,多次执帽或挥手答谢。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记

下午5时许,孙中山一行抵达南京下关,各省代表及各界人士四五万人早已齐集于此,隆重欢迎。下关附近的沿江炮台及兵舰按照国际惯例,均鸣放礼炮21响,以示对首任共和国总统的欢迎。在下关稍事停留后,孙中山等改乘南京市内小火车到两江督署站,旋即换乘早已备好的扎花马车进入大仓园的临时总统府(原两江总督署),做正式就职准备。

元夜就职 庄严宣誓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当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在临时总统府大堂内拉开帷幕。典礼现场布置简易,中外各界来宾数百人穿着盛装,齐集一堂,带着兴奋的心情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就职典礼由各省所推山西代表景耀月主持。军乐演奏完毕,首先由景耀月报告此前选举情况,并表达国民对于临时大总统的殷殷期望,他说:“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富有政治学识……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并请孙中山宣誓。

孙中山随即走上前台,向国人庄严宣誓: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记

颠(倾)覆满清(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这篇誓词(原件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虽然正文只有短短81字,却称得上是中国由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转换之际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誓词用凝练而厚重的词语郑重宣告了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并向国人勾勒出一幅关于共和制度的理想画卷。

在誓词中,孙中山再次阐述了他的三民主义:“颠(倾)覆满清(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这是他对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表述;“图谋民生幸福”,则突出反映了“民生主义”的理念。在孙中山所设想的共和制度下,国家权力不再为少数人的私利所运用,而是要遵“国民之公意……忠于国,为众服务”。共和国家的总统也不同于专制时代的君主,其权力来源于民众,为民众而行使,受民众之监督。

孙中山宣誓完毕后,由景耀月致颂词,继由江苏代表袁希洛向孙中山颁发印绶。孙中山接印后,即以其盖于《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上,交由胡汉民代为宣读。宣言重点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方针,即对内寻求民族、领土、军政、内治和财政的完全统一,对外消除清廷之辱国举措及排外心理,持睦邻友好的和平主义。宣言还强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革命时代之政府”,吾人务必“保此革命之精神”“扫尽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带有鲜明的共和革命色彩。

《临时大总统誓词》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抄件

宣言读毕,继由军人代表徐绍桢致颂词,孙中山答词,谓“当竭尽心力,勉副国民公意”。其后,徐绍桢及海陆军军人高呼三声“中华共和国万岁”,典礼即告结束。孙中山就职典礼虽然简朴、仓促,且无影像记录,但它向世人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

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