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吳堡縣本著“精準扶貧,就業先行”理念,打通“公益性崗位、勞務市場、扶貧車間、社區工廠”等就業通道,不斷創新就業扶持政策,強化就業技能培訓,使想就業、想創業者有其業、樂其業,群眾生活有保障,幸福指數不斷攀高。

政府導航 貧困大學生“反哺”家鄉


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張佳佳“反哺”扶貧一線

“多虧縣上對貧困戶大學生的就業扶持政策,讓我畢業後短時間內就能找到工作,為家裡減輕了負擔。”今年27歲的吳堡縣寇家塬鎮馬跑泉村黨支部書記張佳佳高興地說。

2016年,大學剛畢業的他報名參加了吳堡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兩後生”培訓,免費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技能培訓,並以縣基層公益性崗位的方式分配至扶貧一線工作。“自己就是貧困戶出身,一定要想方設法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張佳佳深知自己肩頭責任重大。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如何打好貧困大學生“就業扶貧”這場攻堅戰?吳堡縣運用榆林職業技術學院這一對口幫扶資源,於2016年選送172名貧困戶“兩後生”和大學畢業未就業的貧困家庭子女,免費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專業技能培訓,畢業後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擇優聘用到縣基層公益性崗位就業或推薦到企業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為了不讓貧困大學生就業掉隊,吳堡縣通過政府提供特設崗位、報名考試的程序,聘用18名貧困家庭子女到基層任職,將72名貧困家庭子女中未就業的醫學類和幼師類應屆大學畢業生,全部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聘用到中心村衛生室和社區幼兒園等基層公益性崗位,讓貧困大學生在家門口端上“鐵飯碗”。

蘇陝協作 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木梳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陽光燦爛的午後,吳堡縣蘇陝協作項目之一——任家溝村木梳扶貧車間裡,機器運行的聲音此起彼伏。40歲的張二女雙手翻飛,熟練地進行磨梳工序,汗珠順著臉頰滾落。

張二女是吳堡縣前廟山村人,因病致貧,2015年被納入精準扶貧戶,日子過得緊巴不說,家裡的重擔也都壓到四處討工的丈夫身上。今年6月,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她和丈夫一齊來到位於鄰村的梳子廠做工,現在兩人月工資近五千元。“從一個貧困戶成為了產業工人,不僅掙上了錢,還能照顧到家人,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張二女感嘆地說。


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玩具家紡社區工廠搭載移民搬遷群眾就業

蘇陝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吳堡縣打通“勞務輸出、扶貧車間、社區工廠”等就業通道,用好蘇陝協作資金支持當地產業發展,開展訂單式培訓,讓貧困勞動力輸得出、留得住、能掙錢尚家坪村老黑醬生產基地讓制醬農戶搭上了村集體經濟快車;木梳扶貧車間讓貧困婦女由“灶臺”轉向“機臺”;玩具家紡社區工廠讓移民搬遷貧困戶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

截止目前, 吳堡縣11個蘇陝協作項目已累計帶動貧困人口股權分紅或就業219人;利用“儀徵·吳堡就業直通車”積極組織勞動力外出務工10人;選送貧困戶37人赴儀徵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創業培訓。

資金投入 開啟創業新篇章

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精心設置就業培訓套餐

“去年我到市裡的理髮店打工,前段時間還領到了5000元勞務獎補,這是政府發的‘獎狀’,以後做事更有勁了!”後焉中心戶貧困戶李茂花開心地說。李茂花高中畢業以後一直四處打工,因母親出走多年,和父親相依為命的他便早早挑起了家裡的重擔,想靠自己的手藝換來好光景。

為進一步引導鼓勵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轉移就業,吳堡縣出臺優惠政策,激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對貧困勞動力創辦的經濟實體取得法定證件、依法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創業貧困勞動力一次性創業補貼3000元;對有創業意願、計劃和符合創業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優先安排免費創業培訓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對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外出務工每戶最高不超5000元的勞務獎補。


設專崗、搭平臺、發獎金……吳堡就業扶貧有“一套”!

開展就業政策宣講

扶上馬,再送一程。吳堡縣還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扶貧對象,給予免費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等政策扶持,結合群眾就業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精心選擇培訓課程,開設了烹飪、食品加工、種植養殖、家政服務等貧困群眾願學樂學的培訓內容。

截止目前,吳堡縣引導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480人,實施技能培訓330人,扶持自主創業52人。向全縣符合申報條件的41名貧困戶發放自主創業補貼共計123000元;激勵全縣2241戶貧困家庭4000多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勞務創收超過8000萬元,發放勞務獎補金994.2006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