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脾胃是怎樣被家長徹底傷害的?

霓裳◆落花瓣◇


簡單說,就是:不懂餵養,總是餵養過量或是喂不合適的食物→腸胃功能出現異常,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各種擔心給孩子吃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或是強迫孩子進食→腸胃功能進一步糟糕→循環……

寶寶從出生時3公斤重,50釐米長的個體,慢慢長大,在物質上,就是各種營養素的積累的過程,而這些營養素,都是來自於食物,經過腸胃的消化,吸收,轉化為自身需要的營養,然後通過腸道排洩殘渣。

而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他的消化器官發育並沒有成熟,功能也不健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媽媽們在寶寶不同的階段,給她選擇適合他腸胃的食物,並給予適合的量,在滿足孩子對營養的需求的同時,又避免因為餵養不合理而傷到腸胃。

餵養過量,是新手媽媽們經常會犯的錯誤,過量的食物,超過腸胃的消化吸收範圍,導致胃異常擴張,改變腸道滲透壓,影響腸道菌群的生長及代謝物的成分而破壞腸道環境等等;

相應的症狀包括:舌苔厚,厭奶,沒有飢餓感,腹脹,屁多屁臭,大便酸臭,睡不安穩等。

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了相應的症狀,但是媽媽們並沒有認識到,只會在怎麼讓孩子多吃上努力,則會不斷的加重這一狀態。

給予不合適的食物,也很常見,過早的添加輔食,沒有循序進進的改變輔食種類和形態等,也是增加腸胃負擔導致腸胃功能異常的常見原因。

如果媽媽們都能學會了解寶寶的生理特點和異常表現出現的原因,並能夠及時做出調整,給予孩子適合他生理特點的餵養,相信大部分小兒難養都可以變為小兒好養的!


小兒好養


育兒:這三大餵養習慣,會讓寶寶脾胃越來越虛,家長一不小心就犯


中醫記載:脾胃是人體十分重要的器官,主運化,是營養運輸的樞紐。一旦脾胃受損,那麼人很容易生病,特別的孩子,脾胃是寶寶後天之本,如果孩子出現脾胃不和,那麼很容易影響孩子的發育和身體健康。

那麼,寶寶究竟為何會出現脾胃失和的症狀呢?

一、消化能力差

寶寶年齡小,身體的各機能發育不完善,消化能力比我們成年人差很多,所以經常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損傷腸胃,很容易造成寶寶脾胃失和的現象。

二、吃的太飽了

孩子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吃得越多,營養吸收越多,所以會經常把寶寶喂的特別飽,自己卻毫不自知。事實上,寶寶吃的多,消化系統弱,很容易產生積食,損傷孩子脾胃,影響孩子的發育。

家長的哪些餵養習慣會讓孩子脾胃越來越虛呢?

一、肉吃太多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上每家每戶頓頓都離不開肉。恰恰有些家長認為哈子處於發育期,營養不足,很容易長不高,發育不好,所以會給孩子喂很多的肉食。雖說肉類含有的營養確實高於素食,但是卻不易消化,尤其是對寶寶來說,吃多了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也因此,你會發現吃肉多的寶寶很容易積食,脾胃虛弱,還會經常的生病。這都是因為孩子營養攝入不均衡,所以不但不會長高長胖,反而瘦不禁風的。

二、喂太飽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害怕孩子餓著。因此每頓飯都讓孩子吃的飽飽的。但是這樣的做法對孩子並不好,很容易導致孩子運化無力,脾胃虛弱,易造成積食。所以,家長在孩子的食量上一定要注意。

三、不按時餵飯

孩子活潑好動,因此能量消化也快。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玩會會出現餓的狀態,所以經常給孩子加餐。然而在育兒領域中,這並不好。因為每日按時三餐給孩子吃就好,不需要加餐,這樣才是對孩子脾胃的一種保護。否則,孩子吃過加餐,影響正餐的食慾不說,還很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

那麼,究竟該如何調理孩子脾胃失和的症狀呢?

一、吃對食物

多給孩子吃一些對脾胃有幫助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山藥、小米、南瓜等,儘量把這些食物熬成粥,給孩子喝。而且為了孩子脾胃好,可以加入適量的雙低聚乳清,維持孩子腸胃酸鹼平衡,調動消化因子活性,促進消化;同時,雙低聚乳清含有的雙歧因子,能夠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減輕孩子脾胃負擔,助力孩子的發育成長。

二、適當運動

一定要讓孩子進行運動,因為導致孩子脾胃虛弱,身體素質差也是很大的一個原因。孩子通過運動,增強體質,慢慢的孩子脾胃失和的現象就得到改善了。


枯葉蝶angel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的健康與否和日常的習慣至關重要,當代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太過溺愛孩子,任憑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亂吃東西,長期食用口味過重的食品,如辣條,還有甜食,如糕點,糖塊,還有放任孩子飲用冰凍飲料,食用雪糕等,都對孩子的脾胃傷害很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次兩次影響不大,不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下來,脾胃一直得不到養護,所以孩子的脾臟很快就會發生症狀,造成脾虛。如完谷不化,一吃油膩的東西就拉肚子,還有就是身體羸弱,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及時調理身體了,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不食用口味重的食物,多食用粗纖維的食品,不飲寒涼的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