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 原名重八, 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結髮妻子。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對於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馬氏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四月,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歲。同年農曆九月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1403年(永樂元年)上尊諡號: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諡號: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非常傷心,從此再也沒有立過一個皇后。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其實看看朱元璋的成長經歷,就知道馬皇后在朱元璋這位大明朝開國皇帝的心目中可不僅僅是一位妻子,看起來更像是朱元璋的精神支柱,長期的戰爭環境又讓朱元璋對馬皇后產生了無法割捨的依戀,馬皇后有時候像是位母親、有時候又像是姐姐、有時候又像是妹妹,這種愛情和親情讓朱元璋即使在殺人殺紅了眼的情況下,面對馬皇后的絕食相逼,也會迅速妥協,因為朱元璋知道他離不開馬皇后;馬皇后也知道,自己如果真的離開了,朱元璋就會性情大變,六親不認。當馬皇后去世之後,一些在押囚犯竟然相繼自殺,因為整個大明朝能勸住皇帝的人不在了,自己必死無疑,朱元璋更是在馬皇后去世後悲痛的失常,拔劍亂砍人。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近乎失常!其國喪禮儀竟也比自己的高

《明通鑑》記載,馬皇后死後,喪儀大體引用宋朝皇后死後體例辦事:“凡內外百官,仍循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七日而除”。同時,朱元璋給馬皇后的喪儀,親自制定了“十六條”規矩,《明會典》做了一一記載。

一是對文武百官的規定:輟朝百日,“聞喪次日,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禮”, “在京文武百官於聞喪之次日清晨,素服詣右順門外,具喪服入臨,臨畢,素服行奉慰札,三日而止”, “文武官員皆服斬衰,自成服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淺淡顏色衣服”。

二是對天下臣民的規定:“軍民男女皆素服三日”,“自聞訃日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樂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日、軍民一月。”

三是對諸皇子的要求更多:足以看出,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情義之重。

(1)凡遇時節及忌日,東宮、親王祭几筵殿,及詣陵拜祭。

(2)東宮、親王,詣陵拜祭。

(3)東宮、親王熟布練冠九,去首,負版闢領衰,如朝見上及受百官啟見,青服、烏紗帽黑角帶。皇孫熟布冠七,去首,負版闢領衰。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及皇孫女,熟布蓋頭,去腰。宗室、駙馬,服齊衰三年,練冠,去首。

由此觀之,這是名副其實的國喪。其規格要比十六年後朱元璋駕崩前對自己喪事的規定,要高出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