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真的愛民如子心繫蒼生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現在幼兒園的小同學都會背的勸導人們節約糧食的詩篇,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和詩人李紳。我們中國人經常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那麼按照這個不科學的邏輯來說,李紳應該是一位愛民如子,心繫天下蒼生的好官了,看完這篇文章,說不定你的認知又要被顛覆了。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真的愛民如子心繫蒼生嗎?

772年,李紳出生在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李紳的祖上也算是官宦世家,不過到他這一代已經徹底的衰落了。他的父親早逝,李紳就由他的母親撫養長大成人,並且教他讀書識字。據說李紳在年輕的時候看到天下百姓日日勞作,卻還是吃不飽飯,於是他便懷著十分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下了兩首《憫農》。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真的愛民如子心繫蒼生嗎?

其中一首非常著名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另一首中夜有非常有名的兩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在寫寫兩首詩的時候,正和一位友人李逢吉在一起,他這兩首詩一出,雖然讓李逢吉覺得他非常有文采,但是李逢吉還從這兩首詩中看到了李紳在諷刺朝廷,不關心天下百姓。於是李逢吉便在表面上讚揚李紳寫的詩非常好,但是他暗地裡卻想著等到回京以後就向皇帝揭發他。於是李逢吉便虛心假意邀請李紳把這兩首詩寫下來。誰知李紳這時卻說:“那兩首詩都太簡單,幾十個字兒而已,我再新寫一篇給你。”於是李紳就又寫了一篇,這首對朝廷的諷刺更加直接明顯。李逢吉看了之後表面對李紳更加讚揚不已,心裡卻笑開了花。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真的愛民如子心繫蒼生嗎?

等到李逢吉回京之後,馬上就把這三首詩作為揭發李紳的呈堂證供交給了皇帝,皇帝看了這三首詩之後,不但十分讚揚李紳的文采,而且還認識到了自己對百姓不夠關心的錯誤。於是皇帝不但沒有把李紳貶官,反而升了他的官。這個結果令李逢吉絕對沒有想到。後來李紳在朝廷中為官,由於朝中黨派之爭,李紳的官位也是起起伏伏,飄忽不定,到了840年,他卻進入京城當了宰相,後來因為中風而辭職。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真的愛民如子心繫蒼生嗎?

李紳這個人的品行並不是太好,他在未發跡之前,經常到同姓的一位長者家裡做客,並且稱那位長者為叔叔,等到李紳發跡之後,那位長者主動降低輩分來巴結他,自稱是李紳的弟弟或者侄子,李紳都不想理他,直到那位李紳的長者稱他為爺爺,他才算勉強接受。而且李紳為官經常一意孤行,濫施淫威,當地的百姓都害怕他,紛紛逃到外地活命。而他作為地方的百姓父母官卻一點都不在乎,還大言不慚地說:“那些逃走的都是賤民,留下來的才是良民,以後這些事不用報給我了。”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真的愛民如子心繫蒼生嗎?

還有另外一件事,李紳他非常喜歡吃雞的舌頭,曾經因為一頓飯就讓人整整殺了三百隻雞。由此可見,他雖然寫得出《憫農》那樣的詩,但他絕不是一位愛惜百姓的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