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曲高和寡好还是雅俗共赏好?

大文豪在此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但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艺术的曲高和寡还是雅俗共赏,并不是有唯一标准,因为终究要看服务人群的不同。如果给大众看,还是雅俗共赏的好一些,通俗易懂,但是真正的艺术品,是艺术家思想的再现和结晶,是需要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感情去结合的,是大多数人看不懂的,体会不到的,所以势必曲高和寡,这也就难怪“高山流水遇知音”了。


艺术的大众与小众,是艺术家个人的追求。雅俗共赏固然好一些,也符合我们当下的的艺术创作追求:为民众服务。但是曲高和寡才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必要因素,毕竟连观者都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更勿谈创作者了,他们才是主导艺术推进的一部分人。


市场上需要各种形式的作品来满足人们日常的精神消费,需要曲高和寡,需要雅俗共赏,甚至需要低俗,因为需求决定市场,所以任何形式成为主流都在情理之中,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如果原本曲高和寡的作品被大众所接受,那就说明大众的艺术修养水平整体提高,如果喜欢雅俗共赏,则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如果喜欢低俗的比较堵,那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有问题。


当然,大众和小众的审美观点问题,一直是个矛盾,很难统一。因为小众的永远有“优越感”,而大众又常以人数的力量取得言论上的优势,所以二者从未调和,一直维持在一个特定的状态。


名师巨典


首先,个人认为“曲高”和“雅俗”并不能应用在同一个体系内;

其次,很多问题并不是好与不好这样简单地判断。

艺术包括的范围很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根据需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实用性的可以深入生活中的艺术,比如插花、流行歌曲、广场舞;

2、专门用于欣赏的非实用性艺术,比如书画、京剧;

3、在艺术领域中开展的学术性探讨,比如观念艺术、噪音音乐等。

显然,只有第三种学术类型的艺术涉及到曲高和寡的问题。下面以徐冰的《天书》为例,简单说明一下观念艺术的曲高和寡。

作品由4000多个无法识别的似汉字非汉字的字组成,耗时4年,先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印出,再按照古籍装订的方式严格制作,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不理解的人会认为这是郑重其事、费时费力地做一本毫无意义的书。

但用徐冰自己的话说:"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是触碰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即是对人的思维最本质的那一部份的改造。"



专门用于欣赏的非实用性艺术和生活中的实用艺术都有雅俗之分,只是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插花可以雅,书画亦可以俗;有很多流行歌曲也颇具意境,亦有许多伪京剧俗了气质。



所以雅俗共赏是指高雅艺术放低姿态、大众艺术脱去俗气,而曲高者与雅俗者却根本不在一个世界。


最美还是艺术史


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是曲高和寡雅俗共赏皆在的,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可能性,当然这样的艺术作品少之又少,虽然少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如今很多艺术作品与这两者毫不沾边,只是在搞怪出奇,不住的玷污艺术。

《红楼梦》是文学里的经典之作,《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是音乐里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书法里的经典之作,《富居山春图》是绘画里的经典之作,《思想者》是雕塑里的经典之作,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的经典之作,他们是曲高和寡也是雅俗共赏,《二泉映月》高雅而朴素,世界多少人听了都为之动情,小泽征尔在听过后直接跪在地上膜拜,这是神一样的乐曲,大街上也有人用二胡演绎,过往的人听的很是入迷很是动情,《红楼梦》也是,多少人看过,电视剧的传播度更广,各个阶层的人都看。

如今的艺术作品难有两者,雅俗共赏难做到,能做到一方面就很不错,多是俗不可耐,这也是时代特征,视觉东西泛滥,应接不暇,嘻嘻哈哈就把时间度过,着实不懂也无法言说。


art态度


在于引导,北京机场雕像的遭遇,别重来


红日153072453


雅俗共赏好


美好家园4397


寡俗思定。


用户1018636257381


艺术当然雅俗共赏好了!艺术不能是奢侈品,而应该是大众精神上的欣赏品。任何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艺术都是垃圾,终将会被历史所淘汰。有些所谓的艺术家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恋不耻,把别人看不懂自己的作品的情况说成是别人不懂艺术,这样的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废物,已经把自己变成了没有责任没有价值的废物。


吉利7702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艺术欣赏的过程,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其次,我们还得明白一个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梵高也好,达芬奇也罢,欣赏角度不一样,个人喜好不一样,对艺术理解的不一样,都会影响你的认知。

还有,我们还要从自己的艺术本身来看,不一样的艺术修养必然影响你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初学者可能会似乎能读懂达芬奇,看看梵高的作品还要会哑然失笑;有了一定的艺术积累,又会被梵高的艺术感染力所折服,以为达芬奇的作品过于传统或者学院;在后来呢,当一个观赏者成了一个大家之后,他也许就不会再说谁好谁不好了。

最后,关于文学艺术类的东西,不要再提什么对与错,好与不好这类的问题,没高度、深度、光度不说,更显得问题的提出者很那个,呵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