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人民日報》:看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

更多精彩請在右上角關注我們!每天為你更新!

1975年《人民日報》:看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


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頌歌

——看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

解放軍某部 劉禎祥 聶敬華

《人民日報》1975-01-16第3版

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就是描寫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軍一支偵察小分隊先遣渡江,深入敵後,在當地游擊隊和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同敵人展開英勇機智的鬥爭,勝利地完成了偵察任務。這就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渡江戰役的偉大斗爭,表現了我軍指戰員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歌頌了毛主席無產階級軍事路線和人民戰爭思想的偉大勝利。

影片一開始,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幅渡江大戰前夕的畫面。浩瀚的長江,奔騰東去,象徵歷史的洪流不可阻擋;天空中風疾雲馳,預示革命的新風暴即將來臨。南岸,烏雲重疊,濃煙翻滾,垂死掙扎的蔣匪軍正在拆房抽梁破壞民房,加緊修築江防工事,夢想憑藉“長江天險”,阻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步伐。北岸,我軍指戰員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積極進行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一雙雙閃爍著仇恨火焰的眼睛,一顆顆洋溢著革命激情的紅心,凝聚成一個鋼鐵誓言:“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掌握敵情,是進行作戰準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查清敵人的江防部署,軍黨委交給連長李春林一個任務:帶領一個偵察班,渡過長江,偵察敵情。偵察員們把上級的要求看作是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光榮任務,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在極其艱鉅困難的條件下,展開英勇頑強的鬥爭。他們依靠當地游擊隊和人民群眾,衝破敵人設置的重重封鎖和障礙,出沒於敵人心臟,獲取一個又一個重要情報。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鬥爭,終於及時地查清了敵人的江防部署和新設的炮兵陣地,為我軍渡江作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接著,銀幕上出現了振奮人心的場面。我軍陣地,萬炮齊鳴。敵軍工事,火起煙滾。江面上,我軍千帆競發,以排山倒海之勢,直達南岸,紛紛登陸。江南岸上,紅旗如潮。偵察班和游擊隊在狙擊混亂逃竄的敵軍中,同我軍主力勝利會師。這場面記載著偵察員們的英雄業績,顯示出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織成一幅宏偉壯麗的歷史畫卷。

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渡江偵察記》學習革命樣板戲的創作經驗,運用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創作原則,通過偵察活動這一特殊的鬥爭形式,努力塑造了李春林的英雄形象,體現了影片的主題思想。

首先,影片正確處理了塑造人物與提煉情節的關係。塑造典型人物,需要提煉生動而又豐富的典型情節。但是,二者的關係必須擺正,情節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情節的選擇與安排一定要有利於突出英雄形象。在表現偵察兵的活動這類題材時,如果孤立地追求情節的驚險和新奇,就勢必離開了人物典型的塑造,根本不可能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渡江偵察記》注意了這個問題,能夠根據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需要而選定情節。例如:影片開始不久,就為李春林設計了一個回憶四年前奉命北撤,在大江邊救出遭劫的漁家姑娘,又在漁家姑娘的護送下渡過長江安全轉移的情節。通過這一情節,給李春林的英雄性格定下基調:為了解放千百萬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江南人民,就是赴湯蹈火,也要將革命進行到底。沿著這條脈絡,李春林的英雄性格,在後來的一系列英勇鬥爭中,逐步展開。無論是在巧渡青羊河,還是在偵察敵人的江防工事和炮兵陣地中,影片都讓李春林處在矛盾鬥爭的中心,駕馭著情節的發展。特別是當報話機被敵人炮彈炸燬時,李春林決定派吳老貴和小馬泅水過江傳送情報,他同另一個戰士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吳老貴和小馬通過封鎖區,勝利地完成了傳送情報的任務。這個感人情節的安排,不僅是整個故事發展的需要,也是刻畫李春林這個有勇有謀,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英雄形象的濃重的一筆。

1975年《人民日報》:看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

其次,《渡江偵察記》比較正確地處理了敵我雙方的關係。影片通過李春林同敵軍情報處長的一系列矛盾鬥爭,有力地突出了英雄人物。李春林是我軍指戰員的一個典型代表,對自己擔任的偵察任務充滿信心,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敵軍情報處長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傢伙,但在本質上卻非常虛弱。他憑著反革命的政治嗅覺,常常能夠察覺出一些偵察班的活動意圖,給李春林的工作造成了困難,然而敵人終告失敗。例如:李春林為了及時送出情報,在突破敵人的包圍圈以後,讓游擊隊劉隊長帶領游擊隊和部分偵察員插向螺絲嘴,藉以迷惑敵人,掩護吳老貴等從敵軍兩個師的結合部渡過長江,而敵軍情報處長也狡猾地分兵兩路,並親自坐鎮結合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李春林,在這種新的更大的困難面前,毅然冒著風險,用火力調開敵人,讓吳老貴他們安全地通過了敵人的封鎖區。李春林正是在同敵情報處長這樣的對手的反覆較量中,不斷粉碎敵人的垂死掙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而顯出英雄的本色。

1975年《人民日報》:看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

影片還比較正確地處理了英雄人物與廣大群眾的關係。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是群眾革命鬥爭中的先進典型,又是群眾中的一員。因此,塑造英雄人物一定要擺正英雄人物與廣大群眾的關係,用英雄群象來烘托主要英雄人物。《渡江偵察記》從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出發,以比較簡練的手法,勾勒出吳老貴、周長喜、小馬等人的英雄形象,用偵察班這個英雄集體,給了李春林英雄形象以有力的烘托。“兵民是勝利之本”。在敵人那樣嚴密的控制與封鎖之下,李春林要出沒於敵人心臟,獲取重要情報,沒有當地游擊隊和人民群眾的密切配合與支持,是不可能的。偵察班渡過青羊河,瞭解敵人的江防工事,查清敵人的炮兵陣地,以及最後突破敵人包圍圈,送出情報,都得到了游擊隊的掩護配合。在偵察班深入敵人的江防工事和派出偵察員瞭解敵軍新的動向時,幾次遇到危急,老貧農陳老爹一再挺身而出,不顧全家人的性命,保護了偵察員的安全。影片生動地反映了偵察英雄與革命群眾的魚水關係,從這一側面有力地烘托主要英雄人物。

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是根據原有的黑白影片重新攝製的。新片在原片的基礎上經過加工修改,使主題思想更為鮮明,主要英雄人物更加突出。但新片也還有不足之處。如結構不夠緊湊,個別情節還不太合理,給人以不夠真實的感覺。在美工和效果處理上,還可以再細緻些。我們深信革命的電影工作者,在深入開展批林批孔運動,認真學習革命樣板戲創作經驗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努力實踐,一定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1975年《人民日報》:看彩色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

李春林把藏著情報的一條魚交給劉隊長,讓她帶回游擊隊根據地。

新華社發

更多精彩請在右上角關注我們!每天為你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