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臨終前不準子孫學帝王之術,那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my19861115


伴君如伴虎的定律,使得身處其中的人想出來,還不想讓與自己親近的人進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伴君”雖然沒有“王冠”之重,但卻有殺頭之險,涉及到掉腦袋的事情,沒有小事!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劉伯溫是朱明開國功臣,即使在明初的政治舞臺上,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他本人被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知空氣,是與諸葛亮媲美的神人,劉伯溫斬龍脈的事情,被傳為神學佳話,雖然準不準吧。

但畢竟剩了長白山一條龍脈,而且滿族真就在這個地方發展壯大了起來,最後還取朱明而代之,這聽起來就比較嚇人了。

但是,雖然劉伯溫本人頭上冒著神秘的神學光環,但凡在帝王身邊搬弄“陸力怪神”的,其實那是知道什麼“神”的旨意,如果說他通曉天文,倒不如說他諳熟人事,通曉社會處世大道,直白點講,這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先把人看透了。

斬龍脈管不管用在其次,朱元璋在想什麼,順著這個往下說往下做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劉伯溫最專長的,如果再編排一個合適的故事,比如說斬龍脈,就更能讓朱元璋稱神了。


朱元璋心裡面最害怕的就是皇位被手底下的這些精兵強將篡奪,劉伯溫斬龍脈的故事,可以說很好的契合了朱元璋內心的想法,而且還讓朱元璋認識到了比自己意識到的更嚴重的問題。

而這些劉伯溫都可以解決,劉伯溫不富貴都沒道理,但是“摸龍鬚揣龍意”是一把雙刃劍,搞得好了榮華富貴,榮譽加身;搞不好,身死名滅,株連九族。

尤其是嗜殺的朱元璋,劉伯溫應付起來已經自顧不暇了,就自己的子孫,斷不可能有此才能和智慧應付朱元璋的猜忌和疑慮!

即使劉伯溫做了特殊叮囑,劉伯溫的子孫也沒能逃過厄運,在劉伯溫與胡惟庸的政治鬥爭中,雖然有朱元璋做後臺,但是劉伯溫還是被胡惟庸毒死,而他的兩個兒子,一個跳井自殺,一個被朱棣逼死,還是在政治鬥爭中身死名滅!


歷史三日談


劉伯溫之死是劉伯溫自己沒看透明朝中央的政治格局和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和其它皇帝一樣,這是個沒有文化的人,因此格局也不算太大。他認為,馬上打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是對的。

但朱元璋也認為,只有安徽老家的文化人才是可靠的,比如李善長、胡惟庸等,而諸如劉伯溫這樣的江浙士子則是要防範的。

在明初的政治格局中,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系和以劉伯溫為首的江浙系鬥爭激烈,朱元璋的態度決定成敗,而朱元璋則必然站在李善長、胡惟庸這一邊,因此劉伯溫的失敗已成為必然。

劉伯溫死前,告訴自己的兒子:無情最是帝王家,此生慎入朝中堂;平安度日是福份,功名利祿皆禍端。

然而劉伯溫的兒子卻並沒有明白父親的苦心,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長子劉璉因不滿胡惟庸專權和迫害江浙黨,被迫害墜井身亡。

次子劉璟也是個聰明人,早早就告訴建文帝,朱棣估計要造反,宜早日除去,卻沒有引起重視。朱棣奪權上位後,劉璟誓言不為朱棣出力,後被捕入獄,在獄中自殺身亡。

劉璉的兒子劉廌看透官場,決心再不入仕,在家悉心讀書,後將劉伯生前的文獻編集成《翊運錄》,現有《盤谷集》傳世,共10卷。而朱元璋的後人是不會放過他的,藉口他的書有問題,取消誠意伯的爵位。

明孝宗朱佑樘上位後,非常崇拜劉伯溫,於是找到劉氏後人劉伯溫的第九世孫劉瑜出任處州衛指揮使,繼承劉伯溫的誠意伯。劉瑜的孫子劉世延也曾襲誠意伯的爵位。劉世延的下一位繼承人就是劉藎臣,再之後就是劉藎臣的兒子劉孔昭。

據統計劉伯溫的後人在溫州支系龐大,並向全國發展,最遠的後裔在外國,共有6萬多人,居住在溫州的也已經有2萬多了,每年祭祖劉伯溫的嫡系後裔都會從遠方趕回來,現有500多桌的規模。

到現在在部分劉氏的族譜中還可以找到劉伯溫的後人,劉氏也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前有劉邦開漢族,後有劉伯溫滅元朝復興華夏。劉氏後人自當傳播天下,散枝開葉。


新知傳習閣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他雖然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最後結局很悲慘。

據說是朱元璋暗中支使當時的丞相胡惟庸,在送給劉伯溫治病的藥中下了毒。劉伯溫吃了藥後,病情反而加重了,此時他心裡早已明白了。


臨死之前,叫來了兩個兒子,告訴他們,劉家以後的子孫不準學帝王之術,同時囑咐大兒子,把他畢生所做的《百戰奇謀》這本書,和他一起埋了。

劉伯溫緩了口氣,又說道:“兒啊,為父就要去世了,我死之後,我們劉家的誠意伯爵位會斷絕,但是在五世之後,會重新得到一個武將的官職,從此爵位就可以長久的繼承下去了,《百戰奇謀》這本書,皇帝肯定要找,你一定要埋好,若干年後有人會得到它。你們要切記啊!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為劉璉,1348年在老家溫州青田出生,從小用功學習,考上進士後入朝當官,但是由於與胡惟庸一派意見相左,暗地遭到胡惟庸的陷害,最終落井身亡,年享二十九歲。


二兒子劉璟,出生於1350年,與哥哥一樣,發奮讀書,最終入朝做官,但他是朱允炆的黨羽,後來由於朱棣造反,被抓入獄。

原本朱棣打算從輕處理這些朱允炆派的大臣,但劉璟堅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則,堅決拒絕再次當官的要求,並且劉璟到處說朱棣是謀權篡位的賊子,朱棣非常生氣,立即將劉璟抓了起來,最後被殺懸屍示眾。

兩個唯一的兒子死了,劉家的傳香火的願望就落在了孫子劉廌的身上。

就這樣劉伯溫的孫子劉廌繼承了誠意伯的爵位,但以後因言獲罪,被革除爵位,劉家誠意伯的爵位就此斷絕。


劉廌對朝廷十分失望,由於劉廌祖上名望很大,有人請他再去朝中做官,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發誓這一輩子都不會再進入官場了。

後來他帶著自己的母親,回到老家,找了個僻靜的地方,每天過著清閒的日子,偶爾會去父親、伯伯的墳墓處進行清理,並且整理了祖父劉伯溫的數卷書籍,編成了《盤古集》等劉家書籍以傳後世。

話說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起劉伯溫的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


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為犯罪被抓進監獄,結果聖旨一下,立馬被無罪釋放,還被任命為處州(浙江麗水市)指揮使(正三品武官)。

當時人人都認為這是蓋世的奇遇。而劉伯溫能夠預料到五世之後的事情,真乃神人也!

至於他的《百戰奇謀》這本書,朱元璋費盡心思都沒找到,到了崇禎帝時,卻意外的被李自成得到了,於是,李自成稱帝做了83天的皇帝。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劉伯溫本人的結局算不得好,雖然後代也未曾位列重臣之位,但是卻和大明朝共存了300年,與其他明朝開國大臣相比,算是非常幸運了。

劉姓後人現今以溫州為中心,散佈全國各地,遠至世界各國,多達8萬多人。曾有新聞報道說,每年祭祖都會有很多劉伯溫後人從各地趕回,席開500多桌。


明朝初期,對開國大臣的血洗是很嚴重的,我們再來看一下劉伯溫死後,他的兒子們的遭遇。

劉伯溫長子劉璉,生於1348年。1377年,因為與胡惟庸的黨人爭鬥,被脅迫投井而亡。

劉伯溫次子劉璟,生於1350年,劉璟為人正直,聰穎,能掐會算,算是得到劉伯溫真傳。

劉璟能下一手好棋,朱棣又是棋迷,因此朱棣對劉璟還是頗多讚賞的。朱棣未當皇帝時,一次下棋,劉璟將朱棣逼入絕境,朱棣就對劉璟說,你就不能讓我一下嗎?劉璟直言不諱,“該讓的我會讓,不該讓的我是絕對不會讓的。”,讓朱棣尷尬不已。

但是朱棣並不記仇,後來當上皇帝后,劉璟一直稱朱棣為“殿下”而不是“陛下”。這也就算了,朱棣念及舊情,還召劉璟入殿,要賜劉璟官職,結果被劉璟一句話給懟回去了,“殿下死後,都逃不過一個篡字”,堅決一臣不事二主,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身亡。

劉璟死後,有大臣向朱棣建議判劉璟連坐,抄家滅九族,朱棣念劉家對大明朝有開國之功,又和劉璟有故人之交,便放過了劉家一脈。相比於方孝孺連誅十族算是很幸運了。

由此劉家才傳承下來,留存至今。


0立夏糰子0


帝王之術很危險,學不好沒官做,學好了有官做,但可能沒命。遺憾的是,儘管劉伯溫臨終前不準子孫學帝王之術,子孫也很聽話,但他還是險些斷子絕孫,兩個兒子一個被迫墜井而死,一個在牢獄中被逼自殺。

劉伯溫之死,朱元璋和胡惟庸有殺人嫌疑

真實的歷史上,劉伯溫少年天才,博通經史,尤其精通天文術數、兵法謀略,他是朱元璋的第一謀士,為大明開國立下功勳,被封為誠意伯。

民間傳說中,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甚至傳說他是神仙轉世,能掐會算,先知先覺,料事如神,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民間把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劉伯溫在大明開國後主動辭職,回鄉隱居,淡泊名利,遠離政治是非。

劉伯溫在65歲時患病,朱元璋派右丞相胡惟庸和御醫前去探望,御醫還給劉伯溫開了藥方。

劉伯溫按藥方抓藥服用,結果用後不但不好,反而病情加重,數月後去世。

劉伯溫一死,朱元璋和胡惟庸成了最大犯罪嫌疑人。

劉伯溫死前留下遺囑,不讓子孫修習帝王之學

劉伯溫認為胡惟庸可能在藥方中動了手腳,因為他曾勸阻朱元璋任用胡惟庸為相,胡惟庸心胸狹窄,很可能借探望之機,對劉伯溫實施報復。

死前,劉伯溫向兩個兒子交代完後事,他讓長子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書。

表面上這是一本天文術數的書,實際上卻暗藏玄機,乃是適用於帝王和謀臣的帝王之學。

劉伯溫指著這本書,對劉璉說:“我死後你立刻把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要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

看來劉伯溫深知伴君如伴虎,輔佐帝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為了子孫安全著想,還是不學為好。

劉伯溫本來打算給朱元璋寫一封詳細的遺表,把畢生所學精華獻給皇帝,但考慮到胡惟庸還在擔任丞相,寫了也是白寫,於是只向次子劉璟口頭傳達遺言,以便今後向皇帝密奏。

劉伯溫長子劉璉,被胡惟庸所逼,墜井而死

劉伯溫的子孫忠實遵照祖宗的遺言,沒有學習所謂帝王之學,但他們的下場仍然悽慘。

劉伯溫去世時,他的長子劉璉已經在官場上小有成績,朱元璋很為劉伯溫的死惋惜,打算重用一下劉璉,但胡惟庸斬草除根,硬是指使自己的黨羽脅迫劉璉,劉璉無力抗爭,被迫墮井而死。

劉伯溫次子劉璟,被朱棣下獄,自盡而死

劉伯溫次子的劉璟很有才華,自然也是胡惟庸的眼中釘,但因為他很得朱元璋的喜歡,老朱經常召劉璟入宮聊天,胡惟庸不敢下手,劉璟才逃過一劫。

但劉璟還是沒能逃過另外一劫,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後,想召劉璟為自己效力,劉璟卻很有骨氣,說朱棣是篡位的亂臣賊子,幾百年後也改變不了,惹得朱棣龍顏大怒,把他下獄,準備問罪。

朱棣可能沒想幹掉他,但劉璟很忠烈,他在獄中自盡而死,宣告了自己的忠誠。

劉伯溫孫輩上有後人,繼承誠意伯爵位

兩個兒子死了,劉伯溫差點斷子絕孫,還好劉璉是有兒子的,名字叫劉廌。

劉伯溫死後,朱元璋打算讓次子劉璟繼承父親的爵位,劉璟卻把機會讓給了哥哥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劉廌,於是劉廌就當了世襲的誠意伯。

劉廌吸取祖宗教訓,無心仕途,他辭官不做,歸隱故里,默默無聞,誠意伯在他以後就斷了。

直到100多年後的嘉靖年間,有人向嘉靖皇帝建議不能忘記開國功臣之後,於是皇帝下令讓劉廌的六世孫,也是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繼續世襲誠意伯,是為第3代誠意伯。

劉瑜死後,他的孫子劉世延世襲誠意伯,此後的萬曆、天啟年間,世襲罔替,一共傳至第6代。

明朝滅亡後,世襲的誠意伯沒有了,不過劉伯溫的香火沒斷,據說劉家的支系十分龐大,遍佈全國,有的甚至跑到了外國。每年祭祖時,國外、國內各地趕過來的劉伯溫後代居然多達數萬人,聲勢浩大,好不熱鬧。

數百年下來,劉伯溫的人氣比起諸葛亮,仍然不落下風,也是一個小小奇蹟。至於這些是真正的劉伯溫後裔,還是亂認祖宗的好事者,就無從考證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劉伯溫的後代總體來說算過得非常好了,是少數和大明朝共存近300年的功臣家族,誠意伯爵位一直傳承到南明時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朱元璋此次封賞6位公爵、28位侯爵、2位伯爵。伯爵看起來比較低,但明代爵位難得,也算還不錯了。洪武四年,劉伯溫就告老還鄉了。後來被胡惟庸構陷,入京謝罪。洪武八年回鄉後不久病死。

劉伯溫的2個兒子這一輩命運比較差。長子劉璉與胡惟庸黨人發生衝突,被投井而死。次子劉璟仕途不錯,但忠誠於建文帝,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最後被永樂皇帝朱棣所殺,但朱棣顧忌劉伯溫是功臣,沒有進行株連,比方孝孺之類好多了。

長子劉璉的這一支傳承誠意伯爵位,一直到明朝滅亡。明代開國功臣中,能一直傳承到明末的,誠意伯家族是少數的幾家之一。

南明的弘光時代,末代誠意伯劉孔昭也是一位很活躍的人物。

劉伯溫臨終前,不許子孫學習的是《天文書》。劉伯溫能得朱元璋重用,與精通天文、術數關係很大。


仁勇校尉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經常用這句話將自己和諸葛亮比較,作為大明王朝的第一謀臣,神機妙算,為朱元璋多得天下立下不世之功,觀其一生,可謂是通經史、曉天文、知地理、精兵法還擅長奇門遁甲、帝王之術,然而他的這一切都要隨著他的去世塵歸於土,他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寫入《百戰奇謀》這本書中,可惜並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又是為什麼?

劉伯溫臨終前將兒子劉璉、劉璟喚來說:“我觀你們兩個,都不是做謀臣將領的人,你們志不在此,而我又有這本《百戰奇謀》,在我死後你們就將他燒掉,免得帶來禍患。”

因此劉伯溫的兩個兒子並沒有看過這本書,也沒有子承父業,而他的兩個兒子也都沒有得到善終,長子劉璉生於1348年,1377年時和胡惟庸有意見衝突,被人迫害,最後墜井身亡;次子劉璟(字仲璟)生於1350年,因為明成祖朱棣篡位,他發誓一生不入朝為官,還要將朱棣篡位的過程全部寫入史冊,最後被抓入獄,在獄中自殺。

劉伯溫的後代究竟過得如何?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死後,自己的伯爵“誠意伯”就傳給了劉璉的兒子劉廌,劉廌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官場黑暗,爾虞我詐,於是決定不入仕途,安心在家善待母親以及處理家中的大小事務,還不忘將祖父劉伯溫的御書、御詔、誥命、行狀編集成《翊運錄》,現有《盤谷集》傳世,共10卷,對了解這段歷史有著深刻的意義。

自劉廌後直到第九世孫劉瑜出任處州衛指揮使,再次繼承了劉伯溫的“誠意伯”,接著再傳給了劉瑜的孫子劉世延,再到劉藎臣、最後傳給劉藎臣的兒子劉孔昭,之後就沒有記錄了。

從這裡看來劉伯溫自孫子劉廌之後的後代應該是過得還可以的,實際上到現如今劉伯溫的後代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在浙江溫州一帶,支系龐大,全國都有甚至國外都有劉伯溫的後代,有心人專門查過劉伯溫的後代將近6萬人,溫州地區就高達2萬人,特別要說的是,每年到了祭祖的時候,他們大多都會趕回來,據說場面大概有500多桌的規模,極其壯觀。

如果說裡面比較有名、有成就的後代,應該就屬劉化章,他是劉伯溫的21世嫡孫。主要研究催化劑的,在科技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還有個就是劉顯佑,是曾經瑞安市人大常委和政協委員,畢竟後代太多,所以就不再闡述了,無論過得好與差,他們的太祖劉伯溫應該得到我們國人的尊敬。

(劉化章)


羽評郡主


劉伯溫是明初朱元璋的重要謀臣,相當於漢初的張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在民間傳說裡,他與諸葛亮一樣,都是神機妙算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爵,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食祿兩百四十石。洪武四年,劉伯溫告老回到青田老家。

洪武八年的正月,劉伯溫得病,朱元璋讓丞相胡惟庸帶著太醫去看望劉伯溫,太醫給劉伯溫看了之後,開了藥方,劉伯溫照方吃藥,但覺得肚子裡面有石頭一樣,十分的難受。

二月,劉伯溫去覲見朱元璋,暗示朱元璋說,他吃了胡惟庸帶來的太醫吃的藥之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的情況,但是朱元璋不置可否,建議劉伯溫要安心養病,劉伯溫一聽,心就涼了。後來中丞塗節告發說是胡惟庸下的毒,也有說法說是朱元璋指使太醫下的毒。

三月,劉伯溫在長子劉璉的陪同下回到青田老家,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就叫來了兩個兒子(劉璉,劉璟)交待後事。他把寫好的《天文書》交給了劉璉,說:這本書,我死後,你趕緊交給皇上,而且以後我們家的後代子孫不要再學這個了。所以劉伯溫要求後代子孫不要學的,不是帝王之術,而是天文方面的學問。

他對次子劉璟交待了一些為政時需要考慮的一些東西,然後他又對劉璟說:我本來想將這些話寫成遺表交給皇上的,可是胡惟庸還在,我寫了也是白寫,等以後胡惟庸失敗之後,皇上可能會想起我,就會問你們我的臨終的遺言,到時候你們再把我剛才的話告訴他吧。四月,劉伯溫病逝。

劉璉,洪武十年,擔任了監察御史,洪武十一年,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朱元璋本來想重用劉璉的,但在洪武十二年,被胡惟庸的人所脅迫,墮井而死。

劉璟,擔任谷王朱橞的右長史,也喜歡兵法,幫助過唐勝宗打敗過溫州叛賊丁香,朱元璋稱讚劉璟確實是劉伯溫的兒子。朱棣起兵後,隨谷王到京師,獻了十六策沒有被採納,做了大將軍李景隆的參軍。

朱棣成功後,劉璟迴歸家鄉,朱棣召劉璟,劉璟不到,就被抓到京城,見了朱棣只稱殿下(燕王殿下),而不稱陛下,而且還說殿下百年之後,還是逃不過一個“篡”字,朱棣大怒,劉璟下獄而死。

但是劉伯溫的誠意伯先後傳給了劉廌(劉璉之子),劉瑜(劉廌之六世孫),劉世延(劉瑜之孫),劉藎臣(劉世延之子),劉孔昭(劉藎臣之子),而劉孔昭活到了公元1646年,也是說明朝滅亡之後。


歷史簡單說


劉伯溫不準學帝王之術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他畢生學作書籍《百戰奇謀》不準子孫學習,要一起陪葬,還有一說法是不準子孫學習《天文術》因為他是靠這個發的家。劉伯溫為朱元璋開創了明朝立下了大功封誠意伯的爵位,後朱元璋大殺功臣,劉伯溫氣絕身亡,不準子孫學帝王之術,估計也是想讓子孫庇禍。

劉伯濁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劉璉,1348年在老家溫州青田出生,從小用功學習,考上進士後入朝當官,在官場與胡惟庸一派意見相左,暗地遭地胡惟庸的陷害,最終落井身亡,年29歲。次子劉璟,出生於1350年,也發奮讀書,最終入朝做官,但他是朱允炆的黨羽,後來由於朱棣造反,被抓入獄。但劉璟堅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則,拒絕朱棣再次當官的要求,最後被殺縣戶示眾。

劉伯溫的孫子劉廌繼承了誠意伯的爵位,後因言獲罪,被革除爵位,由於劉廌祖上名氣很大,朝廷有人請他再去朝中做宮,都被他婉言拒絕了。後來他帶著一家人回到老家找個偏僻的地方,過清閒日子了。

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懷念劉伯溫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為犯罪被抓進監獄,聖旨一下,馬上釋放,被任命為處州指揮使(正三品武官)。


麻花小張


劉伯溫,又名劉基,他自幼聰穎過人、飽讀詩書、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能掐會算,而且精通兵法,善作詩文,他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輔佐朱元璋安天下,為了朱家天下的長治久安,還斬斷了多處龍脈。


劉伯溫不愛財來也不好色,一心只為社稷蒼生,如此忠心耿耿,卻不招朱元彰的待見,只封了一個誠意伯,後來還暗許胡惟庸在藥中下毒,導致劉伯溫病情加重,慢性中毒而死,可見“伴君如伴虎”。



劉伯溫臨終前叫來兩個兒子告訴他們,劉家以後的子孫不準學帝王之術,同時囑咐大兒子,把他畢生所著的《百戰奇謀》這本書,和他一起埋了。而且預知其死後,誠意伯爵位會斷絕,但是劉家在五世之後,會重新得到一個武將的官職,從此爵位就可以長久的繼承。


究竟他的後代過得如何呢?且聽分解:


一、長子墜井身亡


長子劉璉(1348年~1379年),曾任考功監丞和試監察御史等職,劉璉很有文采,著有《自怡集》。劉璉與當時權傾朝野的胡惟庸派意見衝突,最後被迫害墜井身亡。



二、次子獄中自盡


次子劉璟,生於1350年,他自幼就有著超乎常人的聰慧,通曉諸經,懂兵法,最像劉伯溫,深得朱元璋的喜愛,讓他任“閤門使”,每天上朝都帶在身邊。


但是劉璟性格太剛正,與朱棣下棋不相讓;朱棣稱帝后借病不受召,後來被硬抓入宮,面見時仍以“殿下”舊稱稱之;還直言朱棣將以篡位永寫史冊,引發了朱棣的怒火,逐將劉璟關進監獄,劉璟隨後在獄中自盡。原本朱棣想將他全家一起問罪,後來考慮到劉伯溫的舊功,赦免了家人。



三、長孫隱歸故里


長孫劉廌(生卒年不詳),他是劉璉的長子,世襲誠意伯、光祿大夫,職官正一品。但因失言獲罪,被革除爵位,劉家誠意伯的爵位就此斷絕。


由於祖父、父親、叔叔均被胡惟庸所害,劉廌無心仕途,他帶著母親隱歸故里,每天過著清閒的日子,偶爾會去清理祖墳,並且整理了祖父劉伯溫的數卷書籍,編成了《盤古集》傳後世。



四、第五世孫再續誠意伯爵位


自長孫劉廌之後,後來的劉氏都沒有人出仕。後來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起劉伯溫的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


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劉瑜因為犯罪被抓進監獄,結果聖旨一下,立馬被無罪釋放,還任命為處州指揮使(正三品武官)。


據說劉伯溫所著的《百戰奇謀》,朱元璋費盡心思都沒找到,到了崇禎帝時,卻意外的被李自成得到了,於是,李自成稱帝做了83天的皇帝。


五、誠意伯爵位繼續傳承


據記載,劉瑜死後誠意伯的爵位傳給了劉瑜的孫子劉世延。劉世延的下一位繼承人就是劉藎臣,劉藎臣並沒有什麼作為,後來清朝建立,傳到劉藎臣的兒子劉孔昭,後面的記載就斷了。



六、當代子孫遍佈世界各地


據統計劉伯溫的後人在溫州支系龐大,並向全國發展,最遠的後裔在外國,共有6萬多人,居住在溫州的也已經有2萬多了,子孫後代從事著各行各業。


每年祭祖活動,劉伯溫的嫡系後裔都會從遠方趕回來,大家熱熱鬧鬧歡聚一堂,每次都有500多桌的規模。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