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中華文化應向歷史更深處追溯

目前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發展的非常好 ,終於擺脫了清朝以來積貧積弱的歷史羈絆,開始了新的復興征程。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也不會像鴉片戰爭前英國特使馬戈爾尼的使團描寫的那樣,猥瑣而又貧窮。

什麼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中華文化應向歷史更深處追溯

伴隨著國家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因為現在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我們傳說中的唐朝盛世。很多人嚮往漢唐時期的中國。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神采飛揚。現在漢服運動的興起就代表了年輕一代中的這種思潮。

什麼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中華文化應向歷史更深處追溯

中國之所以後來被世界潮流拋棄,講究三綱五常的程朱理學難逃干係。女人裹腳從宋開始,中華民族走上了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倒退之路。沒有創造性的文化,壓抑人性,講究繁文縟節,過多的內耗對發展毫無益處。人與人之,不論君臣父子,都應該講道理,不應該官大一級壓死人(就是所謂的三綱)。

世界上的人口一半是女性,當年歷史上的中國把女性腳裹起來禁錮到床上,我們民族不敗誰敗?當時環境下的在家從父,嫁夫從夫,夫死從子,在現在沒有任何現實基礎。因為女性已經解放了雙腳,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的社會責任。到現在還有人為某些迂腐的學說招魂,順帶連累了真正熱愛傳統文化的國人。

就比如說山東衛視春晚小品,算了一筆賬,把女性物化,去跟保姆比較。都什麼年代了,這樣的小品都能過審,這肯定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失誤那麼簡單。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存有這樣一種思想且不以為恥。本來山東是孔孟之鄉,孔孟學說從沒有壓抑人性,存天理滅人慾這樣的提法也是後來才有的。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老人家是非常注重享受美食的。只不過很多後來的求名逐利者,假借聖人穿鑿附會,欺世盜名。什麼婦女寡婦“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說出這樣話的人,荼毒了一批人,到現在很多人還把這些人的學說奉為圭臬,認為這就是傳統文化。

其實對程朱理學的批判早在明朝就開始了。提倡主觀能動性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就處處跟朱熹對著幹。但是理學這種不用動腦子只講究人際之間誰上誰下的東西,荼毒時間久了,社會就會有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你讓他解放,讓他去創造,他反倒不會了,他就會背誦這些個語錄。而隨著民眾素質提高和覺醒,這些學說最後一點點價值也會喪失殆盡,沒有任何人再會為了某些原因去給他們唱讚歌。

什麼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中華文化應向歷史更深處追溯

傳統文化的東西,每個人在每個人生階段需求不同,不用動不動拿出來販賣。只要讓想要的人有地方去尋找也就罷了。就像剛剛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自己都並不瞭解的情況下,就對別人推銷中醫、赴宴禮儀,讓很多人很 反感。繁文縟節絕對不是傳統文化值得學習的點,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尊重(前提是那個人也值得尊重)就足夠了 ,並不需要迂腐的形式去表達。

什麼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中華文化應向歷史更深處追溯

中國人離唐朝很遠,離清朝較近,但是如果真的要尋找我們的文化之根,切要捨近求遠,正本清源,萬萬不要學錯了、弄混了,把一些被淘汰的沉渣揚起,還冠以傳統文化之名,以至重走漫長而又屈辱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