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终被下葬在哪里?有陵墓吗?

无笔史官


诸葛亮祖籍山东,征战于蜀汉,病逝于五丈原,众多人认为他安葬在勉县定军山,其理由是定军山为三国时期的主战场,诸葛亮人生的最后八年都在于此,而且定军山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为卧虎藏龙之风水宝地。


其实定军山只是诸葛亮的衣冠冢,至于他的坟墓的具体地点就无人知晓。关于他被下葬于何地有种种说法。 诸葛亮自五丈原一病不起后,自知寿数已尽,便对后事作了精心安排,他早已料定蜀汉不久将被魏所亡,自己与司马懿交战多年结有深仇 ,自己的坟墓如若被敌人知晓比为所害,于是他密奏后主刘禅,后事不搞厚葬,只需将臣尸装入棺木,由四个人抬着一直往南走,等到杠断绳乱之时,就将臣安葬于此。

诸葛亮又公开放出风声说他死后一定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其部属按其遗嘱在定军山大张旗鼓地操办后事,以掩人耳目,其实定军山只是他的一个衣冠冢。

刘禅比较敬重诸葛亮,他按照诸葛亮的嘱托暗地里派四个人抬着装有诸葛亮的棺木一直往南走,走了三天三夜,四个人累的实在是走不动了,但杠未断、绳未烂,他们一合计就挖坑埋了诸葛亮便回去交差,刘禅对他们这么快就安葬了诸葛亮深表怀疑,一审问这四个人就交代了他们透露的经过,刘禅大怒,就下令斩杀了他们,可还没有来得及问清楚埋葬的具体地点。 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了不让他的坟墓被世人知道,在临终前就作了安排,安葬他时只要九个人,八个抬棺的,一个烧火的,事成后给他们八两银子;诸葛亮死后,他们几个人就把诸葛亮的棺木抬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埋了,过后他们就为银子怎么分而发起愁来,这八个抬棺的人说,要是没有那个烧火的就好办了,恰好一人分得一两;他们一合计干脆把烧火的干掉得了;

而烧火的也在一边烧火一边盘算,这银子不好分啊,搞得不好就分不到自己头上来,不如对他们下毒手,自己一个人就能得八两银子,于是他找来毒药放进锅里等他们回来吃饭。

一会儿抬棺的人回来了,一进门就把烧火的给打死了,吃完饭刚要分银子,正好药性发作,一个个的都死了,自此诸葛亮的坟墓到底在哪就没有人知道。 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前的最后一计是为自己的后事设计的,虽然后世无法知道诸葛亮坟墓的确切地点,但诸葛亮至今一定是安静地长眠于某个地方,而且无人打扰,一代名相毕生为国操劳,终于不必再处身纷繁乱世了。


遗产君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8月,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按虚岁算,终年54岁。之后,在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安排下,按照诸葛亮的遗愿,他的遗骸被安葬在汉水旁边的定军山下。

古人讲究叶落归根,但诸葛亮的故乡瑯琊国一直在曹魏控制下,归葬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除此之外,他还可以选择葬于成都,但相比于成都,诸葛亮对汉中这个他生活了8年的地方怀有更深厚的感情,加之归葬成都路途遥远,费事费力,按照这种推测,他选择在汉中安息是情理之中的事。

除了故乡,除了汉中,诸葛亮还对一个地方有特殊感情,那就是隆中,自27年前离开那里,诸葛亮就再也没有回去过。隆中在汉水中游,定军山在汉水上游,选择在定军山安葬,恐怕也有这样的考虑。

后主刘禅在成都素服发哀3天,并派左中郎将杜琼为特使前往汉中,宣读策命。策命说:

“您是文武全才,既聪明又睿智,一生忠诚,接受先帝的遗诏辅佐寡人,致力于复兴汉室,平息战乱。您统率大军,连年征战,神威显赫,压倒八方,为蜀汉建立了卓越的功劳,一生的建树可以和伊尹、周公相比。人生为何如此不幸?在统一大业即将完成之际,您患病身亡,让寡人无限悲伤,肝胆欲裂!”

后主在策命中追赠诸葛亮忠武侯的谥号,之前他的爵位是武乡侯,后世遵称他为武侯。自234年至今,诸葛亮一直长眠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外的定军山下,这里是山下的一处平地,周围群岗怀抱,定军山叠浪而来,不远处就是汉水。

现在走近这里,可以看到一片汉柏古松,显出清幽和古朴,其间分布着许多古建筑,现在能看到的大多是明清时所修建,还有许多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匾额,十分引人瞩目。

这群古建筑的主体是一座大殿,在殿中的龛上是诸葛亮塑像,按照长期以来人们所认可的诸葛亮的形象来塑造,着纶巾,手持羽扇,穿鹤氅,神态庄严。大殿之后就是诸葛亮墓,南北向,周长仅64米,头朝北脚朝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意。

诸葛亮在这座墓里安息了约1800年,期间从未被打扰过,是一座从未被盗过的古代名人墓,算是奇迹。

诸葛亮在这里安葬一千多年后的清嘉庆年间,有个叫松筠的陕西巡抚来此凭吊,他发现一个问题,诸葛亮遗命中说得很清楚,死后葬于定军山,“因山为坟”,意思是借山势为墓,不树不封,但眼前这座武侯墓却在山下的一块平地上,而且有墓冢,违背了诸葛亮的遗愿。

松筠自作聪明地认为这不是诸葛亮的真墓,诸葛亮另外有埋葬的地点。于是他带人在附近察看起来,手下有个人为了奉承他,就在距武侯墓一百多米的山坡上找了个地方,说是诸葛亮的真墓,松筠下令在此立一碑,上书“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真墓”。

这应该是文化腐败的一种吧,但松筠的想当然竟然骗过了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为了祝贺“真武侯墓”被重新发现,在北京亲笔御书了一块匾额,让沿途驿站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汉中,一个月后就挂在了武侯祠里。

其实诸葛亮的墓就是大殿后面的那座,诸葛亮一经安葬在这里,便受到官员百姓的祭拜和保护,每年清明节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历朝历代从未间断过,所以墓地的位置不会搞错。

至于未能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安葬在定军山上,那应该是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出于对他的尊重和爱戴,自行做主安排的吧。


南门太守


据《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这年八月,诸葛亮得了病,死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临终时嘱咐,要把他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下,依山造坟,墓穴刚好能容纳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上平时所穿的衣服,不需要殉葬品。后主景耀六年春天,下诏令为诸葛亮在沔阳(今勉县)建立祠庙。秋天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打到汉川时,祭祀了诸葛亮的祠庙,命令士兵不得在诸葛亮坟墓附近放牧牲畜和砍柴。依上所述,诸葛亮死后应该葬在定军山下。且武侯墓和武侯祠至今有迹可循。

武侯墓位于勉县(古沔阳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亦位于勉县县城,是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由于是刘禅下旨修建,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老熊173806239






领略非洲风情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据《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可以很明白的判断:诸葛亮葬于定军山山脉中,依山势而葬,不留坟头和各种陪葬器物。

但是,后世的传说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让人们引起了无穷的想象,又因诸葛亮被视作智慧的化身,对自己的身后大事不可能简单处之,一定会做出精心周密的安排,最关键的是,一千多年来,都没有确定诸葛亮的墓地,更增加了神秘色彩!




关于诸葛亮墓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诸葛亮遗体回成都后,刘禅遵照他的遗嘱,在定军士命四个军士抬棺顺山脉南行,绳断即葬,后来军士偷懒悄悄埋葬,被刘禅发觉后处死,之后便无人知晓诸葛亮葬于何处。听起来似乎很神,实际上不可能。

首先,诸葛亮病逝于八月深秋,五丈原至成都有一千多公里,难道不怕尸体腐败?其次路还是山路,并且路过定军山,难道再将灵柩从成都运回来,这可真够折腾的,按古时的运输条件,一来一回没有一年半载的怕不好办。第三,让四个军士抬棺,力气再大,一天能走几里?走的慢极易让人发现,更何况是闻名天下的诸葛亮下葬。
因此,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一定有周密安排,让心腹之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葬于定军山中的预选之地,后来其它的下葬仪式都是“迷魂阵”了!


星下静思



史事显微镜


有啊,诸葛亮的陵墓就是在定军山一带,民间有很多传说,说是诸葛亮即将病逝之时吩咐刘禅让他在自己死后葬礼一切从简,让四名抬官之人在杠断绳乱之时就将自己就地埋葬,避免被后人惊扰,所以至今人们都知道诸葛亮埋在哪里,关于这个故事确实挺玄乎的但并没有史料记载,如果这个故事就是史料的话那就谬论了。这跟《世人不知条亮五事》如出一辙啊。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其一生蜀国鞠躬尽瘁,并且为人清廉,又能文能武是一名出色军事战略学家,其指挥的最出名的一战是定军山之战,指挥黄忠大军包围歼灭魏国大军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这次胜利使得三国鼎立局势以定,诸葛亮凭借的这一战成为了蜀国的宰相总览军政大权。是蜀国鼎盛时期的开创者之一,之后蜀国因为樊城之战中遭到吴国偷袭而开始走向低谷,这期间诸葛亮远离军事策划,消失在三国战场的舞台之中,诸葛亮在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在夷陵之战以后刘备托孤之中。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在次复出,五丈原之战时蜀国大军与魏国大军僵持最终诸葛亮劳累过度病逝在五丈原的前线战场的营帐之中。

根据正史记载诸葛亮,最终的遗愿是葬在定军山下,具体地点在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该墓在1996年被国家列入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于诸葛亮为人处事向来清清白白,受当时世人所敬仰,无论是吴国学者还是魏国朝臣,都是对诸葛亮十分敬重,自然不会轻易毁坏诸葛亮的墓地,还有一点是诸葛亮下葬之时除他本人外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这也是诸葛亮墓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也是世人敬重他的原因,故事太多不会给诸葛亮添加任何光彩还有可能玷污到诸葛亮的历史盛名。


历史的天空历史的足迹


传闻诸葛亮死前,他命几个士兵在他死后抬着他的棺材从成都西面出城,抬着一直走,直到抬棺的绳子断掉即可下葬,几个士兵照做了,但是走到几个人都抬不动了,绳子也没断,于是几个士兵私下商量就在休息的地方挖个坑把诸葛亮的棺材埋下。

后来回到成都,后主刘婵知道此事,就下令处死了这几个士兵,但又突然想起没有询问诸葛亮下葬的地方,但是几人皆被砍头,于是就派人往西寻找,但是没有找到,于是只好不了了之。

传说这是诸葛亮生前就知道自己仇家多,死后如果风光大葬肯定会引来仇家的破坏,所以出此计策。但是否真实有待考究。


铭文之一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三国那些事儿。(本文约400字,阅读需时2分)

关于智圣诸葛亮陵墓的传说,自古便有不少的传言。

有言诸葛亮临终前,命四壮汉抬棺前行,绳断则葬。因此无人知其最终葬在哪里。

还有人说明初助朱元璋得天下的刘伯温曾算到诸葛亮的下葬处,但是在挖掘的时候,被诸葛亮藏的五字碑吓退。

其实这都是传言,并不可信,只是后世对孔明神机妙算之本领的一种附会而已。

其实诸葛孔明的墓葬,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的很清楚。

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其年(公元234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在这之前,孔明已经安排好了后事: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葬在汉中?

首先,肯定不会就葬在五丈原,因为这里是两军前线,若葬在这里,撤军后难免墓葬被敌所据。

汉中这里是蜀汉北伐之基地,距离五丈原不远(相对成都而言)。

更重要的是,汉中是刘备势力崛起的一个重要地点,更是北伐之大本营。也是诸葛亮心系之地,葬身于此,也是让蜀中的刘禅不忘家父兴复汉室之志。

到北魏时,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了诸葛亮陵墓的状况:“ 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

不仅证实了诸葛亮陵墓的位置,还进一步说明了孔明之陵一直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

就是因为诸葛亮令人薄葬。

因无贵重物品陪葬,也少得盗墓者之关顾。

经过魏晋之战乱,诸葛亮之墓因太过低调,反而被人遗忘。

随着《三国演义》这部三国历史剧的广泛流传,诸葛亮神机妙算之形象树立起来,深入人心,同时关于其墓葬之种种传说也流传开来,正如文首所言。

位于汉中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熊二读史


葬哪肯定不得而知,至于陵墓嘛,武侯庙吧。

人死留下的尸骨可以说是没用的,缘何掩埋,不外乎为了避免疫病,免得家属情绪不悦,吓着旁人。

一具臭皮囊压根不重要,重要是建庙立祠,对古人是追求。

武侯祠便是诸葛亮的陵墓,瞻仰,凭吊,作为其可贵灵魂的最终注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