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農民都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如今一些農民卻背井離鄉,不得不漂泊在外,你怎麼看?

金篦刮目瘋


七八十年代農民守著土地過日子也是被逼無奈!不能隨便走出去啊!集體政策不能違反啊!



那時人們也沒有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沒有過高的奢求,填飽肚子就可以了。

那時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沒有貧富之分。縱然有個別人佔集體便宜,那也只是少做點,多吃點。

那時沒有房子,娶妻,養兒的壓力,沒多少錢也不擔心。讀書很便宜,不讀書也可以!不用千方百計想掙錢。

那時的物價很便宜啊!幾隻老母雞下蛋就可以度過日常生活開銷。種地也不操心農資投入,只要幹活,有糧分就可以了。

那時的日子當然也是苦的,天天下地掙工分,只有糧食沒有錢。想吃肉是很難很難的事情,想換新衣服就是天大的喜事。到處找豬草喂一年的豬能換錢就是發財了……至於娛樂簡直沒有,電是極少有的,收音機就是稀奇。偏遠點的農村到八九十年代才有電。

晚上點燈也捨不得,怕費柴油!讀書看報的機會也沒有,大家都是睜眼瞎,根本不瞭解外面的世界。日子就是種地幹活,掙口糧,睡覺……雖然心理上沒有壓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溫飽還滿足不了也是十分辛酸的。



所以當政策改變,農民不用束縛在土地上,可以自由外出掙錢,就毫不猶豫的擁向了城市。雖然做的是最低賤最辛苦的工作,還要骨肉分離,背井離鄉……但農民還是義無反顧的要出去!

因為農民不能滿足於溫飽問題解決了,也要能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讓孩子能讀書有出息……這些都得要錢,可是土地不能帶來多少錢。糧食不漲價一切都在漲價,堅守土地只能受窮生氣。

農村養兒育女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讀書的開銷大,而且不方便,學校撤併讓孩子上學跑十幾里路不忍心。就要攢錢買房到城裡讀書!兒子大了有得操心置房娶媳婦,高房價,高彩禮可是一筆鉅款,動輒幾十萬,不出來掙錢行麼?

農村購物,交通,上學都不方便,市場上少了監管部門。山寨假貨劣質品橫行,想買東西不得不一遍遍往城裡跑,生活真的不太方便。所以年青一代都不願呆在農村,到城裡買房生活是許多農村人的願望。這就必須背井離鄉多掙錢。

所以說,從前的農民守著薄田過日子是政策決定的。如今的農民背井離鄉也是大勢所趨,國家的發展方向在那,城鎮化是發展目標。為了早做城裡人就得出來多掙錢!



追花精靈


七八十年代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安份守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時的物質匱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現在人這麼迫切,大家住的都是茅草屋,吃的都是飯和粥,沒有多大的差別。


七八十年代國家實行的還是供給制度,工人做工,農民種地,各有各行。物價有政府控制,多少年也不會出現變化,糧食由生產隊分配,每年年終按工分分錢。豬肉,秋,冬,春三季7角3分一斤,夏季4角5一斤,食鹽1角4,農民用電8分錢1度,蔬菜自給。每家養3一一4只老母雞下蛋,賣給供銷社油,鹽,醋就夠了。誰家聚媳婦不談彩禮,房子,車了,扯幾套新衣料,辦上2桌酒席,新媳婦就進門了。

八十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腳步的加快,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孩子都可以上大學了,城市的商品房,汽車都向農民開放了。小孩結婚,彩禮,商品房,汽車一家比一家好,一家比一家高。一畝三分地的糧價變化不大,農資產品的價格到是枝麻開花節節高。農民要使再守著一畝三分地,說不好聽的混日子都難,更不談商品房,汽車,彩禮了。



於是乎九十年代後期農村外出扛工逐步形成了高潮,他們由於經濟的壓力,小孩要上學,長大要結婚,彩禮,房子,車子一樣也少不了,以及年邁的父母要撫養。如此種種原因,迫使一些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不得不漂泊在外,拼命的打工,拼命的攢錢,來應付各種高消費。也屬一種無奈之舉,是不得已而為之。


百花爭春我為先


有人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農民都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如今一些農民卻背井離鄉,不得不漂泊在外你怎麼看?



七八十年代正是中國經濟大發展階段,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農民開始包產到戶,每人都分到一兩畝地,過去靠掙公分過日子,有的人家裡人口多,勞動力少,一年掙下的公分還不夠一年的口糧,別說吃白麵大米了,就是吃玉米高粱都不的吃,包產到戶以後,農民有了餘糧,飩飩大米白麵,有的農民在有餘糧基礎上種起了經濟作務,有種西瓜有種花生,還有開始種大棚蔬菜,農民的生活是又有糧又有錢,在八十年代農村出現了萬元戶,在當時天一輛客貨兩用的進口三菱汽車才二萬多元,農民開著拖拉機進城賣西瓜,在當時西瓜一毛錢一斤,農民有錢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摩托車,在當時城裡人的工資不算高,每月只有二三十元,八級工的工資也不過六七十元。



三十年過去了,由於國際原材料上漲,在加國內人工成本不斷提高,使物價不斷的上漲,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等成本不斷提高,農民感覺到種地不掙錢,想種點經濟作務又抓不準市城,弄不好幾年掙的錢一下子全賠進去,所從有些農民外出打工,在城市裡擺個地攤賣賣菜都很掙錢,到後來很多農民全家出動,進城打工,家裡的地也就沒人種了,有很多這樣的農民在外漂泊,就連他們的孩子都不知道家鄉是什麼樣,因為孩子從沒回過老家。


都俠認為這些常年在外漂泊的農民不要在外光顧掙錢,要常回家看一看,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變化,讓孩子也回家看看,也許你的家鄉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而你還不知道。


都俠廣場舞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基本上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而且那時的人們幸福感更多,因為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家底子,就不會太在意有沒有丟了自己的面子,再說那個年代的農村人思想都比較簡單,只要能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要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生活也就算是知足了。而如今十村九空農村人都選擇出外漂泊,這其中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因為農村人偶得機會進了城,發現城市的生活遠比農村更豐富,不甘於現狀的農村人於是就想盡辦法往外走,有的農村人在外漂泊是因為生活的無奈,現在的農民在農村種幾畝薄田還真的是隻能活命,而要想生活過得去那就必須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有的農村人其實並不想去外面漂泊,但因為所謂的面子和口袋裡的票子,明知道農村待著沒有多大的出路,人家一個個都往外漂而自己只會窩在農村,那在那些混在外面的人眼中自己就真的成了窩囊廢,不想讓自己活得低人一等,也不管自己是否有到外面去闖的本能,只要出去了只要離開了農村,那就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至於在外混得好不好沒關係。


知足常樂56579586567


有關這個問題很清楚,在七八十年代人均消費低,物價低,而當今房價飛漲,農用物質特貴,生活必需品價格也翻幾倍,住院看病更加歷害等等原因造成了現在的農民背井離鄉之苦,如今糧食價格一路下坡,逼迫農民不由得就外出。如果有錢,消弗不這麼高昂誰又想家庭分離在外仍受飢害呢。不出門一家幾口靠一畝三分地喝西北風也得等到秋天才會有。


黃土地157253928


這個我是農民,我說說我的感覺吧。第一,現在在農村可以說看不到什麼前途了,十村九空。沒有發展前途。第二,現在負擔太重了,養兒買房,娶媳婦,大概就得一百多萬,而幾畝地所地糧食還不夠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的錢,可以說是貝賠本買賣,我家在西北,著名的西海固,靠天吃飯,所以所就在農村住也沒法住了,我是有個八十歲的老母親,走不開沒辦法,如果能走開誰還在農村住呢。


吉運當頭


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改變,糧食關一個糠糢幾口就啃完還覺香又甜,農民一個南瓜就可換一老婆熱被單,還說農民是祖先。現今有了轉基因吃飽了大米飯,反說農民窮鬼下賤,忘恩負義白眼狼。農民無法生存四處闖天下,嚐盡酸甜和苦辣,仍未改變貧窮的農村家,下次再遇饑荒年,啃不完的骨頭扔進茅坑也不扔給它。


霧悟人生851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那時剛剛改革開放,國家還沒大肆宣傳去南方打工,當時交通也不方便!不是那時農民願意守著地,只是時代的限制讓農民找不到賺錢的門路


小農紀實


不讓你出去,受管制,不自由,思前想後還是今天的日子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不過農民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幹部退休,工人退休,老師退休,醫師…有政府託著飛,農民在瞎飛,死飛。


山泉


七十年代以前,窮光榮,富可恥,如果誰勤勞掙了一點錢,大隊營長就來沒收給懶人分,所以至今還有人想回到那個年代,去鬥人取樂,不勞而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