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现在这些房子都成了老古董,你住过吗?

如皋现在这些房子都成了老古董,你住过吗?

住宅构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住房简陋,除少数富裕户居住瓦房外,大多为低矮破烂的泥墙草顶房。草房部分为三架梁四架砌,或为中间三架梁两头加披儿的“元宝屋”,稍好一点的是五架梁四面土墙的“千郎瓦”,屋面为“人”字顶,土墙、杉木桁条、柴望(柴草编成的望板)、竹棍橡子,上盖小麦秸草或稻草;普通瓦房一般为土墙,杉木桁条和椽子,上盖小青瓦。普通民宅建造不重视通风采光,不讲究外形美观,布局零乱。普通民宅亦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中西部地区瓦房稍多,一般每户三间,东为房间,中间为堂屋,西侧为灶房,灶台居南边,,北边即为猪圈。南部圩田地区瓦房极少,多为芦壁、芦望(芦革编成的望板)、稻草盖顶,另在住房左右或后面盖低矮牲畜圈舍和茅厕。东部地区住房略好于南部,布局与南部相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生活状况好转,逐步添建新房。20世纪60-70年代, 开始有部分农户拆建和新建砖木结构平房,多为五架梁,极少七架梁。20世纪80年代,农村出现第一次建房高潮,大量农户将草房翻建为瓦房,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户开始将平房改建为楼房。住宅开始讲究高大、通风、采光、干燥、美观。瓦房一般为平瓦房,大多分为五架梁,部分为七架梁,且多为中间房屋带走廊的“锁壳式”,地面铺砖块或水泥预制块,墙壁粉刷石灰,少数用涂料。在房屋布局方面,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中西部地区般为前“ 过道”,后“堂屋”,左右畜禽圈舍加茅厕围成的“四合院”;东部和南部地区,一般正屋朝南(3-5间不等),左右加砌比正屋稍矮的厨房及附属用房。这一阶段建筑材料主要以红砖、青砖、望砖(薄砖作望板用)、平瓦、小瓦、木料及水泥预制件等为主。楼房一般为两层,大多为三上三下的“锁壳式”,极少有套房。至1990年,全县农民建房面积2870.67万平方米,其中楼房238.08万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农村出现第二次建房高潮,主要是将已建的平房改建为楼房,部分将已建的楼房再行翻建。新建的楼房大多为带卫生间的套房,部分农户开始使用框架结构,楼房高度也出现三层甚至三层以上,且在追求外形个性化的同时,追求内装修的档次,建筑材料除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大量使用铝合金、塑钢不锈钢甚至钛合金等新型材料。至2010年,全市农村除猪羊舍、鸡鸭舍等工棚外,极少有农户居住平房。农村新建住房逐步减少,以改建、翻建为主。

发布:阿南文化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