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每到春夏交替之際,一到傍晚時分,村裡村外最難對付的,就是那“飽似櫻桃重,飢若柳絮輕。但知求日暮,休要問前程”的蚊子了。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這些蚊子,先是鳴鑼開道,警笛聲聲,嗡嗡聲不絕於耳,大規模結集時,形成氣勢恢弘的“蚊海戰術”,只要往你皮膚上一靠,準是一紅色的大包,不及時採取措施,任其叮咬,接下來無數蚊子就緊急集結到這個地像撒落的粗雨點一般狠命地撞擊,它專攻稍裸在外面的、手巴掌不能及時準確地拍打得到的背脊上、肩膀後、腳小肚後面等薄弱環節,嘴上能釋出一種麻醉劑,使你在不癢不痛不知不覺中被它吸去血,待它吸飽後才奇癢無比,可是悔之晚矣,僅留下紅紅的疤印,真可謂是“肆慘毒於有生,乃餐肌以充飢。”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農村裡,到處到是雜草和髒水坑,蚊子繁殖速度特快,易於聚眾,形成雷鳴之勢,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屋裡屋外的蚊子叫聲嗚嗚,簡直震耳欲聾,向你示威,因此,蚊子是我們每個農村孩子童年的夢魘。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然而,在老家不遠的地方,卻有一個村子號稱無蚊子,村民並在村口用石頭矗立了一場碩大的片子“無墳村”!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這個村子不咋大,有山有水有田野,全村60多戶人家200多人口,原名叫龍虎山鄉的許家村,這裡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山中小村裡,村子坐落在一片不足20畝的平地裡,散落著一片民居,沿著石子鋪就的山中小村特有的村間小道,一路行來,這裡既有從前那種木建的古室,也有磚砌的新居。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一到這裡,大家都爭相說村子裡確實看不到蚊子,即使在蚊子最盛行的炎炎盛夏,也不需掛蚊帳也可以安然酣睡,一年四季看不見蚊子的蹤影。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村裡有人對無蚊說得神乎其神,稱第30代天師張繼先陪伴母親在龍虎山遊玩,夜間投宿許家村,正值炎熱的盛夏,蚊蟲甚多,張母被叮咬得難受,張天師利用法術將蚊子驅逐,從此許家村再無蚊子,村民還根據這個傳說改編了《天師孝母》的劇目。當然,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我們只能一笑置之。況且沒有蚊子也並沒有這麼玄乎。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我們知道,農村裡蚊子聚集區,原因就是有農作物和水源,易於蚊子繁殖,從卵孵化為蚊,最快要7天,最長要26天,一般要12天左右。蚊子的發育過程分卵、幼蟲(孑孓jié jué)、蛹和成蚊4個時期。前3個時期都生活在水中。只要有一點點積水,蚊子就能在裡面產下卵,在開始的48小時裡,蚊子的卵會一個靠著一個排列在一起並漂浮在水面上,而這個時期大部分的卵都將演變成幼蟲,也就是孑孓。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孑孓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在水裡扭來扭去,蛻皮四次,變成了蛹,經過大概兩天時間之後,就成了一隻成年蚊子。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而我們觀察,這個村的房子建在坡地上,土壤是紅色的,並且土質相對疏鬆,這使得雨水量小時可以自然滲透,雨水較大時也可能與生活用水由排水溝順斜坡而下,流向村前瀘溪河。老村無蚊村生活空間不大,因為不能從事較大規模農業生產條件,所以沒有滋生蚊蟲的水田分佈,自古講“流水不腐”,沒有積水,自然杜絕了蚊蠅孳生的可能。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到是有人稱這個村子有一種“物理滅蚊”法,確實還是有道理,難怪有人稱之這村裡有三件寶,蚊子自然活不了。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第一寶就是在村子南邊一里處的後山上,有一個巨大的蝙蝠洞,洞中有成千上萬只蝙蝠,這些蝙蝠每天晚上,都成群結隊地飛出來,將這裡的蚊子吃得乾乾淨淨,村外的蚊子也不敢來了。因此,村中就沒有蚊子了。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第二寶就是這個村子三面環山,而這包圍村莊的山上,長滿了樹木,非常的茂密,這些樹木有數量不少的是樟樹、竹柏、桉樹和楓樹等,尤其是樟樹,常綠喬木,會分泌出一種有“樟腦”氣味芳香,能防蟲蛀,這種氣味能驅蚊子。另一種竹柏樹,這種樹也是常綠喬木,奇特之處是樹幹像柏樹,葉子像竹葉,葉子對生,表面光滑,雌雄異株,是珍稀名貴樹種,這種樹其他地方不多見,村裡附近有數量不少。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第三寶就是村子附近沒有種水稻的農田,種植水稻的水田一般是滋生蚊蟲的地方,這樣,基本上杜絕了蚊子繁殖的天然條件,同時,在臨近村子的河灘上全是河卵石,沒有蘆葦和什麼荒草,因此也沒有蚊蟲的棲息場地。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有了這三寶,加上諸多條件下組合,特別是當前農村裡開展環境保護,充分利用了山水的自然屏障,加上完善的排水方式,自然而然實現了夏季無蚊。而無蚊村長久以來保持的格局,也是關鍵的因素。多種因素使得蚊子既無生存的土壤也無藏身之地。

有個小山村,取名叫做無蚊村,村民介紹,村裡有三寶,蚊子活不了

今天的無蚊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村裡乾淨整潔的青石條道路,散佈苔蘚的碎石廣場,修舊如舊的老式民宅,古樸自然,優美的鄉村環境,的確是一幅純天然的農家樂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