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概观 · 太平洋战争(上)——14. 香港保卫战(下)


战史概观 · 太平洋战争(上)——14. 香港保卫战(下)

节目名称:

14. 香港保卫战(下): 十八日战事概览与三年日占时期

主要介绍了香港保卫战中,英日双方展开攻防的三个阶段


a, 皇家空军制空权丧失与日军夜袭城门碉堡

1941 年 12 月 8 日凌晨 4 点 45 分,英军情报部门率先截获东京发来的开战命令,随即英国皇家工兵开始破坏重要交通枢纽,延缓日军南下。

上午,日本陆军航空队起飞前去轰炸启德民用机场和空军基地,然而指挥轰炸机的指挥官未能肉眼发现跑道上的飞机,于是便去轰炸九龙城区。后来的战斗机护航编队则发现了地面目标,便使用机枪摧毁了两架水上侦察机、一架鱼雷轰炸机以及数架民用客机。由于跑道不受子弹影响,仍可运作,剩余机库也保存完好,这给予了宋庆龄、宋蔼龄等国民政府政要充分的撤退时间。

之后,在 230 联队、229 联队和 228 联队的推进中,228 联队联队长土井定七大佐自作主张,在没有被苏格兰营士兵发现的情况下,夜间率领联队的第二大队,突击城门碉堡和水坝,以死亡两名士兵的代价,于次日早晨占领这两处重要地点,并俘虏 20 余名英军战俘。38 师团内部的军官对土井定七的冒险行动给予不同的评价,这导致了栗林中道的参谋职务被夺以及日本史料记载这段历史的偏颇。

战史概观 · 太平洋战争(上)——14. 香港保卫战(下)

第 38 师团下辖的第 228 联队士兵在 1941 年 12 月初进入香港


b, 英军放弃醉酒湾防线与双方重新整编

在 12 月 10 至 12 月 13 日之中,日军三个联队稳步向南推进。由于受到英军岸基火炮的支援,原本冲在前面的第 230 联队第二大队不得不放缓他们的脚步。日军进攻路线主要从东西两侧海岸南下,而同时期的英军主力部队不得不放弃醉酒湾防线,并在九龙半岛海岸上向港岛撤退。

12 月 13 日,酒井隆中将叫停了进攻,希望杨慕琦爵士投降,但是后者拒绝了日方的要求,这出乎了日方的意料,于是便开始在战术层面上规划进攻港岛的详细内容,因为日方以为一旦九龙失守,英方肯定会投降。

在长达数天的整编中,英方将两个旅的部队重新划分为“西旅”和“东旅”,分别由劳森准将和华里士准将指挥。日方则开始收集登陆艇,并摆脱英国皇家海军的“色雷斯人”驱逐舰的进攻。由于岸基火炮大都有防空火力的掩护,日本陆基航空兵未能有效地摧毁这些炮台,日本帝国海军的舰只也无法深入维多利亚港进行舰炮支援。

战史概观 · 太平洋战争(上)——14. 香港保卫战(下)

英国 S 级驱逐舰“色雷斯人号”(HMS Thracian),他在 14 日孤军深入维多利亚港,炮击正在进行两栖登陆准备的日军小艇,虽然触礁受损,但最终还是回到港口,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c, 日军展开两栖登陆并孤立和劝降英军残部

12 月 18 日,日军三个联队分别在爱秩序湾、北角和太古船坞附近登陆,其中东海林俊成带领的第 230 联队,歪打正着地进入了西旅的指挥部,并阻截了尝试拯救英国高阶军官的增援部队。第 230 联队协同攻打毕拿山等地的两个联队,击毙了加拿大皇家陆军的劳森准将,并攻破西旅指挥部。

战斗中,一位英军准尉约翰·奥士本回掷了日军的手榴弹,并自身扑向了最后一枚来不及回掷的手榴弹而英勇牺牲,战后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军最高荣誉)

之后的数天,战斗分别在黄泥涌峡、赤柱岗、寿臣山等地进行,英军最终在 25 日(黑色圣诞节)投降,东旅由于通讯问题,延缓了一天后投降。由此展开了香港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在日占时期,虽有英军服务团和东江纵队执行地下行动,但由于各类原因,未能在二战中夺回香港的控制权。

战史概观 · 太平洋战争(上)——14. 香港保卫战(下)

12 月 25 日,香港总督杨慕琦和驻港迎军司令莫德庇少将,在半岛酒店向日方投降


节目时长:除引言外,每期节目持续 35 分钟左右 (经常扯远了~,TT)

更新频率:每周一、三、五晚上更新

更新平台:喜马拉雅 FM,蜻蜓 FM,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作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