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有以爲利,無以爲用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有以為利,無以為用

前言:心本《德道經》的編寫,主要依據高明先生的著作《帛書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採用歷史文獻學對上百種世傳版本進行勘校,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註釋,得出一個結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是至今後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傳眾多版本經後人篡改已經嚴重失真,世傳王弼本(王本)《道德經》最接近帛書《老子》原貌。

第十一章

甲本:卅(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撚(埏)填為器,當其無,有填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乙本:卅(三十)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無法拼寫,左土字旁,右然子}(埏)填而為器,當其無,有填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王本: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填以為器,當其無。有用之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校正結果(緣由詳見《帛書老子校注》原文):

1、“三十輻共一轂”應訂正為“三十輻同一轂”。

2、本章主要是斷句問題,高明先生認為“當其無有”應斷句為“當其無”,“有”與後文連上,不能斷句為“無有”。

王弼注: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寡]統眾也.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為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心本《德道經》第十一章整理如下:

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填器之用也。鑿戶牖(yǒu,義:窗戶),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白話文翻譯:三十根輻條同於一個車轂,當車轂內部空無的時候,車才有運轉的用處。糅合黏土為器具,當器具內部空無的時候,器具才有盛東西的用處。鑿屋置窗戶為房屋,當房屋內部空無德時候,房屋才有住宿的用處。因此“有”是利益和現象,“無”是用處和實質。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有以為利,無以為用

故事說明:《電腦計算機的“有”與“無”》

1946年2月14日,第一臺電腦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嚴格來說這臺電腦不能稱為電腦,只能稱為“電子管計算機”,具有簡單的運算功能,跟現在的電腦還有很大的區別。

當計算機安裝上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軟件的時候,才真正能稱為電腦,此時的電腦具備了與人腦一樣的某些功能。

從肉眼上看,電腦無非是由主機、顯示器、鼠標等各種硬件組成,就像人體的大腦、眼睛、四肢等器官。這些看的見的實體,可以稱為老子的所說的“有”。

可是僅僅靠這些硬件,電腦幾乎沒有什麼作用,跟破銅爛鐵一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大,也不會影響社會的進程。

當電腦裝上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系統,電腦才真正有用,電腦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超過人腦的作用,世界頂級棋手都不是機器人的對手,電腦控制的智能機器人已經顛覆了人類的認知,其知識儲備能力和推算能力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匹敵的,如果一個機器人被編入整個人類的知識,那麼一個機器人就可以匹敵整個人類,電腦控制的智能機器人,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呢?

電腦起關鍵作用的是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程序,這些操作系統和軟件程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比如微軟的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我們無法用肉眼和科學證明它們的存在,可是這些操作系統和軟件程序確實真實存在的,它們是由0和1這種虛擬符號組成,從而產生了各種功能,這種狀態就類似老子所說的“無”。

通過以上故事,我們可以悟到,電腦的實體存在就如老子說的“有”,就像山川、河流、樹木、石頭、太陽一樣存在,這種存在僅僅是肉眼上的存在,電腦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程序,就如老子說的“無”,就像人的精神、空間、時間一樣也存在,這種存在不能通過肉眼和科學證明存在,但是它們的作用顯然很巨大的,沒有精神,人如同行屍走肉,沒有時間,人類的壽命還有嗎?沒有空間,人類如何立足?這種無形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有用。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有以為利,無以為用

心得體會:

1、本章斷句存在很大爭議,有的學者將“無有”連起來斷句,變成“當其無有,車之用也”。這種斷句在形式上似乎有一定道理,可是高明先生並不認同這種斷句,鄙人也支持高明先生的意見,有此種斷句的學者,未從老子全篇的思想內涵進行論證分析,“無”和“有”就像“陰”和“陽”,陰陽對立統一,老子反覆強調“無”和“有”的關係,進而論證“無為”和“有為”的關係。因此將無和有連起來斷句,顯然違背了老子的中心思想。

2、本章用車、陶器、房屋三種事物進一步論證了“有”和“無”的關係,人們往往關注的是“有”,卻很容易忽視“無”,因為“無”不是肉眼可以看見的,也不是科學可以證明的,比如時間,人們只知道“時間”這個概念,那麼時間到底是什麼樣子,恐怕科學是無法解釋的。然後“時間”卻是最有用的,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逐漸走向衰亡。因此老子得出一個結論:“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世上真正有用的東西往往是人們看不見的東西,看得見的東西只是現象而已。

3、老子本章再次舉例子說明“無”和有的關係,目的還是論證道的狀態和作用,道無形、無思、無為、作用卻有形、有思、有為,從而再次強化“無為而治”的主張,“無為”才是用,“有為”只是效果而已。

綜上所述,“無”和“有”對立統一,就像人的靈魂和體魄一樣對立統一。人沒有靈魂,肉體如同天地萬物一樣,只是粒粒塵埃組成。靈魂附體之後,人才能有意識地去做事情,才能發揮人的作用,靈魂是無形的,就如同老子所說的“無”,“無”才是真正的有用,“有”只是靈魂促使下的行為。縱觀人類歷史,對人類社會重大影響作用的人,往往是靈魂強大和純粹的人,而不是體魄強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