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對於北京大學和蔡元培來說,1917年是轉折之年…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1916年9月,

袁世凱暴斃三個月後,

身在法國巴黎的蔡元培

接到一封來自北京的電報。

時任教育部長範源濂以

“國事漸平,教育宜急”

懇請蔡元培歸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希望這位教育改革先驅

“早日歸國,以慰瞻望”。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北大校長於當時並不是個美差。

在蔡元培之前、嚴復之後的四年間,

共有五位校長在北大來去匆匆。

1912到1913年一年間就換了四位校長,

其中章士釗沒有到任,

其他校長均是到任不久便辭職,

堅持下來的只有最後的胡仁源。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青少年時期的蔡元培

經營北大之難,

難在樹立其“學府”的本質,

摒除其“官府”的實質。

北大的前身乃是

1898年由清朝政府創立的京師大學堂,

蔡元培在自述中寫京師大學堂的官僚習氣:

所有學生都被稱為老爺,

而監督及教員都被稱作中堂或大人。

據說有學生帶著聽差上課,

聽差進屋屈膝打扦,口呼:

“請大人上課”。

上體育課時,教員口中喊的都是:

“大人!向左轉!大人!向右轉!”

從1916年秋接到範源濂的電報,

到12月26日被正式任命為北大校長,

蔡元培躊躇了三個月。

最終讓他下定決心的

是自青年時代就有的“教育救國”之夢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1917年1月4日,

是蔡元培到北大校園履新的第一天。

過去,北大校長是大總統直接任命的要員,

進門時校役都需行禮,

校長大人則是目不必側視,

然而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

見到在校門口排得整整齊齊、

恭敬行禮的校役,

脫下禮帽鞠躬回禮,

這一下便開了北大新風。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1920年3月14日,蔣夢麟、蔡元培、胡適與李大釗(從左至右)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合影圖

北大要變成真正的治學場所,

招兵買馬是當務之急,

陳獨秀是蔡元培請來的第一位大將,

不久胡適成了北大最年輕的教授。

三人都生在兔年,

北大師生間從此有了“兔子黨”的說法。

在蔡元培看來,

年齡、學歷與資歷都不是必要的條件,

當年聘任的教職人員中,

在新聞界嶄露頭角的徐寶璜25歲,

德語教授朱家驊26歲,

而哲學教授梁漱溟只有24歲。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蔡元培(中坐者)與中國教育代表團在夏威夷檀香山圖

1917年5月,經蔣百里介紹,

當時還是年輕軍校教官的白雄遠來到北大,

成為北大唯一的體育教師。

同年,北大舉行了第一屆運動會,

成立體育會,不久又成立技擊會。

蔡元培聽從白雄遠的建議,

將體格考察列入北大招生的條件之一,

體育課也成為預科的必修課。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1917年6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門首屆學生畢業留影圖

《美學》

是蔡元培主持北大期間

親自開設的唯一課程。

培養學生對美育的興趣,

蔡元培最初的著手點是鼓勵社團活動。

這些社團並非學生單純的自娛自樂,

蔡元培常動用自己的人脈

為學生請來業界的知名人士指導。

如音樂研究會後來請來蕭友梅擔當導師,

1920年還首次在中國

演奏了貝多芬的交響曲;

畫法研究會先後請來

陳師曾、徐悲鴻等人為導師;

著名記者邵飄萍

則於1918年11月開始應邀來北大,

每週為新聞研究會的學生做講座。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蕭伯納(中)與魯迅(左)、蔡元培

陳獨秀、胡適等新派人士的到任,

宣告了蔡元培任內北大改革的新文化方向,

但蔡元培看重學問,

並不因身份立場而對人產生偏見。

蔡元培也聘用或留任了不少“舊人物”,

除了怪人辜鴻銘,

還有當時因參與支持袁世凱稱帝

而在天津潦倒的國學大師劉師培,

也在1917年受到了蔡元培邀請,

被聘為文科教授,主講中國文學史。

辜鴻銘、劉師培與黃侃、陳漢章、梁漱溟等人,

構成了北大的“舊派”主力,

與新派相對壘,

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這年冬天,

蔡元培為即將創刊的

《北京大學月刊》撰寫了發刊詞,

第一次完整總結了他著名的“兼容幷包”主義:

今有《月刊》以宣佈各方面之意見,

則校外讀者,

當亦能知吾校兼容幷包之主義,

而不至以一道同風之舊見相繩矣。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蔡元培認為德國是教育救國的典範,1908年秋入萊比錫大學學習

除了學術改革,

蔡元培也為北大領導體制帶來極大創新,

他設立評議會做為學校最高立法機構,

成員來自學校教授,

所有教務工作都經評議會

由教授們共同決定,

不是校長說了算。

1923年,

蔡元培因不滿教育總長彭允彝的行為,

請辭北大校長。

政府保留了他的校長職位,

校務多半由蔣夢麟代理,

直到1927年張作霖取消北大改為京師大學校,

蔡元培的校長職務才正式取消。

揭秘|1917年因他的到來,北大由“官府”變“學府”!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一萬多名民眾為他送行,

鐘鼓開道禮炮鳴響。

3月7日,

毛澤東在延安給蔡元培家屬發出唁電:

孑民先生,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遽歸道山,震悼曷極!

謹電馳唁,尚祈節哀。毛澤東叩。

社會各界也哀悼這位中國近代教育大師,

蔣夢麟在致哀輓聯上寫著:

“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

吳稚暉也以“平生無缺德,舉世失完人”憑弔。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欄目

✑撰稿:胡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