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平民化」、「流動化」、「商業化」推動企業升級與轉型

大數據的“平民化”、“流動化”、“商業化”推動企業升級與轉型

CSDN 出品的《2018-2019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路線圖》V2.0 版已經重磅面世!

V1.0 版發佈以來,我們有幸得到了諸多讀者朋友及行業專家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感謝。此次 V2.0 版路線圖進行了新一輪大升級,內容包括 3 大 AI 前沿產業趨勢分析,10 餘位 AI 特邀專家的深度技術分析,15 家一線互聯網企業的 AI 實力大巡展,以及 20 個 AI 優秀應用案例,力求為讀者呈現更全面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概況和趨勢判斷。

此為 V2.0 版此係列的第 9 篇,作者為 CSDN 特邀 AI 專家——郭煒,易觀CTO。

負責構建易觀技術團隊、完成易觀大數據採集、平臺、數據挖掘等技術架構與體系。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聯想研究院大數據總監、萬達電商數據部總經理。對大數據前沿領域研究,包括視頻、智能 WIFI 等大數據軟硬數據一體技術有獨特的見解。

大數據在2018年已經進入下半場,大數據已經從一味求大,升級為需要在企業中實現數據驅動的業務閉環,通過大數據的流動化、平民化和商業化讓大數據成為幫助企業數字化升級與轉型的重要引擎。

2018 年,大數據的量級與複雜度都在持續增加

2018 年,全球數據存儲量已超過 31Zb,預計 2020 年會超過 40 Zb,同時數據沉積的增速也在不斷增加。此外,非結構化數據種類持續增加、IOT 設備、工業聯網的數據佔比持續增加,讓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大數據複雜度的持續增加。

同時,2018 年這一年裡,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讓人激動和興奮的變化。

2018 年,大數據越來越“平民化”、“流動化”、“商業化”

▌“數據平民化“越來越得到重視。

大數據不再是數據科學家的特權,通過各種各樣的計算引擎、計算工具,更多的分析人員可以使用大數據做分析。

▌大數據的“流動化”。

大數據只是存下來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大數據的 ROI 會重新被考量,不被有效利用的大數據會被逐步刪除掉。從大數據產生者迅速流動到消費者直接產生價值成為趨勢,只保留大數據而未經驗證有效應用的數據會被刪除。

大數據的“商業化”。大數據工具、分析、服務收費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大數據起源於開源,但是隨著技術的成熟,大數據開始深入商業場景,包括風控分析、用戶推薦、營銷閉環等等。以純技術起家的大數據融入商業場景後,開始產生獨特的商業價值,更多的企業開始為大數據服務付費。

▌大數據的“小數據化”助力企業升級

大數據和小數據是在不同維度的定義。人類更容易理解的是小數據,但是小數據往往是通過大數據加工而成。2018 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把過去難以讓人理解的大數據,通過各種計算引擎、模型變為人可以理解的小數據,指導運營人員、市場人員和決策者更好的運營公司。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數據平民化”的趨勢還是勢不可擋,大數據也不會成為少數數據科學家的獨享特權,通過大數據的“小數據化”,讓更多的人理解數據、使用數據,從而讓企業升級為數據驅動的企業。小數據無法取代大數據,而大數據也無法取代小數據。

大數據是企業數字化落地的重要基礎組件

大數據是企業數字化的落地中的重要基礎組件。隨著 IOT 深入、AI 人臉識別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原先無法採集的線下數據、工業製造數據開始爆發,其關鍵影響因素如下:

▌豐富、高質量的數據源:世界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提升,IOT、工業大數據給大數據提供了更加豐富廣闊的數據源。

▌精準的算法:獲取了繁多複雜的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統計學、數據處理計算,生成有效可使用的數據結果,在以上過程中,算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數據驅動的商業場景:所有的數據、技術都是為商業結果服務的。在企業運營開源、節流、提效、避險等應用中,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商業場景也是大數據發展的關鍵要素。

▌大數據技術:底層的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減少企業使用大數據的門檻和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提高大數據的實時性可以更加有效地將大數據普及給更多的企業。

在未來,大數據與小數據的結合會進一步實現大數據的平民化,讓更多企業中的用戶可以使用過去高高在上的大數據分析,讓企業大數據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在實現企業的業務閉環當中;通過大數據的流動化,企業擁有的不再是大數據的 “數字沼澤”而是IOTA架構流動的“數據河”;同時更多的大數據企業貢獻自己的技術、解決方案幫助整個大數據行業不斷成長。最終,讓大數據真正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重要引擎,給每一個企業一顆數字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