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爲主害了他

漢末建安24年,蜀漢大將關羽水淹七軍,擒獲魏將於禁,震驚華夏。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東吳與蜀漢雖為盟友,但之前在荊州歸屬問題有所爭執,如今關羽聲勢浩大,東吳大將呂蒙感到威脅,加之他身體不適,於是前往建業朝見主公孫權。呂蒙到了建業,陸遜先前去拜會,問道:“關羽駐守在我國邊境,您怎麼遠離防區東下,難道沒有後顧之憂嗎?”呂蒙道:“是有所憂慮,可是我的病很重,沒有辦法。”陸遜道:“關羽自恃他的驍勇膽氣,向來剛愎自用。現在剛建立大功,意氣驕橫志向狂肆,埋頭進攻魏國,對我國未存戒心,他若聽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為防備。如我們現在出其不意地出擊,一定能夠一舉功成。您見到主上,應好好謀劃。”呂蒙暗自欽佩陸遜的謀略,心中有所打算,但此事非他能做主,搖頭說:“關羽一向勇猛,佔據荊州,廣施恩信於人,本就難以對抗,再加上他剛建有大功,氣勢盛壯,不容易圖謀。”陸遜問:“那該怎麼辦?”呂蒙想了想,說:“等我面見主公再說吧。”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呂蒙拜見孫權,闡明身體不好,再難擔負重任,孫權問:“誰可以接替您?”呂蒙早有打算,回答說:“陸遜深謀遠慮,很有才幹,可以承擔大任。而且他現在名聲不顯,並不為關羽所忌,是最合適人選。如果主公任用他,應命他隱藏意圖,暗中窺測有利形勢,然後可以伺機謀取關羽。”

孫權於是召見陸遜,任命他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並且按照部署行事。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陸遜到陸口後,馬上寫信給關羽說:“將軍料事如神,指揮若定,不費吹灰之力擊敗魏軍,這是何等崇高的威風!聽到您勝利的喜訊,我忍不住擊節叫好,恨不能跟隨您一起完成這席捲天下的功業,輔助朝廷重振綱紀。最近我這愚笨之人,受命西來此地,非常仰慕您的風采,很想受到您的有益教誨。”又說:“于禁等人為您俘獲,遠近都對您欽佩讚歎,認為將軍您的功勳將永世長存,這份功績,即使是當年晉文公討伐城濮,淮陰侯韓信謀取趙國也比不上。現在我聽說徐晃等人帶領少數騎兵駐紮,窺伺您的動向。曹操這個狡猾的敵人,肯定會因為失敗而忿恨,恐怕會暗中增添兵馬,以求達到他的野心。雖說他的軍隊疲憊,但還是有一些驍悍的士兵。況且我聽說人們在打了勝仗之後,常常會產生輕敵思想,最後造成失敗,為此古人兵法裡告誡,軍隊獲勝後要倍加警惕,我希望將軍能多方採取措施,以保住自己的全勝。我書生意氣、粗疏遲鈍,十分高興與將軍為鄰,欽佩您的威望德行。倘若能承蒙您的關注,我之大幸。”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關羽自黃巾之亂起大小身經百戰,被曹操、程昱等明主名臣稱為世之虎將,萬人之敵,心中早已自傲,今敗強盛曹魏更是孤高睥睨,更何況陸遜年紀輕輕名不經傳,關羽原也輕視,如今他甫一上任就寫信討好自己,並含有謙虛依附的意思,心中暗想這小子倒是知趣,於是完全消去戒備,專心領兵攻打襄樊。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陸遜將關羽輕蔑的態度報告孫權,指出可以擒獲關羽的要點。孫權逢機立斷,趁著關羽後防空虛,悄悄統兵西上,任命陸遜與呂蒙為先鋒。關羽無備,東吳大軍剛到就攻克了公安、南郡兩座大城。接著陸遜和呂蒙率軍長驅直入,拿下江陵等城池,斷絕關羽所有退路。關羽前方戰事膠著,突然得到消息後院起火,勃然大怒帶兵回防。可後方失守訊息傳來,不知家人境況的士兵士氣萎靡。東吳擒獲士兵家人並不加以傷害,還令士兵家人寫信勸降,果然,士兵接到家人書信後,獲悉家人無事,鬥志全消,一鬨而散。關羽勢單力薄,為東吳生擒,因不肯投降,遭受東吳殺害,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以上是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的故事,故事中關羽受陸遜所惑,先入為主認為他少不更事,唯唯諾諾,對自己俯首帖耳,因此疏忽大意,沒有深入戒備,導致兵敗身死。可見先入為主能影響人判斷和決策,讓人失去理智,因此,察人觀事當杜絕先入為主,慎之又慎。

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驕傲自大,實在是因先入為主害了他


綜上,人的第一印象能潛移默化影響人的心理,令人不自禁有所傾向,如能借風使舵,於人於己皆有妙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