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真的是大意嗎?談關羽的性格缺陷在荊州戰役中的影響

導語

赤壁之戰後,關羽奉劉備之命鎮守荊州。

羽北拒曹魏,東抗孫吳,擒龐德,降於禁,水淹曹操七路大軍,一時間威震華夏。然旋即被呂蒙所滅,身死城失,其敗也何其速爾!

是什麼原因讓關羽丟了荊州呢?真的是大意嗎?本文試從關羽的思想、性格方面分析丟失荊州的原因。

01守小義,失大義是關羽丟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小義,只認劉備,只對劉備效忠就是小義;何為大義呢?不僅要效忠劉備,更要為國家,為當時的蜀漢政權竭忠盡職方為關羽的大義。

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對於大哥劉備,關、張二人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特別是關羽,更是唯大哥劉備馬首是瞻。除了劉備的話,劉備的命令,誰的話也不聽,誰的命令也不屑執行。即便如軍師諸葛亮,要指揮關羽,也要打著劉備的旗號。在蜀漢的陣營裡,關張二人就如劉備的兩隻臂膀,劉備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這種一個頭磕在地上的拜把子,在古代非常盛行。

劉備建立蜀漢初期,這種兄弟情義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它把弱小的力量團結到一起,也讓時時遭受挫折打擊的三人彼此互相溫暖而不致崩潰!

然而,當劉備集團的蜀漢政權真正建立起來的時候,關羽、張飛等人卻依然固守著這樣的思想意識,這就很麻煩了。這時的劉備已不再是他個人,他代表一股勢力,一個集團,劉備只是這個集團的核心,其它所有人都是這個集團的一分子。在這種需要高度協作的組織中,個體的作用下降了,個體的意識更要絕對服從集體意識。

大意失荊州,真的是大意嗎?談關羽的性格缺陷在荊州戰役中的影響

可悲的是,關羽並沒有完成這種角色轉換。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關羽鎮守荊州時的複雜形勢。

赤壁之戰,是曹操、孫權、劉備為代表的三股勢力第一次大規模交鋒。此戰之後,在荊州地界,形成了三方交錯存在的複雜局面。

西邊劉備佔據五個郡,分別是南部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北邊江夏郡。曹操呢,則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是得到土地最少的,只有南郡。從表面看,好像劉備佔據了荊州大部,然而荊州兩個軍事重鎮襄陽和江陵,分別被曹操和孫權佔領。這樣,三方任何一方都同時面對另外兩個對手,無論是戰是和都須格外小心。但三方之中,曹魏勢力最大,蜀漢次之,東吳最弱。曹魏勢力雖大,若吳蜀聯合,也足夠抗之。這就是軍師諸葛亮幫劉備制定的基本國策。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大意失荊州,真的是大意嗎?談關羽的性格缺陷在荊州戰役中的影響

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員,關羽無疑應該堅決貫徹執行這一國策。這是關羽在荊州能否堅持下去的根本。然而關羽並沒有執行或者堅決執行這一關乎生死的國策,卻反其道而行之,北打操軍,東抗孫吳,兩面樹敵,反使自己處於孤立的境地,最終被東吳消滅,只知效忠劉備之小義,而失堅守國策之大義,這就是關羽敗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02從自信到自負,乃至自以為是、目中無人,這是造成關羽丟失荊州的主要性格缺陷。

關羽確實有值得驕傲的資本。這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桃園結義。雖然當時劉備還一事無成,但劉皇叔的信義已經名滿天下,能被劉備瞧得上,能跟劉備義結金蘭,自然是大大的了不起的人。這是關羽真正走上歷史舞臺並迅速走紅的關鍵因素。當然,打鐵還得自身硬,傍上大咖的關羽武力值還是相當高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充分顯示出關羽的驚人本領,讓當時自封天下第一英雄的曹操上馬金、下馬銀的侍候著,這又是多麼自豪的事情。做了荊州一品大員之後,孫權為拉攏關羽,更要把自己的閨女嫁給關公之子,堂堂的吳國國君也要跟他做親家。你看,三國時代三個大佬,都跟關羽有著如此親密的關係,關羽又怎麼能不飄呢!

普通人的傲也許只是表面上的,關羽的傲卻是深入骨髓的,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致命性格缺陷。這造成了關羽心胸異常狹隘,不能容人,更不能得人。

這就很麻煩了,當時荊州的形勢那麼嚴峻,即使官兵們上下一心,也不見得能守住荊州,更何況這種情況。

大意失荊州,真的是大意嗎?談關羽的性格缺陷在荊州戰役中的影響

正是由於關羽這種傲漫的性格,使關羽在蜀漢集團內部其實是很孤立的,這也使得他在鎮守荊州的時候,集團內部的人很少願意幫助他。也是因為傲慢,目空一切,關羽對於東吳的呂蒙、陸遜,根本不放在眼裡,這是他疏於防範並被偷襲而丟失荊州的主要原因。

結語:

智信仁勇嚴是古代為將的根本要求。但對關羽來說,他的性格中卻是勇敢、嚴厲過多,智慧、仁愛不足;信義更是狹隘!謹守忠於劉備之小義,而失為國之大義,這造成了他在荊州戰役中一敗塗地,並身死城失。而在隨後,劉備為了報仇,為了奪回荊州,更是莽撞的發動了夷陵戰役,被呂蒙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滅。此後,蜀漢就從欣欣向榮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了。可嘆關羽一世豪傑,坎坷顛簸幾十年,最後卻是如此匆匆退出歷史舞臺,惜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