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荊州是長江中游,漢江平原腹地。荊州自古是兵家重地,皇家必爭之地,也是《三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劉備痛失千古大業,最終沒能在三國這場龍爭虎鬥之中拔得頭籌,贏得最終勝利,並且這個地方也成為劉備的一大遺憾。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那麼,首先我們可以看看荊州的地理位置,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易攻難守,但戰略意義重大。荊州可以直通曹魏腹地,但也造成了它兩面備受夾擊,來自東吳和曹魏雙方的壓力使它危險萬分,並且地處中原,荊州也沒有天險可以阻擋敵人攻擊,所以即使關羽在這個地方費盡謀略,築下兼顧的防禦體系,最後也沒有守住荊州,讓劉備痛失大業,蜀漢的輝煌也由此處開始急轉直下,最後衰微。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我們知道,劉備擅長籠絡人心,他手下的能人異士並不少,我們熟悉的關羽,張飛,武將還有趙雲趙子龍,軍師參謀更有號稱三國第一智的諸葛亮,一級鳳雛龐統。那麼就荊州來說,為什麼守衛的任務交給了關羽,而不是趙雲呢?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如果趙雲來守這個地方,最後的結局會不會發生變化?畢竟失去荊州就是因為關羽大意發兵,擅自出兵,才會釀成禍患的,劉備是不是沒有考慮全面,用錯了關羽?其實劉備這個人,是非常有謀略的,後世記述裡講,他愛哭,但其實他並不軟弱,相反知人善任,在用人這一方面向來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確定一個下屬忠誠後非常敢於用人,不疑人,給自己的屬下十足信任。這樣一位君主,在守衛荊州上,用了關羽而不是趙雲,是否是他失誤了呢?其實沒有用趙雲,是有一些理由的。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首先,關羽性格堅毅勇猛,雖然也莽撞,可他懂得進取,在戰場上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劉備懂得這個道理,才會讓關羽來守荊州這個險要之地。而趙雲呢,他在後世素有“儒將”之稱,謹慎有餘進取不足,縱觀歷史,我們發現趙雲雖然有“常勝將軍”的稱號,還有人們熟知的“長坂坡七進七出”的事蹟,但實際上趙雲沒有太過出彩的地方,他是個願意文爭便不願武鬥的戰士,這樣的人在盛世尚可成就功名,亂世裡卻不足以讓君王委以重任。劉備本身就是一“仁義”出名,他的聰明之處便在於身邊有敢於為他出頭,為他征戰的兄弟和士兵。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我們看桃園三結義三個人,劉備風度翩翩,儒雅知禮,可張飛便是莽夫糙漢,黑鬚黑麵,煞神一般,沒有文化但重義氣,放在現代便是一個混混。關羽雖然文雅許多,也是一個瞪瞪眼便可止小兒夜啼的人物,剛猛勇敢,許多人家把他貼在門上當門神。劉備正是深知亂世中的規則,才有了這兩個兄弟。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而趙雲,他就溫柔多了,自古給人的形象便是一個堅毅,謹慎,冷靜的形象。他有武功嗎?當然有,不僅有還武功不俗,可趙雲是個什麼樣的人。他一開始,便捨棄了袁紹而去追隨公孫瓚,公孫瓚問他為什麼,畢竟當下人們都想追隨袁紹。趙雲說,因為百姓流離失所,戰火連天,袁紹他剛愎陰險,我要追隨仁政所在。這一番話,我們可以看出趙雲是明事理的,他不是個小人,他寧願投奔弱勢一方也要堅守理念,不違背德行操守。這裡也可以預見趙雲最後為什麼會追隨劉備了。甚至可以說劉備陰險,趙雲也是清正的。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長坂坡一戰,劉備丟棄妻兒逃命,為人不恥,但趙雲留下帶走了劉禪和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兩位與他沒有關係的人,比劉備這個當丈夫當父親的更盡職盡責。而後投降的趙範有個美貌的嫂嫂,他想把這位女子介紹給趙雲,可趙雲不為美色所動,他說:“趙範被迫投降,不知道有什麼陰謀,天下女子眾多,我不要這一個又如何。”果然最後趙範潛逃,趙雲依然清風朗月。這樣的人,也可以說的是三國時期的“柳下惠”了,那時候的人們向來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會顧忌仁義道德?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而且,趙雲是一個擅長陸地作戰的戰士。他不熟悉水路,他的稱號是“常山趙子龍”,常山這個地方不靠近江河湖海,趙雲不如關羽熟悉水,可荊州在長江邊上,到處都是水,曹魏和東吳時不時來一場水戰,趙雲便無可奈何了,也只能讓關羽來排兵佈陣,守衛要地。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再三,趙雲沒有大帥之風,也沒有獨當一面過的經歷,關羽守衛荊州,劉備給了他一定的決策權,雖然他最後因為傲慢仍丟了這塊地,但在一開始也打開了局面,讓這場戰役在最初的時候有很好的開端。若是中途換上趙雲,依著趙雲謹慎的個性,也許荊州這塊地不至於失守,但用人不疑,劉備讓關羽守著荊州就不能再換人,不然換下來的人和換上去的人都會有種種間隙,保不準來一場內亂。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最後,趙雲在劉備的將軍中實在是還排不上號。不說關羽張飛,趙雲前面還有一個老將黃忠。這些人哪一個不比趙雲年長,資歷深,並且也戰功赫赫,得以服眾。若是趙雲來守荊州,即使張飛不在意,黃忠隱忍,關羽的傲氣也不能忍受,他和劉備的兄弟,又一路追隨而來,立下戰功無數,這塊地如此險要,他的能力是足夠的,給趙雲就不行了,底下的人不一定能服氣,關羽也會心存不滿,和劉備產生矛盾,心底疏遠。

大意失荊州,劉備痛失天下,是因為他選擇關羽而不是趙雲?

所以,這一切其實是無法改變的,怎麼看荊州這塊地最合適的人選都是關羽,可最終還是失守了,這也許就是註定的,即使劉備有再大的本領也沒辦法。他處在這個位置,決策已經做到了最好,依我們看也無可爭辯了。而趙雲也許能守住荊州,可以他當時的地位,是絕對不可能接受這個重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