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臣无人能对,6岁孩童张口就来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元朝的大都就是在北京,清朝在赶走闯王李自成后也是把北京做成自己的京城,明朝虽然京城也是在北京但是一开始的京城并不是它而是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城修建的皇宫就比北京的故宫大得多,故宫是自己的儿子朱棣当上皇帝后迁都北京后修建的。为什么好好的南京城不住却要迁都北京呢?还是因为他的皇位来的不正当。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臣无人能对,6岁孩童张口就来

因为朱元璋中意的皇位继承人是自己的侄子,朱棣当时只是一个王爷,他的封地就在北京。由于是起兵造反得到的皇位,还把侄子逼得携家带口挑进火海自焚,所以他在南京过得并不自在。终于有一天,朱棣下定决心把首都弄到自己的封地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重新修建了一座宫殿供自己享用。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臣无人能对,6岁孩童张口就来

皇帝做久了,最初的新鲜劲也就过了,朱棣每天在皇宫里的生活就是不停的处理国家的大小事务。有一天他听说在江苏某个小地方有个叫彭印山的小孩非常机灵,认字读书学的特别快,很多东西你给他说一遍,他就记得了,人们都夸他长大后肯定是个大文豪。消息传到皇帝耳朵里,朱棣觉得这个小孩子十分不简单,一半是因为好奇一半是为了给自己解闷,于是下令让人去趟江苏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京城让自己好好看看。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臣无人能对,6岁孩童张口就来

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使者快马加鞭的去了趟江苏把小孩带回了京城。回来的时候正好遇上元宵节,城里到处都在张灯结彩,朱棣带着大臣和这个小孩一起出了皇宫赏花灯。突然兴致来了,文化水平还不错的朱棣看到热闹非凡喜庆洋洋的京城就想作诗,于是他张口说了一句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让身边的大臣们抓紧时间对出下联。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臣无人能对,6岁孩童张口就来

皇帝发话了不敢不对,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答案,生怕对的不好惹皇帝不高兴。大臣们想了好一会仍然没有人想出合适的句子,皇帝也开始等的有点不耐烦了。这时候,只见被使者带到京城的江苏小男孩彭印山一本正经的跪在地上,对着朱棣恭恭敬敬的说出自己已经想出了下联。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臣无人能对,6岁孩童张口就来

见到小孩对出来的朱棣又高兴又惊喜,赶紧问他的下联是什么?只见彭印山一点也不怯场十分淡定的说出了自己对的下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话刚说完,皇帝就哈哈大笑了起来,朱棣一边笑一边开心的把小孩抱了起来不停的夸赞。从那以后,这个江苏小神童就在皇宫里呆了好长一段时间,朱棣不仅经常赏赐给他贵重的礼物还破例免掉了小孩家十年的赋税徭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