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革命烈士——丁麟章

丁麟章,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時曾上過4年小學,後輟學從師學篾匠。

1926年,在家鄉參加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隊,1927年加入黨,同年參加平江縣游擊隊,先後任班長、中隊長。

1930年7月,參加紅三軍團組織的第一、二次攻打長沙的戰鬥,1931年,丁麟章所在游擊隊編入紅軍平江警衛團,他任第一營副營長,為保衛平江縣蘇維埃機關,參加過十多次戰鬥,三次負傷;後曾參加湘鄂贛蘇區歷次反“圍剿”的戰鬥。

1934年,主力紅軍長征後,調紅十六師任參謀,隨部留在湘鄂贛蘇區堅持了3年游擊戰爭。

1936年,西安事變如一聲春雷,驅散了沉沉的內戰陰霾,全民族團結抗日的局面日趨形成。1937年秋,湘鄂贛邊區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後,丁麟章任支隊司令部參謀。次年春,他隨部開赴皖南抗日前線。在巖奇地區,丁麟章調任一團三營營長。6月初,丁麟章隨部突破日軍蕪湖至宣城的封鎖線,到達溧(水)武(進)公路以北,寧(南京)杭(州)公路以東的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開闢江南敵後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春,丁麟章隨湘鄂贛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先後任團部參謀和三營營長,並隨部經皖南開赴江南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在巖寺集中整編時,改任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三營營長;隨後在陳毅、傅秋濤率領下挺進蘇南敵後,在鎮江、句容、金壇、丹陽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同年9月,丁麟章隨第一團調回皖南。

「紅色教育」革命烈士——丁麟章

1940年4月,日本侵略軍第十五、十七、一一六師團各一部共萬餘人,在空軍的掩護下,分三路向皖南新四軍進行大“掃蕩”。由於國民黨駐守的南陵、繁昌、青陽等地相繼失守,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雲嶺亦受到嚴重威脅。丁麟章奉命率全營在父子嶺協同兄弟部隊抵禦前來“掃蕩”的2000多日軍的進攻。經過8小時激戰,打退了日軍10多次進攻,擊斃日軍370人,迫使日軍後撤。

同年9月,日軍再次向雲嶺地區的新四軍軍部發起進攻。丁麟章所在的第一團堅守在汀潭地域。戰鬥中,丁麟章率部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格鬥,一直堅持到支援部隊趕到。由於作戰勇敢,同年秋,他升任新一團政委。

1941年1月,丁麟章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頑軍擊中腿部。部隊組織突圍時,把他安置在皖南山區一戶可靠的老鄉家裡,隱蔽養傷。

傷愈後,丁麟章立即重返部隊,並於1942年被任命為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六團政委兼中共橫山和京蕪中心縣委書記。他很重視軍隊支援地方的工作,經請示師部批准,調三營營長去溧水縣任副縣長兼軍事科長,進一步充實加強了地方抗日政權和地方抗日武裝。

「紅色教育」革命烈士——丁麟章

當時,日偽軍在龍都鎮的圩埂邊修了一個大碉堡,裡面住有偽軍一個連,經常出來殘害百姓。丁麟章決定首先拔掉這個碉堡。由四連組成的突擊隊,在丁麟章的指揮下,每人抱著一床浸透煤油的棉絮衝到敵碉堡下,然後點火塞進敵碉堡。霎時,濃煙滾滾,烈火熊熊,碉堡中的敵軍被大火逼出,紛紛繳械投降。此後,丁麟章和團長黃玉庭率領四十六團進入橫山以北地區,不斷地打擊銅山鎮、大宮坪、馬家橋的偽綏靖隊和維持會等反動武裝,為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3年4月中旬,國民黨頑軍12個團,向駐在溧水和溧陽地區的新四軍十六旅發起猖狂進攻,並於4月13日佔領了新四軍後方陣地回峰山和北經巷村。丁麟章和團長黃玉庭率領四十六團於當日深夜11時,包圍了北經巷村,全殲入侵的頑軍6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使十六旅於4月14日晚間安全轉移。

1943年11月,在攻打溧陽、高淳地區偽軍的戰鬥中,丁麟章根據已掌握的敵情,改強攻為智取。他率部設伏於張沛橋以西,一舉生擒偽軍副師長陳炎生,並令其給添橋鎮油坊據點的偽軍寫了一封“勸降信”,迫使100多名偽軍全部放下了武器。

1944年12月,頑軍七個團從浙皖交界的佐家莊、青峴嶺、牛頭山一線,分三路向新四軍撲來。這次與丁麟章交鋒的正好是皖南事變時的死對頭。於是,他率全團士兵同仇敵愾,英勇出擊,與兄弟部隊一道,很快奪回了牛頭山,青峴嶺一線陣地,取得了反頑戰鬥的勝利。

1945年上半年,丁麟章先後被任命為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第二和第三支隊政委。同年6月,國民黨頑軍又集中了28個團,向東西天目山發起進攻,並首先搶佔了吉縣孝豐鎮。丁麟章在率部參加奪取孝豐鎮的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