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制造体系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和开展绿色评价。

开展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是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具有积极作用,也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绿色制造评价机制和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等。

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原则

1. 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市场化驱动就是以企业为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主体,政府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强化标准制定和实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和培育绿色制造服务行业,提升先进示范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企业获得实在的效益,从而激发出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2. 标准引领,评价保障。发挥标准体系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绿色制造评价体系为保障,规范和促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3. 多方参与,协作共享。按照平等、开放、协作、共赢的工作思路,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生产企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

4. 重点突破,协同推进。优先选择重点区域、行业及产品等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应用管理平台和大数据等手段,提升政府、园区、企业对绿色制造的管理水平,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示范的建设经验,协同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目标

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绿色设计与评价得到广泛应用,建立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和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普及万种绿色产品,主要产业初步形成绿色供应链。

绿色制造体系的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专项建设基金等资金渠道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集中力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绿色制造试点示范、资源综合利用等。落实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及环保(专用)装备等领域财税支持政策,将绿色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

以绿色金融支持工业绿色发展,不断扩大工业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积极研究设立工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制造业。建立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联动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意义

Ø 绿色制造是解决国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Ø 绿色制造体系的建立,可推动企业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确定企业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Ø 打造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提升企业品牌绿色竞争力和影响力。

Ø 可获得政府促进绿色转型的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支持,包括绿色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名单。

Ø 领军型企业可作为牵头单位,联合重点企业、上下游企业、绿色制造方面第三方服务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等组成联合体,以联合体方式协同推进,承担绿色制造系统集成任务,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绿色工厂建设

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优先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

绿色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具体详见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特点: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

绿色工厂评价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绿色工厂评价方式

企业(含央企)、园区按照绿色制造体系的相关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并进行自评价;

企业、园区达到绿色工厂标准时,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相应的评价标准开展现场评价:

l 收集评价证据,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l 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申报示范企业要求及后续监督

满足申请条件的企业对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自评价后,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现场评价。评价合格的企业可按所在地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的要求和程序,向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申请材料进行评估确认后,向工信部推荐评估合格、在本地区成绩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工厂名单,并随附相关材料。工信部将在地方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评价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必要时采用现场抽查等方式,确定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名单,按程序公示后向社会发布。

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公布列入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园区的绿色制造水平指标及先进经验等信息。不定期对示范企业自我声明信息开展抽查,对抽查不符合绿色制造示范要求的,从示范名单中除名,连续三次抽查无问题的,在五年内免于抽查。

绿色评价服务内容

Ø 为客户提供绿色制造申报资料申请、体系建立等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建立集资源、能源、环境、安全、职业卫生为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将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绿色化;

Ø 为客户提供绿色工厂自评价服务,协助完成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Ø 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相关评价工作,出具绿色工厂第三方评价报告,具体内容包括申报工厂是否符合绿色工厂要求进行评价,说明各评价指标值及是否符合评价要求情况,描述主要创建做法及工作亮点,对工厂持续创建绿色工厂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等。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成立于1996年7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出资组建,是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专业机构。

三星九千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各专业的优秀人才。拥有来自各行业背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及丰富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评价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近年来在能源、环保等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能力建设,并承担政策研究、标准编制等工作情况,为更好地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建设不断努力。

我们热切期待为各行业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绿色评价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