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麻花,我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以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麻花主产地包括湖北崇阳、陕西咸阳、山西稷山、天津、湖南等。其中,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山西稷山以咸香油酥出名,天津以大麻花出名。

崇阳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崇阳生产小麻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崇阳许多名人也与麻花有关。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是崇阳白霓桥人,祖祖辈辈靠炸麻花为生。小时候读书时,他每天都带着麻花充饥,后来移居海外,也一直对家乡的麻花念念不忘。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处长江经济开发带和106国道交汇区,武汉、长沙、南昌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素有“人间新天府、世外小桃园”的美称,是理想的生态农产品种植基地。崇阳小麻花就是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生产而成。

崇阳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崇阳小麻花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扁佳人缠臂金。”,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在《寒具》中对崇阳小麻花大加赞誉。

生活在崇阳的杨师傅做麻花已经有30年了,在小编面前,他完成和面、老面发酵、压坯、成型、油炸一套步骤,一气呵成。

“香酥爽口的小麻花是每个崇阳人儿时甜蜜的记忆,家家户户的主妇逢年过节都要做。没想到,这个崇阳的小特产现在由手工制作变为机械生产,被发扬光大,‘搓’出了年收入10亿多元的大产业。”杨师傅自豪地说。

小麻花之所以能够“搓”成大产业,与自身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分不开。2012年崇阳县申报的《崇阳麻花》(DB42/T 889-2013)湖北省地方标准,获批并发布实施,为崇阳麻花的规范生产、健康发展、有序竞争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扭转了标准不统一、生产不规范、竞争不公平的不利局面。

崇阳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2017年12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批准对赵县雪花梨(赵州雪花梨)等38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7年第98号),正式批准崇阳麻花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公告》对崇阳麻花的原辅料、加工工艺、质量特色等做出要求:

小麦粉:选用产地范围内的优质小麦粉,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植物油:选用产地范围内的精选优质植物油,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芝麻:选用产地范围内的精选新鲜芝麻,经炒熟后使用。

蜂蜜:选用产地范围内的合格蜂蜜,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水:水源为青山水库的水,水质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白砂糖: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调味油:选用产地范围内的香葱,去除叶、须和表皮后,用花生油炸香制成。

工艺流程:和面 →老面发酵→压坯 →成型 →油炸 →冷却 →成品包装。

据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对原料进行三道检查:所有原材料要客户提供检验报告,质检部门进行再次检验,合格后再送崇阳质检部门。三道检查完全合格,才会进厂使用。此外,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建立先进的检测中心,对所有原料有严格的检测指标,对1000多个供应商建立严格的可追溯的档案管理,东西不达标的拒绝收购,如果供应商3次供应东西不达标,被拉入黑名单,5年不能供应。

小麻花在严控原材料关的同时,产品口味也日渐丰富。芝麻味、椒盐味、蜂蜜味、海苔味、麻辣味、原味等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12年8月,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摄制组走进崇阳时,就将镜头对准了崇阳风味独特的小麻花。节目播出以后,小麻花品牌和特色风味进一步声名远播。

2018年6月,崇阳小麻花登上了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乡亲乡爱》栏目, 崇阳县副县长汪新虎亲自上阵,在录制现场为崇阳麻花代言。他说:“崇阳山美水美人更美,造就了享誉世界,畅销全球的小麻花品牌,欢迎大家来崇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崇阳有小麻花生产企业60多家,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名牌3个、湖北著名商标3件,小麻花在全国年销售量超过6万吨,年收入10多亿元。

崇阳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崇阳小麻花产业蓬勃发展,还“搓”发了一方百姓,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4000人左右,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产业。地方税收逐年递增,年纳税额超过6000万元,加快了崇阳县农业人口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大量富余的农村人口转化为人口红利。

如今,崇阳麻花正以传统的配方、独特的工艺、浓郁的渊源、理性的包装盒和全新的理念传承着中华民族食品文化,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华传统食品“走出去”的优秀代表。

金丰楚源(JINFENGCHUYUAN)

金丰楚源——湖北农产品北京营销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支持的,专门从事湖北特色农产品营销的连锁企业。目前,公司合作厂家200多家,产品1000多种,这其中不乏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中国绿色有机食品等众多当地名优特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