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繳公糧的時間可以視同繳費年限嗎?未來農民退休待遇會多高?

yuepinwu


根據目前的政策,農民交公糧的時間肯定是不可以視同繳費年限的。

這裡邊有一個悖論,如果交公糧的時間算作視同繳費年限。國家憑什麼取消農業稅?就讓我們年輕的農民白白得來的工齡被取消掉嗎?

交公糧或者交農業稅實際上是原先地租的一種,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生產的效率不斷提高,但是它創造的經濟價值卻越來越少,隨著工業和服務業稅收能力的改善,農業稅在國家稅收中的地位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國家從2005年開始正式取消了農業稅,廢止了《農業稅條例》。而且以後逐漸開始工業反哺農業,實施種糧補貼政策。國家通過各種補貼導向,引導各地的產業分配更加合理化。比如給予種糧補貼、生豬補貼、果樹補貼等等。

為了讓農民也老有所養,國家也為農民建立起了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農民每年交納一定的養老保險,全部存入個人賬戶,另外國家和集體還可以根據繳費檔次情況,給予適當的補貼。繳納的養老保險有由國家管理,萬一參保居民沒到退休年齡去世,或者到達退休年齡,沒有領完個人賬戶去世,剩餘個人賬戶資金可以給繼承人繼承。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待遇是包括個人賬戶養老金加上基礎養老金的基礎養老金,是政府全額補貼的部分。目前全國最低標準是88元,加上各地方政府的補貼,各地普遍超過了100元以上。北京達到了710元,上海達到了930元。如果我們在個人賬戶內也積蓄了三四萬元,每月領取四五百元的養老金,也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國家出臺了就業促進法,保證所有人都可以實現公平就業。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限制農民流動的制度結束了。農民也可以到任何地方找工作,被企業錄用,企業也應當按照國家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要求,給農民交納職工養老保險。農民到時候也可以享受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待遇。

另外,農民是集體資產的所有者,集體資產應當對到達退休年齡後的集體成員給予適當的養老照顧。不過耕地和宅基地等集體所有待遇都已經承包到個人。不過可能由於位置比較偏遠,收益並不明顯。鄰近城市的農村,特別是棚戶區改造的拆二代,都是大家羨慕的香餑餑呢。

未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會逐步提高,預計能夠增長到比最低生活保障略低一些的水平,比如北京市的低保水平是1000元,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保險金是710元。希望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國家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一致的基礎養老金待遇增長機制。


暖心人社


中國的農民以他薄大無私的胸懷,與各行各業的人一樣,都為共和國的建設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六十以上的老農民,他們年輕時,更是為國家出了力,流了汗,有些甚至獻出生命,到現在,光憑每月政府發給的百八十快錢,疾病纏身,能幹什麼?試問哪些反對給農民發養老金的人,你們的良心是紅還是黑,動一動談社保,老農民年經時,有什麼社保,他們勒緊褲帶,把好糧交給國家,自已挨俄,難到這不是功績嗎?有些人提出,土地是公有的,交租子應該,是的,難到城裡的廠房機器是你家的?你們老了領退休金應該,農民領就不合理嗎?討論歸討論,我想國家也正在逐步重視三農問題,相信不久,農民也能與城裡退休人員一樣,老有所養,老有所倚,體現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和諧與進步,我是農民,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1522098879


我的祖祖輩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1982年我有幸考上了大學離開了農村。但是,農村人的苦和累我是刻骨銘心的。三九嚴寒,興修水利,年輕的壯勞力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挖淤泥運上岸。我們那裡有一個國家重點水利工程,被譽為嶂山切嶺。各個村每年都選派最優秀的青年勞動力去參加河道挖深拓寬改造,河岸陡峭接近60度,從河道底部運送淤泥的車是用鋼絲繩連著電動機向上拖的,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險,幾乎每年都有人傷殘,甚至喪命。夏收夏種累的吐血絲毫不誇張,關鍵是麥收的時候,恰好是沒有糧食吃的時候,自己吃糠咽菜,還要把最好的糧食交上去。有一年連陰雨,麥子倒伏在地裡,全村男女老少下地剪麥穗,脫好粒,分到各家各戶,自己想辦法烘乾上交公糧,自己只能吃剩下爛掉的發黴的糧食。就這些樣的糧食也是有限的,過去糧食產量低,一年絕大部份時間靠山芋充飢,幾乎家家戶戶都吃不飽飯,只要少數家裡有人在外工作的家庭生活狀況稍好一些。夏天種棉花,打農藥是最苦的事,頂著40度的高溫,鑽在密不透風的棉田裡,虛脫中毒的事司空見慣。關鍵是,你種的棉花,自己一點都不能留下,我們家蓋的被子都不知道何時祖上留下的。

現在種地不再交公糧了,還有補貼,但是,隨著物價的上漲,種子、農藥、化肥等成本的不斷上漲,農民辛辛苦苦幹了一年,大多收支平衡。現在,60歲以上農民每個月只發個1-2百元的養老津,很難維持生計,多是靠自己或兒女外出打工補貼。如果身染重病,大多苦捱苦等聽天由命。

農民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應該有尊嚴地活著。如果國家給農民每人每月發4-5百元的養老錢還是比較合理的。


嶺秀1


“工人是大山脊樑”,“農民是山上樹木”,民皆有養,國泰民安!



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三農專家張亞忠提出:國家爭取早日向農民發放養老金。

張亞忠代表在提案中指出,農民雖然只是種地種糧,但這也是一種職業,相比其他職業,農民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生存問題,其貢獻的價值也不小!所以達到年齡標準的農民也應該每月領到一筆養老金。這個提案是經過調查研究後才做出的。據悉,河南安陽目前有正在試點,如果每人每月發放400元的養老補貼,那麼每年國家要多支出一萬多億來幫助農民養老,而國家財政支出二十萬億,相當於國家財政支出的5%,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國家完全有能力、有實力將這項養老金方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實行。



圖片來自網絡:計劃經濟時代,農民排隊交公糧。

這項方案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還進一步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了城鄉居民之間的平等與公平。



圖片來自網絡:全國政協委員、三農問題專家張亞忠。


專家就是專家,客觀、理性、公正,比起一些天天在《今日頭條》叫囂“要與公務員、工人一樣的退休待遇”噴子農民強百倍,因為,再異想天開的幻想充其量就是“畫餅充飢”。

一些不願意種地而打工又不如意的農民在頭條裡整天集體吵鬧。叫囂:“都是國家的子民,退休一律平等,甚至要與公務員退休金一樣,一分也不能少”!多麼天真可愛!其實,很清楚,大凡在城裡打工順利者,根本沒有時間來參與這些毫無意義的“口水戰”;因為,我所知道的農民打工仔絕不是這樣的,親戚朋友中農民打工仔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並且腳踏實地而混得不錯,在北上廣深動輒上萬塊錢一月有的甚至兩萬元錢一月,哪有時間在這裡扯蛋!這也怪《今日頭條》取消了入駐門檻,以致頭條大不如從前,魚目混珠,參差不齊……成天在這裡製造矛盾、撕裂社會,有些甚至含沙射影,抨擊時政!當然,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還是應該看到農民兄弟姐妹們的貢獻和難處,就說交公糧,人民公社時代,農民是免費上交公糧的,但那是有比例的,絕對不會影響農民生存,至於那一點公糧,既不是農民個人(生產隊)的,也跟退休金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不交社保的農民想拿退休工資,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會產生新的不公平;但是,這些人“老有所養”是應該的,政協委員在兩會中提議給老農民生活補貼也是為農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專家就是專家,提案客觀、理性、公正,的確減輕了那些沒有交社保的老農民養老的壓力,老有所養才是“王道”。但是,一些農民兄弟姐妹們很難理解國家政策和難處,天天在《今日頭條》集中吵鬧,這無濟於事,充其量就是“畫餅充飢”。



比貢獻,說良心話,無論是中國革命,還是建設,工人階級對國家貢獻是無與倫比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共產黨領導才打出來的天下,而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可以說是國家的脊樑;工業強國,工人階級更是一馬當先,工業GDP比重都在五成以上,農業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農民有貢獻,工人就沒有貢獻?不要總是狹隘的只關注“自己一畝三分地”,那時的工人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人,靠“肩挑手提”建立起了國家門別齊全的工業體系;而那時工人基本上是農村招工的,有些吃不了苦、受不了孤獨的人(我村就有幾個)就“逃跑”回農村!那時的產業工人最苦,一個人二三十元工資要養活五六口人(很多人老婆系“半邊戶”而沒有工作),後來下崗,基本上就是第一代老工人,改革開放大潮把他們衝的暈頭轉向、無所適從,因此,五六七十年代的產業工人真正的是國家的功臣和無名英雄……因此,沒有他們,不可能有今天的工業強國,當然,有人說,那時工業落後,但是,總不能“一個人吃第四張餅吃飽了,就否定前三張的功勞”吧!所以說,工人農民都是國家的寶貝,不要相互攻擊、相互撕裂,“工人是大山的脊樑,農民是山上的樹木”,這是近百年積弱積貧的國家近代史證明了的!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給老農民發放“生活補貼”,同時也要考慮成萬上億的城裡沒有養老金的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

頭條只關注三農問題,其實,真正最苦的是下崗工人:中國第一代工人,大部分都是農村招工的,他們硬是靠“肩挑手提”建立起國家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為國家工業強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才是最可敬可愛的人,但他們的遭遇是最慘的:五六七十年代,一個人每月二三十塊錢要養活五六口之家,很多半邊戶家屬至今沒有養老金,而沒有半句埋怨;改革開放大潮,充的他們暈頭轉向,工作沒有了,還要硬著頭皮交養老保險,沒辦法呀,他們“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要生存必須交養老金…… 農民卻天天在頭條吵鬧要與工人同等退休金,不交社保,“沒有同等的責任,又哪有同等的權利”?!其實,我的親戚朋友打工就是不願意交社保,可他們總幻想“天下掉餡餅”,總希望跟工人一樣享受同樣的社保養老金,“吃到自己碗裡的,還要看到人家碗裡的”,這是什麼邏輯?!

因此,在給老農民發放“生活補貼”,同時也要考慮成萬上億的城裡沒有養老金者。工農一家親,國泰民有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所以,農民不要總攻擊工人,工人也沒有資格瞧不起農民,往上數三代,十有八九都是農民。工農一家親,才是硬道理!




閒雲島


如果將農民繳納公糧的時間可以視同養老金繳費年限,那所有的農民都會很高興。

當然這只是農民的意願。對於農民積極繳納愛國糧是否算作是農民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目前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如果你和我一樣,都親身經歷過繳公糧的那段歷史,你絕對不再認為這是農民的無理要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農業基礎薄弱,土地貧脊糧食產量偏低,巧逢六一、二年的三年自然災害,農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在這艱苦的生活條件下,農民兄弟勒緊褲腰帶,過上了“瓜代菜”“低標準”的生活。

他們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按時足額的上交國家公購糧任務,每人只能從生產隊分得20斤左右的全年口糧。常年的伙食從野菜到樹葉,從樹葉到樹皮,實在沒有吃的,有時將玉米芯磨碎來吃,更有甚者連班班土(一種發黑的泥土,也就油土)都不放過。

那時有種說法叫“見綠不饒”,使得很多人食物中毒,輕則浮腫,重則失去生命。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農民才過上了吃飽飯的日子,同時隨著科學種田及農業機械現代化的深入,土地的糧食畝產量連年翻番,糧食豐收一年高過一年,農民在繳納公購糧的基礎上又將大量餘糧也賣給國家,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才有了保障,這都是那一代農民的功勞,也是他們對國家的貢獻。
有關人員曾做過統計,目前年齡在55歲以上的農村人,都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是他們這一代農村人忍飢挨餓也不忘支援國家建設,應該讓這代人在社會養老方面享受優惠,為他們的晚年生活予以保障。

未來農民的社會養老體系會逐漸完善,全民社保政策讓農民會更多得到實惠。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比例逐年加大,社會養老保險也在逐年的增加,未來的城鄉一體化對農村養老保障會越來越好。

隨著新農村建設,農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以股民身份在家坐等分紅,看病有醫保,晚年有養老。這未來的農民絕對是一個有尊嚴的身份。

個人觀點,贊同點👍。不同觀點,留言評論區。

“鹿塬農事”,是農村的題材、農民的農事,期待您的關注。


鹿塬農事



繁星11292


樓主您好,我在這裡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農民交公糧的時間,是不能計算成為社保的,視同繳費年限的。

咱們國家規定的社保的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是在正式繳納養老保險開始,也就是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群,他每參加一年的工作就相當於是一年的工齡,然後這個工齡是被計算成為視同繳費年限,最終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都會計算成為過渡性養老金,累加到自己總的養老金當中去。

國家也針對於廣大農村地區出臺了居民養老保險,也就是新農合養老保險,這個養老保險,他的交費相對是比較低的,大約每年200元到2000元之間不等,可以自由的選擇。

也針對參保這個居民養老保險的群體,因為大多數本身就是農民,所以在退休之前也就是達到60歲之前,如果乙沒有交過養老保險的個人,那麼也可以選擇在退休之前直接一次性補足15年的交費,然後直接享受養老金的待遇,這都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這些政策都是參保職工養老保險的個人享受不到的。


社保小達人


這遍文章寫的太好,把工農的小細節一一說明,勞農民們感謝三農問題專家<>話題轉回你說工人的功獻也不小,沒有工人的辛苦努力,國家的建設不會一日萬里,繁榮興旺,是的,可事情都要有根有源,農民在5o,6o年代不生產糧交與國家,農民苦棘酸甜,吃了上頓沒下頓,把糧交與國家,才有今天,如果不是農民,人都快餓死了,工人,國家還會有今天的建設發達,所以這些等等,應該給老農發退休金,每逢提到養老退休金,小編都會說一連串的話,老農民交養老退休金,張亞忠教授,你細心想,那個勞農民6o,70歲的老人手裡那有上萬的錢交養金,這明明白白國家不想給上歲受苦受難老人多發一點養老金,我們大膽的說一句,光打雷不下雨,下雨也是小蒙雨,張教授不是農民胡講胡說,國家這個政勢行,進早給農傢伙們發退金,都是古稀年代,也葉勞動農民感受到現在國家的優越,晚了差不多都死了,老傢伙一輩孑也沒有見到好陽光,望了農民,就是忘了祖先!‘一


家和萬事興1579063


我父親82歲了,我伯伯今年1oo歲,他們常說、我三個舅爺爺是餓死的,自已種的糧食全交給國家,有人性的人就會思考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說


懲惡揚善9


你是一題兩問號。

先回答你第一問號,農民交公糧的時間可以視同繳費年限嗎?你這樣說是稅費不分,把交“公糧”納稅(1955年合作化到1981年人民公社這二十多年由農民供職的生產隊統一送公糧抵頂農業稅)視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這是不對的。你說交公糧抵頂農業稅算作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是拿同樣納過稅的職工在實行社會養老保制度前的連續工作年限算作養老保險視同繳費來說的。

解放初的土改把地主手中的土地分給了廣大農民,後來成立了互助組、合作社,1958年成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農村實行以生產隊為基礎的生產隊、生產大隊、人民公社三級所有的經營形式。由於是集體大幫哄,至使一些人出工不出力,大部分“三級所有”的集體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到1982年,農民在包產到戶前至合作社,他這段時間的供職單位是生產隊;包產到戶後他供職的單位---生產隊解散了,但交過公糧納過農業稅的農民並沒有象同樣納過稅的產業工人那樣因企業破產倒閉或轉製成淨身出戶成了失業之人,而是把生產隊集體所有的土地等生產資料以及公積金、公益金和其它儲備積累等財富都分回了家。另外,我國的稅收收入不都是當時的六億以上農民繳納的吧?請看下面幾組數據:1950年,農業稅佔當時財政收入的39%;1979年,農業稅佔當時財政收入的5.5%;2004年,農業稅佔各項稅收的比例為1%。這可能就是農民交公糧不算視同繳費的原因。

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退休時從社保局領取的養老金,是在社會保險基金中支付的,不是國家分給每一位公民的福利!不參保不繳費的人要從社會保險基金中“分羹”,是侵害參保繳費人的利益!

現在我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行的是不論你什麼身份,都可以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只要參保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就可辦理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農民也不例外。

但是從你的提問我理解到,一是你想在不參保的前提下,國家每個月給納稅人發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雖然現在國家為2009年滿60週歲的人,在他們參加養老保險但不用繳費的情況下發放基礎養老金(2009年未滿60週歲的參保繳費的農民領取的養老金也含基礎養老金),但除去農民(包括城鎮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的人)以外的人都發這樣的免費基礎養老金是不可能的。二是社會養老保險是互助性質的,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就不會得到養老金,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養老保險基金是由參保人繳費和國家為鼓勵參保對參保人的補貼組成的,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退休時從社保局領取的養老金,是在社會保險基金中支付的,不是國家分給每一位公民的福利!

不參保不繳費的人要從社會保險基金中“分羹”,豈不是要侵害參保繳費人的利益?

我國目前實施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保險,不是社會福利! 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想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人,找社會養老保險部門是走錯門口了。

在我國,現在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但沒繳過費就能領到養老金的人群,他們是:在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前退休的職工 、2009年滿60週歲的老農民和2010年滿60週歲的城鎮居民。這些人我們誰都比不了,因為人家是祖國社會主義建沒的有功之臣! 不過這些人領到的養老金是由不同渠道發給的。一是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前退休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在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是由其所供職單位發給的(當時叫退休金);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後,他們領取的養老金(由於參保退休金變成了養老金)是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發給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社保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國社會保險法》設立的,由參保人繳費和國家為參保人繳費補貼組成)。實際就是參保人的互助行為,只不過它是由國家主管部門負責統籌管理。也可理解為“後人參保繳費供前人退休領錢”)。

二是2009年滿60週歲的農民和2010年滿60週歲的城鎮居民,他們領到的基礎養老金是國家給的(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對基礎養老金實行調整政策,我們這裡已由當初的55/月增加到了128元/月)。

基礎養老金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補貼,是國家為鼓勵參保人無償給予的,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是得不到的。

下面再回答你第二個問號,農民未來的退休待遇如何?我國農民免費承包經營集體土地,實行的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什麼時候停止勞作退休,國家沒有法律規定(至於為什麼你懂得,但他依法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後,他就權力依照法律規定年齡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只能由其本人或其家庭成員會議決定了。至於退休後享受待遇如何,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與否,也得由其本人或其家庭成員會議來決定。其本人或其家庭成員會議決定其退休了,其享受著免費承包經營土地(國家免徵農業稅後是免費的)、糧補和國家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帶來的收益他將繼續享受著,

只要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齡、參保時間、繳費年限及繳費額度都與其他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一個水平,領取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