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人,這幾種觀念可能正在毀掉你…….

地产人,这几种观念可能正在毁掉你…….

在最近剛剛結束的明源地產研究院“2018年中國房地產總裁峰會”上,參會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是“焦慮”。

表面上,這種焦慮是由於客觀條件變了,過去戰略都需要調整。而明源君認為,更多的是因為很多人站在過去看現在,對待行業對待職業的認識和方法都還停留在過去,卻發現老辦法應對不了新問題,於是產生了失落、迷茫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顛覆過去的認知和經驗是很痛苦的事,但不及時扭轉自己,很難跟得上大趨勢的步伐。比如下面明源君將要說到的7種觀念,如果不調整過來可能會拖累地產人以及所在公司的發展……

01

過度悲觀

覺得地產行業已經不行了

最近幾個月對地產行業的觀點整體偏消極。明源君後臺就有不少人問,行業是不是不行了,地產人是不是該轉行了;還有很多拿到房企offer的應屆生問,現在房企還能不能去。

首先,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房地產都是居民資產配置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沒發生重大戰爭,房地產增長趨勢都是向上的。中國目前城鎮化率才58.52%,距離發達國家主流的80%城鎮化率還有較長一段距離。長遠來說,不存在房地產行業不行的問題。

其實,就個人而言,地產行業的薪酬待遇在全行業當中依然靠前;房企對人才的重視度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優秀的人才乾地產還是能獲得應有的回報。

之所以有人覺得市場不行、行業不行,是把現狀跟過去相比,產生了落差。需要明白的是,地產行業不是現在不行了,而是此前太快,現在不過是迴歸常態。

過度消極的地產人做起事來往往縮手縮腳,最終白白錯失機會。比如說這段時間大家拿地都比較謹慎。有些手握現金的地產人,面對優質土地也是猶豫觀望,結果好地塊都讓眼疾手快的房企拿走了,那麼下一步你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呢?

02

對市場盲目樂觀

冒進決策把公司拖入泥潭

如果說過度悲觀可能會餓死,盲目樂觀則可能撐死。比如現在有一種論調認為調控很快會放鬆,樓市很快會復甦,大牛的行情還將延續。

持這種心態乾地產,往往會動作過於冒進。仍以拿地為例。過去房企高槓杆拿地能賺錢,是因為土地/物業的增值高於融資成本。現在土地/物業的增幅空間大縮水,融資成本卻不斷走高,借貴錢拿貴地,地價/物業的增幅可能都無法覆蓋融資成本;若因為拿了貴的地而不得不做高端項目,結果限價又沒放鬆,可就真要虧死;萬一還去化不佳,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地產人來說,不賭政策,不盲目樂觀,是當前第一生存要義。

對於地產未來走勢,其實很多高管都有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不會猛漲也不會猛跌,接下來一段時間,橫盤將成為樓市的新常態。鏈家董事長左暉就表示,地產行業大規模開發階段已經過去;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年初就對明源君說,未來5年以後,整個行業的毛利會下降到20%左右的水平,淨利潤在8%~10%左右。行業風口已經關閉,地產人需要擺正心態調整預期,接受並適應新常態,不要冒沒必要的險。

03

認為乾地產只有一種模式

跟不上公司戰略調整

作為從業人員,以前你認為乾地產只有一種模式是沒問題的,畢竟90%以上的地產公司發展路徑都是一樣的。你在甲房企的工作思路,帶到乙房企可能同樣適用。

現在就不行。房企無論是經營思路還是盈利模式都已經出現明顯分化。

首先,經營思路在轉變。

過去,大家推崇高槓杆上規模的模式,“快”是第一訴求。

現在,房企把現金流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降槓桿塑產品,有的甚至考慮向輕資產模式轉變。

其次,盈利模式在轉變。

過去,大部分房企的業務以住宅開發為主,通過曬地皮等增值、蓋房-賣房來賺錢。

現在,房企都在向多元化轉型,業務觸及住宅開發之外的諸多領域,如長租公寓、商業地產、養老地產、教育地產等等。這些業務都是通過持有-運營來賺錢,不再是短平快的賣房模式。

每家房企都在思考和摸索自己的轉型方向,如果你還因循守舊,將會跟公司戰略格格不入。比如公司想保現金流,即使虧本甩貨也在所不惜;你卻老想著項目怎麼樣高溢價,怎麼樣賺多點錢;再如產業地產項目,你不是先想著怎麼招商,卻想著先把配建的房子先賣出去……

總之,如果跟不上公司的節奏,幹啥都是吃力不討好。

04

認為巴結領導比提升能力

更能帶來成功

此前明源君一提到升職加薪,就經常有人憤憤不平的吐槽,“關係戶”、聽話的、會拍馬的人往往是容易升職加薪的那批人。

在過去,有這種想法也屬正常。畢竟此前行情太火爆,從業人員雞犬升天,有些人不努力,或者能力弱一點,也是有機會晉升的。正如中城新產業董事長劉愛明此前在“地產創新研習社”上說的,“挺多的成功基本跟個人的努力沒有多大關係,是供不應求帶來的……現在做總經理的,換一個行業,可能部門經理都不一定幹得好。”

市場轉向之後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比如同樣是文案,以前買房靠搶的行情,文案寫得好寫得差房子都能賣光;現在寫得差的文案,廣告投放後可能如石沉大海無消無息;寫得好的文案,效果則可能立竿見影。

對於有能力的地產人來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機會。因為房企需要的是能夠獨當一面、力挽狂瀾的人才。真正有能力的地產人,應該給予自己更多自信,勇敢地去承擔任務,只要能幫公司帶來業績,必定會得到重用。

05

不求做出好業績

只想找個安全區窩著

雞血的地產圈,也有一些佛系的人,他們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對職位晉升也沒有什麼期待,覺得把工作做完就萬事大吉。

A君,2011年進入某房企,先在行政部門,後來轉崗到職能部門。在同個崗位上待了4年,工作已經得心應手,每天基本踩點上班,準點下班,工作可謂輕鬆。雖然沒有升職,也沒怎麼加薪,但她覺得這份工作性價比還行。

萬萬沒想到的是,近期公司縮減編制,她被列入了裁員名單,所在崗位被直接撤銷掉,工作職能併入了另一個崗位。

為什麼過去多年A君都能平穩度過,現在卻不行了?

以前房企忙著衝規模,內部管理相對粗放,對員工的考核沒那麼嚴格。現在房企不可能再養閒人,凡事拿業績說話,過去你業績不佳,可能只是沒得加薪升職;現在業績不佳,可能會被降薪甚至被要求捲鋪蓋走人。比如某大型房企近期對一線銷售的客戶到訪量、成交量都做了明文規定,任意一項達不到要求都得罰款。

如果說過去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現在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可能連當士兵的資格都沒有了。房企現階段需要能共度時艱的狼,而非悠閒吃草的羊。如果你是佛系青年,房企就不適合你了。

06

過度看重經驗

認為有經驗就有價值

近幾個月房企密集人事結構調整,忙著裁減老員工的同時,跑到各大高校裡面搶奪優秀畢業生。這讓不少“老人”感到不爽。“老員工都裁掉,看誰來幹活”、“幾年工作經驗,工資竟然比不上白紙一樣的新人!”……類似的吐槽充斥在各個網絡平臺上。

事實很殘酷。正如俗話說的,地球缺了誰都照轉。房企也不會因為少了幾個老員工而停擺。當下,經驗更是沒那麼重要!

一方面,全行業縮衣節食過冬,房企更看重員工的實際貢獻。

某標杆房企,以前內部也排資論輩,員工工資按職位高低而定。近期薪資結構調整以後,員工的薪資=基本工資+崗位責任工資。其中,責任工資取決於員工承擔的責任大小、任務多少、風險高低。任何人,不管什麼職位,有無經驗,只要有能力且主動承擔更多責任,就有機會比同級甚至上級拿更多的報酬。

另一方面,房企都在修煉內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加速推進內部管理標準化,把“經驗”都被寫進了公司培訓手冊,成為大家的通用能力。

再者,地產行業已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住宅開發的商業邏輯對存量市場並不適用。明源君見過很多做存量的老總更樂意聘用非住宅領域的員工,因為他們沒有經驗包袱。

有人說,以後工作經驗將變得一文不值。明源君覺得這種說法雖然過於絕對,但地產人需要意識到的是,有經驗不等於有價值。從業多年的地產人,優勢不在於有多年的經驗,而是有更高的眼界,能夠建立起自己對行業的知識地圖;同時,形成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套方法。如果能構建個人品牌和行業人脈就更好了。

07

害怕風險

不敢嘗試新領域新工作

當前整個地產行業都處在調整階段,很多公司在進行戰略調整,不斷開拓新的業務,諸如長租公寓、特色小鎮、產業地產等。

有新業務就有人員需求。但據明源君瞭解,很多人並不願意去新業務部門,因為這些部門發展不成熟,前途未卜。有的房企通過薪資激勵,推動員工向新業務遷移;有的房企則在調整人員結構的時候,直接讓部分員工選擇轉崗或離職。

在人們看來,被安排去不成熟的業務相當於成為公司的棄子。明源君卻想說,結果可能恰恰相反。

過去,住宅開發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和晉升機會。現在新房開發市場收縮,人才整體過剩,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住宅開發領域的人才競爭已經白日化。

新業務領域則不同。對於新事物,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過程,目前,很多人就還處在前三階段,因而不願意去新業務線。這也給新業務線留下了相對寬鬆的競爭環境。

地產人對新業務完全可以抱著開放的心態。現在去開拓新業務未必不是好事,成了你就是開國功臣。失敗了也不至於有太大損失,畢竟沒有什麼積累。明源君始終相信,樹挪死人挪活。特別是那些在原崗位難以突破的人,換個航道或許還能豁然開朗呢。

點擊下方小程序,立即體驗成本管理新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