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縣王灣村幸福就在眼前

宜川縣王灣村——陝北黃土高原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傳統小村莊,如今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

王灣村位於宜川縣丹州街道,轄3個自然村,共110戶377人,其中貧困戶45戶127人。因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住房困難、產業單一、基礎落後等情況,而陷入長期深度貧困,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

宜川縣王灣村幸福就在眼前

“現在政策真是越來越好咧!鄉親們有了新住房、新產業,還在家門口做起了生意,實現了脫貧致富。”54歲的張玉成感嘆道。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的他沒想到,王灣人會“騰籠換鳥”,生活的道路越來越寬廣。

“搬”出美好新生活

住進100平方米的新家,丹州街道王灣村貧困戶楊水合非常激動。看著寬敞的房屋、明亮的燈和清澈的自來水,楊水合黝黑的臉上佈滿了笑容。

“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真是好,花了不到1萬塊錢,就住上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楊水合明白,自家生活並不富裕,如果單純依靠一家人的努力,想住進這樣的房子難度很大。

與楊水合家一樣,因為貧窮,王灣村多數村民都居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靠山而建的土窯洞或棚戶房裡。

如何改變村民的住房困境?這是宜川縣各級黨委、政府和王灣村“兩委”急需破解的難題。答案之一便是易地扶貧搬遷。

如何精準識別搬遷對象?如何確定搬遷區域?“本著‘依據政策、應搬盡搬’的原則,在搬遷對象的確定上,宜川縣按照‘戶申請、村評議、鎮審核、縣審批’的程序,將村裡無房戶、危房戶和居住在走山滑坡危險地帶的困難群眾50戶151人全部列入搬遷對象,簽訂‘三項協議’,實行‘一戶一檔’管理;在‘搬到哪’的問題上,則按照‘宜人宜居、方便生活、美觀適用’的原則,嚴格執行人均25平方米建房面積‘紅線’,聘請設計公司為村民‘量身定製’了三種戶型方案,保持了農村特有的田園風光和獨具陝北特色的民居風格。”宋雙平介紹說。

宜川縣王灣村幸福就在眼前

要搬遷,資金從何而來?

對此,王灣村“兩委”開動腦筋,多方整合資金,借力“萬企幫萬村”政策,採取房屋統規自建、企業墊資幫建的辦法,堅守搬遷不舉債的“底線”,實行補貼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專款專用。累計投資800餘萬元,建成特色民俗新居48院,50戶151名貧困群眾順利實現“挪窮窩”,住進了安全有保障的“安樂窩”。

走進王灣民俗新村,一院院安置房明亮整潔,門、窗、水、電都已安裝完畢,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一應俱全。宋雙平說:“現在大部分搬遷戶已經入住,近日將全部入住。”

在新村巷道口,遇到了從棚地幹活回家的張玉成,他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的新房看看。

白色的牆、青色的瓦、高端大氣的院門,加上院內花園式的小菜地……在藍色線條和綠葉點綴下,猶如一幅田園式的陝北民居讓人耳目一新。進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塵不染的客廳,擺放整齊的傢俱。廚房內,張玉成的妻子正在忙著做飯,看到記者進來,趕忙放下手中的活兒,熱情地招呼著。

“以前住的是土窯洞,已經有五六十年了,颳風下雨都擔心塌了。現在政府給我建了新房,住得踏實,住得安心。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貧困戶吃不愁、住不愁,生活有了盼頭。”張玉成感激地說。如今,他家還發展了4座大棚,種上瓜菜,年收入一下子突破了2萬元,一家人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宜川縣王灣村幸福就在眼前

“易地搬遷,不僅要搬得出,更要穩得住,讓貧困群眾能脫貧。”該縣縣委書記多次在扶貧工作會議上強調。

為了讓搬遷貧困群眾穩下來,並逐步過上好日子。該村“兩委”會將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將搬遷安置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按照“安置點建到哪裡,產業發展就在哪裡,產業培訓就跟到哪裡”的思路,多管齊下,以產業撐起搬遷安置點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建立了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創業脫貧臺賬,安排種植瓜菜大棚20戶,落實公益專崗7戶,入股分紅45戶,流轉土地23戶,提供務工崗位19個,使26戶搬遷貧困戶都有了兩項以上增收致富渠道,讓王灣村的貧困群眾真正“搬”進了美好新生活。

有“顏值”更有“氣質”

“沒想到在縣城周邊還有這麼美的景色,來了就不該錯過!”每逢週末,駛向王灣村的車輛絡繹不絕,遊客們對王灣民俗新村及其周邊特色風景大加讚賞。

群山環繞,碧水相連,林木茂盛,花草怡人……田園牧歌般的自然美景,使王灣村成為縣城及周邊居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特別是王灣村現代生態旅遊脫貧示範基地的成功打造,讓遊客在欣賞月亮灣生態美景的同時,還能體驗到果蔬採摘的樂趣,品嚐到特色的農家美食,感受美麗鄉村的風采。

宜川縣王灣村幸福就在眼前

“村子前幾年可沒這麼幹淨漂亮。”村民宋建成說,過去人們住的是土窯洞、走的是土路,晴天土、雨天泥,村裡垃圾亂堆亂放、汙水亂流,人都出不了門。

改變是從2016年開始。易地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在王灣村全面開展起來,全員參與、集中會戰,清理了主幹道路和村民房前屋後的垃圾。累計投資1200萬元,先後完成了硬化巷道、新建廣場,配備垃圾箱、衛生廁所、健身器材,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綠化了道路、山體和庭院,讓村子環境美如畫,村民生活更舒適。村民們高興地說:“環境好了,人心情也好了。現在的好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為全面鞏固環境整治成果和解決部分搬遷貧困戶後續生活問題,王灣村特別聘用了十餘名搬遷貧困群眾作為衛生保潔員,促進日常管理規範化。隨著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把道路讓出來,把垃圾裝起來,把庭院綠起來,把環境包起來”已經成為王灣村民的自覺行動。

王灣村的美,不僅在村容整潔,更是在鄉風文明。在易地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建設中,王灣村秉承“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的理念,聚焦精神脫貧,通過系列精神文明創建、大規模技術培訓、“愛心超市”獎補等措施,多措並舉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使貧困群眾基本實現了由“推著走”變為“領著走”的轉變。

不僅有“顏值”,更有“氣質”。現在,王灣村的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不僅寫在紙上、掛在牆上,更融進村民的心裡。宋雙平說:“通過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實現移風易俗,改變了‘髒亂差’,解決了‘庸懶散’,實現了‘真善美’,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宜川縣王灣村幸福就在眼前

“每天我都要來小廣場運動運動、鍛鍊鍛鍊身體。”夜幕降臨,在丹州街道王灣民俗新村,吃過晚飯的村民們有的在乾淨整潔的水泥路上悠閒地散著步;有的駐足在宣傳文化牆前,認真看著牆上宣傳村規民約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有的坐在月亮灣臨水的涼亭裡搖著蒲扇閒談農事,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看著這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人們很難把王灣村與“貧困村”聯繫在一起。腰包鼓了、想法充實了、環境也美了……王灣人正大步向幸福生活進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