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陸礦池算力占比下降「內情」

只有競爭才能帶來發展。隨著比特大陸旗下礦池的算力佔比下降,我們期望市場迎來良性競爭,推動數字貨幣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日前,比特幣開發者ArminVanBitcoin在推特上表示,隨著獨立礦商的加入,BTC.com與蟻池在全網總算力的佔比正在下降。

這對於幣市來講,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比特大陸擁有Antpool和BTC.com兩個礦池。在6月份,它們兩個礦池就佔到了BTC全網算力的41%,但現在只有33%。另據BTC.com數據顯示,目前BTC全網算力為48.66EH/s,挖礦難度6.39T,調整後難度約為7.97T。隨著比特幣待挖的數量逐漸縮小,挖礦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通過相關網站了解到的數據顯示,當前蟻池算力佔全網算力13.8%,BTC.COM算力佔全網20.1%, BTC.TOP算力佔全網11.7%。其餘獨立礦商算力佔全網算力約為15.28%,較過去7天增長2.28%。

比特大陸礦池算力佔比下降“內情”

目前超過90%的比特幣算力集中在不到20家企業手中,比特幣算力呈壟斷趨勢。這對於比特幣的長期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我們知道,比特幣採用的是POW工作量算法證明共識機制。在POW算法下,你獲得多少比特幣,取決於你挖礦的有效工作。電腦性能越好,算力越高,挖礦時間越長,你獲得的比特幣就越多。

POW算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由於比特幣的數量是恆定的,隨著比特幣越挖越少,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開始通過聯合挖礦來加速比特幣的獲取,礦池挖礦也就逐漸興起。

但是,礦工是分散的個體,個體是沒有影響力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聚集了礦工算力的礦池就成了礦工代表,獲得了礦工的投票權。這樣的話,算力中心化的問題就逐漸凸顯出來了。比特幣的初衷是去中心化的,所以比特幣算力一旦達到50%是十分恐怖的事情,它意味著控制50%算力的用戶可以偽造交易,偽造比特幣網絡發動51%攻擊。

2014年11月14日,比特大陸上線螞蟻礦池(Antpool),算力當月就躍居全球第3,四個月後就躍居算力第一位。沒有誰會嫌棄自己的財富過多,面對可觀的利潤,比特大陸還在2016年推出了新礦池BTC.com。

據投行Bernstein分析師估算,按照 75%的毛利率和 65%的經營利潤率,比特大陸在 2017 年的營業利潤為 30 億美元至 40 億美元,而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詹克團在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透露,該公司2017 年的營收為 25 億美元。利潤之大,可見一斑。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挖礦的真實作用是記帳,不是生產比特幣。礦工們是先記帳,再搶記帳權,搶到記帳權的一個礦工,得到系統獎勵的幣。對於礦池來講,礦池主先記帳,再把這個帳分發到下屬的礦工,這些礦工只用做哈希碰撞的計算就行了,就是幫礦池主搶記帳權。搶到了,所得的比特幣就會歸礦池主所有。然後礦池主再把這些幣按出力比例,分發給下面的礦工。

而我們從比特幣系統的角度去看礦池,看到的將是一個算力很高的礦工。這就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初衷相違背了。所以,礦池本身就是在毀掉去中心化。

一方面,比特幣作為首個誕生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市值超過整個數字貨幣市值的一半。即便近期行情下跌,但是目前6000多美元的價格和眾多大佬對比特幣未來預期的看好,也使得無數礦工趨之若鶩。另一方面,類似比特大陸這樣的公司利用自身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建立礦池壟斷算力,又違背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初衷。

最新瞭解到,目前比特大陸礦池下降原因有兩個,一是公司業務擴張,顧暇不及,公司前日宣佈在德州建立區塊鏈數據中心,比特大陸在香港上市的計劃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二是對手礦池ViaBTC算力上升。

其實,無論比特大陸下屬礦池算力是否下降,這都是一場資本之間的遊戲。各大資本之間互相角逐,歸根結底還是利益的競爭。可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是巨頭對於行業的壟斷。

只有競爭才能帶來發展。隨著比特大陸旗下礦池的算力佔比下降,我們期望市場迎來良性競爭,推動數字貨幣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