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解放後的親身經歷

(趙芝蘭口述,耿留栓整理)

我叫趙芝蘭,黨員,二九年出生於盧氏沙河鄉果角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今年已七十五歲。解放前以租住地主土地為生。為種這些地,全家被迫離開村子,住到荒山坡上的一個茅草棚子,生活十分艱難。

四七年農曆七月下旬(文中年月均為農曆),盧氏第一次解放不久,工作隊來到沙河,建立了區人民政府,區長姓何。後果角村也來了工作隊。隊長張廷選(後任盧氏縣縣長),成員有楊新民、趙立元、吳旭榮。工作隊進村後,貧苦農民歡欣鼓舞,異常高興。我們全家也從山坡上搬回村子。九月。村成立了農民協會,主席叫長保,副主席的名子已記不起。我也參加了農民協會,擔任婦女代表。

工作隊和農民協會積極向農民宣傳翻身解放道理。講農民受苦的根源,特別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對我啟發很大。我作為婦女代表也積極向姐妹們宣傳男女平等,婦女要當家做主的道 理。我們還辦起了識字班。教大家唱“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等革命歌曲,以及認“共產黨”“毛主席”等字以及自己的名字,時間雖然只有一兩個月,但已喚起了貧苦農民的覺醒。

但好景不長,九月二十幾,沙河一個大地主就帶著還鄉團回來了,他們從馬後峪,沿果角、劉家村一線向沙河奔襲。工作隊聞訊後,連夜從沙河、果角撤離。隨區政府工作隊撤離的當地貧協會成員,除我之外,還有鄧先鵬等人。我們村農會副主席撤的稍晚一點,後騎馬攆工作隊到半路被國民黨部隊打死。一路由我帶隊。我們走後,父親為免遭還鄉團殺害,帶領全家背井離鄉,到靈寶一帶逃荒要飯。

區政府和工作隊翻馬家嶺到縣城,縣政府已撤往胡莊,大街已空無一人。我們迅速連夜爬山越嶺,頂著小雨,到胡莊。當夜,我們就住在玉谷地裡,第二天,縣政府把各地來的工作隊、農會成員集中起來撤向山西老革命根據地。

我們從盧氏沿洛寧、澠池方向,撤往山西陽城,從盧氏到陽城走了一個月零五天。全部步行走路。由於河南正處於“拉鋸”階段,基本是曉宿夜行,過了黃河,才敢在白天行軍。

到了陽城,成立了後方留守處,主任是陝縣人,主要是紡棉、織布,以供部隊使用。從盧氏來的八個女的,全分到留守處。這幾個女的,除我之外,有權梅榮、代玉民、張桂枝、王玉蘭、耿小強、魏紅彩,還有一個小名叫小女子。在山西停了三個多月,四八年三月洛陽解放後,我們又從山西返回河南,四月從濟源、過黃河,五月到河南魯山,很湊巧,返回又是一個月零五天。到魯山後,我們八個女的。又全部分到河南予西軍區衛生處醫院,四八年六七月,我們參加了攻打盧氏三門抱竇寨戰役。

攻打抱竇寨戰役相當激烈,記得有64團,我主要參加傷病員救護和醫院防衛,前後1個月,每天入院二、三百人。晚上輪流站崗,守護傷員,每晚四個,二男二女,男的站兩頭,女的站中間,為了將傷病員送往陝州,在欒川黑裕,每天要淌三十四道河,從此腿受了涼得了關節炎。事後給我評一等模範功臣。

抱竇寨戰役後,在盧氏縣城召開了慶功大會,會上給我發了自來水筆,筆記本,印紅字的白襯衣,領導還特意給了一匹馬,讓我騎回家看看。當時部隊已寄了立功喜報,地方政府敲鑼打鼓送到我家,當地政府對我家按軍屬進行了照顧,我就迅速返回了部隊,後來,我隨部隊到陝縣黑龍灘醫院,解放後,回到盧氏,參加了鎮反、土改以及一系列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運動。

在攻打抱竇寨戰役期間,於六月三日,在欒川幹壕,經過醫院指導員蘇雲武(後為盧氏縣政府局長)介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期間,鬥爭形勢是異常殘酷的,也有個別人怕死怕苦,逃離了部隊,我能在那樣的惡劣環境中,為革命做出點微簿貢獻,感到十分榮幸,我已過“古稀三年”願後代人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把祖國和家鄉建設得更好。

(整理於二00四年國慶期間)

(注:趙芝蘭是原盧氏縣副縣長張修夫人,系我表姑。此文系在成都看望所寫)(此文曾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政協文史資料》(第21期)上刊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