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解放后的亲身经历

(赵芝兰口述,耿留栓整理)

我叫赵芝兰,党员,二九年出生于卢氏沙河乡果角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今年已七十五岁。解放前以租住地主土地为生。为种这些地,全家被迫离开村子,住到荒山坡上的一个茅草棚子,生活十分艰难。

四七年农历七月下旬(文中年月均为农历),卢氏第一次解放不久,工作队来到沙河,建立了区人民政府,区长姓何。后果角村也来了工作队。队长张廷选(后任卢氏县县长),成员有杨新民、赵立元、吴旭荣。工作队进村后,贫苦农民欢欣鼓舞,异常高兴。我们全家也从山坡上搬回村子。九月。村成立了农民协会,主席叫长保,副主席的名子已记不起。我也参加了农民协会,担任妇女代表。

工作队和农民协会积极向农民宣传翻身解放道理。讲农民受苦的根源,特别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作为妇女代表也积极向姐妹们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要当家做主的道 理。我们还办起了识字班。教大家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革命歌曲,以及认“共产党”“毛主席”等字以及自己的名字,时间虽然只有一两个月,但已唤起了贫苦农民的觉醒。

但好景不长,九月二十几,沙河一个大地主就带着还乡团回来了,他们从马后峪,沿果角、刘家村一线向沙河奔袭。工作队闻讯后,连夜从沙河、果角撤离。随区政府工作队撤离的当地贫协会成员,除我之外,还有邓先鹏等人。我们村农会副主席撤的稍晚一点,后骑马撵工作队到半路被国民党部队打死。一路由我带队。我们走后,父亲为免遭还乡团杀害,带领全家背井离乡,到灵宝一带逃荒要饭。

区政府和工作队翻马家岭到县城,县政府已撤往胡庄,大街已空无一人。我们迅速连夜爬山越岭,顶着小雨,到胡庄。当夜,我们就住在玉谷地里,第二天,县政府把各地来的工作队、农会成员集中起来撤向山西老革命根据地。

我们从卢氏沿洛宁、渑池方向,撤往山西阳城,从卢氏到阳城走了一个月零五天。全部步行走路。由于河南正处于“拉锯”阶段,基本是晓宿夜行,过了黄河,才敢在白天行军。

到了阳城,成立了后方留守处,主任是陕县人,主要是纺棉、织布,以供部队使用。从卢氏来的八个女的,全分到留守处。这几个女的,除我之外,有权梅荣、代玉民、张桂枝、王玉兰、耿小强、魏红彩,还有一个小名叫小女子。在山西停了三个多月,四八年三月洛阳解放后,我们又从山西返回河南,四月从济源、过黄河,五月到河南鲁山,很凑巧,返回又是一个月零五天。到鲁山后,我们八个女的。又全部分到河南予西军区卫生处医院,四八年六七月,我们参加了攻打卢氏三门抱窦寨战役。

攻打抱窦寨战役相当激烈,记得有64团,我主要参加伤病员救护和医院防卫,前后1个月,每天入院二、三百人。晚上轮流站岗,守护伤员,每晚四个,二男二女,男的站两头,女的站中间,为了将伤病员送往陕州,在栾川黑裕,每天要淌三十四道河,从此腿受了凉得了关节炎。事后给我评一等模范功臣。

抱窦寨战役后,在卢氏县城召开了庆功大会,会上给我发了自来水笔,笔记本,印红字的白衬衣,领导还特意给了一匹马,让我骑回家看看。当时部队已寄了立功喜报,地方政府敲锣打鼓送到我家,当地政府对我家按军属进行了照顾,我就迅速返回了部队,后来,我随部队到陕县黑龙滩医院,解放后,回到卢氏,参加了镇反、土改以及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运动。

在攻打抱窦寨战役期间,于六月三日,在栾川干壕,经过医院指导员苏云武(后为卢氏县政府局长)介绍,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期间,斗争形势是异常残酷的,也有个别人怕死怕苦,逃离了部队,我能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中,为革命做出点微簿贡献,感到十分荣幸,我已过“古稀三年”愿后代人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好。

(整理于二00四年国庆期间)

(注:赵芝兰是原卢氏县副县长张修夫人,系我表姑。此文系在成都看望所写)(此文曾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协文史资料》(第21期)上刊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