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P2P出借人,平台备案期过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变?

目前,P2P平台备案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根据各个地方部门的要求的时间来看,这个阶段主要是提交自查报告,各地要求提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比如北京要求是10月15日,浙江是9月15日,山东是10月8日,广东是10月10日,深圳是10月12日,贵州是9月27日……可以看出,北京要求提交的时间相对较晚,为10月15日。也就是从时间点来看,这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那么结果是怎样的呢?

根据最新的数据,从全国来看,提交自查报告的P2P平台只有300多家,截止到11月6日,小编发现,从接入第三方网贷平台——网贷之家数据的运营中的平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运营的P2P平台为1235家,当然,实际的肯定比这个数要大。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假设,假设提交了自查报告的平台为400家,且这400家平台都通过了合规检查等一系列手续,表明可以继续运营的话,这就意味约68%的平台将会被淘汰,这并没不是重点。

假设备案后运营的平台可能会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呢?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及政策的要求小编认为未来P2P理财可能会呈现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最后留下的都是那种确实在做放贷业务且纯作为中介的平台,头部平台会占大部分

按照整改要求,那种做假标的、搞自融的平台肯定会死掉,国家也不可能给他立足之地;另外,头部平台由于自身的实力及业务的真实性、可靠性留下来的可能性会比那些小平台大很多。

作为P2P出借人,平台备案期过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变?

第二,出借的利率会相对现在更低

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大环境,按照现在的情况及央行的动作,预计合规检查完成后的一段时间甚至更长,为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银行有可能继续向中小、民营企业定向降准,从市场需求来说,各企业缺钱的情况将会得到一定地缓解;

另外一方面就是出借人信心逐步恢复。对于备案、合规检查完成后留下来的平台,大家的信任度会比较大,很大资金又会流入P2P平台,这样一来,降利率(年化收益)是很显然的事了。

作为P2P出借人,平台备案期过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变?

第三,出借的灵活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2018年的挤兑潮过后,相当部分平台意识到了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性,问了保险起见和更加稳定,部分平台可能会推出更多地中长期标,而短期的标的,如1月标这种类型可能会少很多。确实,从目前来看,很多头部平台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作为P2P出借人,平台备案期过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变?

这是小编总结的三个主要变化。那么对于出借人来说,平台备案期过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变呢?小编认为一方面还得甄别平台和标的的可靠性,还有一点就是要调整好心态,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去看待备案后P2P行业,逐步适应平台的新变化!

作为P2P出借人,平台备案期过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