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爲美,我們還真得掂量下,因爲有時候大衆喜歡的並不代表著美

以何为美,我们还真得掂量下,因为有时候大众喜欢的并不代表着美

人到中年,就會進入亞健康狀態,體重早就超過標準,看著隱隱隆起的小腹部,再看看那些健美人士的馬甲線,心中頓時無限嚮往。於是,開始狂熱鍛鍊,譬如快走、騎行和俯臥撐等,但腹肌卻遲遲不肯呈現。

以何为美,我们还真得掂量下,因为有时候大众喜欢的并不代表着美

圖注:綿竹年畫童子

現代人以平坦的腹部為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卻追求隆起的小腹,這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就有體現。藝術史學家海因裡希曾描述過這一現象:“15世紀,人物的腹部總是被畫成脹鼓鼓的樣子,往一旁墜著,它本身並不美……”海因裡希認為它並不美,但顯然在文藝復興時期它是一種美。

以何为美,我们还真得掂量下,因为有时候大众喜欢的并不代表着美

圖注:破洞牛仔褲

歐洲是這樣,中國何嘗不是這樣,大腹便便一度被認為是富態。這在興盛於清代乾嘉年間的綿竹年畫上也有體現。綿竹年畫原稱為門神畫,門神是祈福納祥的藝術,寄託著人們的質樸希望。門神有武門神和文門神之分,然而不分文武,綿竹年畫中的門神都是大肚腩。至於那些年畫童子,則個個都是胖嘟嘟的手臂,肥嘟嘟的臉蛋,活脫脫就是一個小胖墩。

其實可以理解,因為古代物質生活遠不如今天富足,只有富人能吃得又飽又好,豐腴的身材象徵著富足,隆起的腹部象徵著健康的生命,而健康的、富足的當然是美的。所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男裝流行過“鵝腹”——用材料填充腹部使之隆起,換句話說,文藝復興時人想盡辦法都要給自己搞一個富足美麗的小肚子。至於年畫中的胖子,大抵也是此類意思。

以何为美,我们还真得掂量下,因为有时候大众喜欢的并不代表着美

圖注:綿竹年畫門神

可見,以什麼為美,還得看處於什麼樣的時代。如今我們在大街上走一走,估計很多老人都會生氣,不少年輕人都穿著破洞牛仔褲。但老人們不明白,現在是以破為美的時代。從外觀上來說,本來就更適合休閒場合的牛仔褲,多幾個裂口、破洞,也是種裝飾,原本單調的牛仔褲看上去會更年輕一些。但近年來的牛仔褲有愈發破爛的趨勢,這就有些像乞丐裝了。其實,破洞牛仔褲並不能代表著什麼時尚或叛逆,它不過就是美國嬉皮士文化的一種翻版罷了,遲早會被主流文化拋棄。

以何为美,我们还真得掂量下,因为有时候大众喜欢的并不代表着美

圖注:綿竹年畫童子

最近,在抖音等小視頻上,“麵筋哥”的歌聲似乎挺火爆。一個披頭散髮的男人,唱著含混不清的歌詞,也難怪在選秀節目中,評委韓紅會生氣地讓“麵筋哥”下去。因為對於一個歌手來說,咬字吐字這關都過不了。但“麵筋哥”憑著對歌唱的執著,火了起來。看來以什麼為美,我們還真得掂量掂量。因為有時候大眾喜歡的,並不代表著美,他們或許只是看膩了學院派歌手的程式化表演,想換換胃口而已。(彭忠富/文;10-27《勞動午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