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匯:P2P合規檢查階段如何挑選平台?

今年8月中旬,全國範圍內開展了P2P合規的行動。P2P合規檢查包括:

1、機構自查

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下發後,已經有很多平臺積極行動組織高管一起逐條學習,也有平臺已經啟動律所、會計事務所、信息披露等合規工作的對標。據第三方網絡統計,目前至少有357家P2P平臺已啟動合規自查或已提交自查報告。

2、自律檢查

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上海互聯網金融協會均啟動自查自糾工作或者下發自查自糾通知。

3、行政核查和檢查彙總

108條清單和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監管文件由國家級機構發佈,但負責檢查落實執行工作的部門還是各地方金融辦,平臺在合規檢查的啟動時機、節奏以及標準上還要和地方金融辦保持高度一致。

還沒有納入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面臨的結局一點都不意外,那就是退出。這個時期挑選平臺是關鍵,著重看以下幾點。

1、資產模式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網絡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符合“小額分散”的業務模式主要有信用貸、車貸、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

2、信息透明

包括借款人信息透明和資金透明,也就是說,借款人合同裡要包含詳細的借款人信息,並可以對其進行查驗,以判斷信息是否真實有效。

3、平臺信息

根據監管的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比如平臺是否接入了銀行存管,是否有icp許可證等。

在經歷過2018年監管整改的洗禮後,P2P平臺大浪淘沙過後,相信留下來的大多都是相對優質的平臺,只要出借人依據個人資金情況、需求來制定投資計劃,並謹慎篩選,一定可找到靠譜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