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爲什麼長期被貶低,認爲是山村野夫的書法?

首先看是誰會這樣說?這肯定是唐代以後的人說的嘛!唐代和唐代以前的人根本不會說,也沒有這樣的概念啊!

中國的書法,唐代以前是一個什麼狀態?我們可以用萬紫千紅來形容。

因為,唐代以前寫字可以任意寫自己喜歡的或者擅長的。比如,篆書一般是不寫。但是,隸書、草書、行書、魏碑這些書體是可以任意寫的。因為當時沒有統一的書寫規範,漢字的發展也處於從隸書向楷書統一過度的時期。

魏碑為什麼長期被貶低,認為是山村野夫的書法?

魏碑為什麼長期被貶低,認為是山村野夫的書法?

北魏時代的《爨寶子碑》還是隸書的範疇。但是,已經與漢隸大不相同了,卻保持了隸書的爛漫天真的大自在情趣。

王羲之時代大家主要是寫隸書,而且,隸書也是各有各的隸書風格,但是,這些隸書也在向楷書進化發展,魏碑就是從隸書由大眾集體創造出來的新說法風格。

由於魏碑是從隸書發展而來,又是從不同隸書風格中發展的,所以,魏碑的書法風格也是不必隸書的風格樣式少多少。這就難免像隸書一樣,優秀書法和一般書法並存的現象。

魏碑為什麼長期被貶低,認為是山村野夫的書法?

北魏晚期東魏時代的《敬史君碑》已經有一些王羲之的筆法。

有的人只是看到一般的魏碑,就批評所有的魏碑,這是不公平。而且,魏碑也有傑出的書法作品傳世。例如《瘞鶴銘》、《鄭文公碑》、《爨寶子碑》、《敬史君碑》等等,書法成就非常高,這是我們今天也學習的重要書法經典。

隋代有科舉,所以,書法的統一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可惜,這個朝代世界太短,唐代繼承隋代的科舉制度遺產,推行科舉制度,促進了文字規範統一。

所以,唐代和唐代以後,書法只有楷書、行書和草書。而且,行書是最大眾的書法。其他書法如篆書、隸書、魏碑基本退出日用書寫。尤其是隸書,唐代以後,學習這種書法的人極少。

唐代以後的書法主要是王羲之的書法體系,而且把王羲之的書法也放在一個一家獨尊的地位了。而魏碑書法沒有一個“名人”當家,加之不提倡學習魏碑書法,所以被汙為“山野村夫”所為,這是一種偏見。

清代,以康有為為代表的學者提出魏碑有“十美”,第一次為魏碑的書法藝術成就“平反昭雪”。今天,魏碑已經是我們學習書法藝術的重要經典了。我們應該珍惜這一部分書法遺產。同時也應該善於甄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