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题材新变化

中国玉雕的历史有几千年,长久以来,玉雕的题材集中于宗教、山水这样的题材,玉的形象甚至在人们心中有些固化。然而,如今新一代玉雕师的崛起以及跨行业的背景融合正在让玉雕行业发生新的变化。

本期,IGI就带各位感受一下玉雕题材中那些不同于传统风格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佛相到人相

传统的玉雕人物最为常见的是宗教主题,弥勒与观音这两者几乎成了玉雕中的代表。

如今70、80后的年轻玉雕师正逐渐成为行业的中坚,而他们不会仅仅固守“男戴观音,女戴佛”这样的规则。比起端庄但雷同的佛像,年轻的玉雕师喜欢把丰富的人物表情加入到玉雕中。

玉雕题材新变化

左图:传统玉观音         右图:创意萌脸佛

玉雕题材从佛面到人面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玉雕师对个性的理解。他们更愿意从生活化的角度解读作品,而不只是崇拜高高在上的神灵。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题材新变化

雕刻师的视角从向神灵的仰视,转化为对天下生灵的侧写。


变化之二:复杂到简练

清末玉雕工艺对精巧细致的追求也延及现当代玉雕,业界长时间来很注重工艺的复杂和精细程度。

但如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些玉雕师受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开始尝试将西方的简练风格运用到玉雕中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题材新变化

变化之三:功能性到审美性

传统的玉雕题材常集中于几个特定的物象,因为国人喜欢将一些具体的事物赋予抽象的美好寓意,所谓借物抒怀。比如用貔貅象征财富,蝙蝠象征福气,这种印象在人们脑海中长时间占据主流位置。

长久以来人们佩戴这样的玉雕件,其目的更多的是在其背后的俗世寓意,而非欣赏其玉工之美。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现在的玉雕师对玉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理解,他们会更关注玉雕本身的工艺和审美性,而不拘泥于特定的寓意主题。一些没有太多寓意但是很有特色的造型,比如讨人喜欢的萌宠类,甚至单从审美角度塑造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玉雕中

玉雕题材新变化

传统荷花与现代创意

右图作者:于丰也 《留得残荷听雨声》


荷花在传统玉雕题材中寓意“和谐、好合圆满”,但生活中不可能总是圆满完美,“留得残荷听雨声”,有时候换个角度残缺也是一种美。

玉雕题材新变化

玉雕中出现的这些风格转变,有些跳出了传统的思维框架,如果以传统的思维来看,不免觉得搞怪、夸张,甚至引来非议。但是,我们纵观历史,正是因为有了变化才让每个时代有了各自鲜明的特色。

中国玉雕的巅峰技艺发展至今已历明清两朝,我们现在的时代,只有以足够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这些变化,才能够孕育出“经典之外”的当代玉雕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