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題材新變化

中國玉雕的歷史有幾千年,長久以來,玉雕的題材集中於宗教、山水這樣的題材,玉的形象甚至在人們心中有些固化。然而,如今新一代玉雕師的崛起以及跨行業的背景融合正在讓玉雕行業發生新的變化。

本期,IGI就帶各位感受一下玉雕題材中那些不同於傳統風格的新變化。


變化之一:佛相到人相

傳統的玉雕人物最為常見的是宗教主題,彌勒與觀音這兩者幾乎成了玉雕中的代表。

如今70、80後的年輕玉雕師正逐漸成為行業的中堅,而他們不會僅僅固守“男戴觀音,女戴佛”這樣的規則。比起端莊但雷同的佛像,年輕的玉雕師喜歡把豐富的人物表情加入到玉雕中。

玉雕題材新變化

左圖:傳統玉觀音         右圖:創意萌臉佛

玉雕題材從佛面到人面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玉雕師對個性的理解。他們更願意從生活化的角度解讀作品,而不只是崇拜高高在上的神靈。

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題材新變化

雕刻師的視角從向神靈的仰視,轉化為對天下生靈的側寫。


變化之二:複雜到簡練

清末玉雕工藝對精巧細緻的追求也延及現當代玉雕,業界長時間來很注重工藝的複雜和精細程度。

但如今,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緊密,一些玉雕師受外來藝術風格的影響,開始嘗試將西方的簡練風格運用到玉雕中

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題材新變化

變化之三:功能性到審美性

傳統的玉雕題材常集中於幾個特定的物象,因為國人喜歡將一些具體的事物賦予抽象的美好寓意,所謂借物抒懷。比如用貔貅象徵財富,蝙蝠象徵福氣,這種印象在人們腦海中長時間佔據主流位置。

長久以來人們佩戴這樣的玉雕件,其目的更多的是在其背後的俗世寓意,而非欣賞其玉工之美。

玉雕題材新變化

現在的玉雕師對玉有著自己的喜好和理解,他們會更關注玉雕本身的工藝和審美性,而不拘泥於特定的寓意主題。一些沒有太多寓意但是很有特色的造型,比如討人喜歡的萌寵類,甚至單從審美角度塑造的形象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玉雕中

玉雕題材新變化

傳統荷花與現代創意

右圖作者:於豐也 《留得殘荷聽雨聲》


荷花在傳統玉雕題材中寓意“和諧、好合圓滿”,但生活中不可能總是圓滿完美,“留得殘荷聽雨聲”,有時候換個角度殘缺也是一種美。

玉雕題材新變化

玉雕中出現的這些風格轉變,有些跳出了傳統的思維框架,如果以傳統的思維來看,不免覺得搞怪、誇張,甚至引來非議。但是,我們縱觀歷史,正是因為有了變化才讓每個時代有了各自鮮明的特色。

中國玉雕的巔峰技藝發展至今已歷明清兩朝,我們現在的時代,只有以足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這些變化,才能夠孕育出“經典之外”的當代玉雕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