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比杀人犯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悲伤逆流成河,比杀人犯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哈喽,Everyone~

曾经最喜欢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改编成Movie上映了,虽算不上一个死忠粉,却奈何不了炸翻天的朋友圈评论。

电影的内容和结局虽进行了大部分的调整,但总的来说,既显露了亲情,亦描述了青春期时的友情与爱情,还捎带了一点师生情。只是看电影时,左右两边无语凝噎梨花带雨的妹纸着实让人怜惜...

让我感到内心压抑、无法呼吸的不是电影情节,而是语言暴力!杀人于无形,不费吹灰之力,可以让一个人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死神的镰刀可怕吗?与语言暴力相比,却是不值得一提。

校园语言暴力

电影中的易遥,就是遭受校园语言暴力的最好例子。刹那间随风四散的消息,让她成为了整个学校的病原体。

“私生活真是太不检点了”,“真是不干不净”,“医生都亲眼看见了”...

黑暗中锋利的刀尖随着这一字一句,在她心脏上进行着深深浅浅的刻划,仿佛可以听到鲜血滴答滴答砸下来的声音。

如吐着信子的毒蛇,吸食着易遥的生命。一个看似缓慢却又迅疾的过程,从最初美好的芬芳鲜艳,眨眼间枯萎凋零,最后化为被人肆意践踏的荒芜与粉尘。

“你们杀过人吗?”,“你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做过的事有多恶毒”,“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人”...

一个原本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女只有在死亡时才能进行最后的反击,她用自己的生命对所有施暴者、冷眼旁观者、软弱同情者施以惩罚和质问,让他们记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他们每一个人。

家庭语言暴力

有数据显示,51.2%的孩子,都遭受过家庭语言暴力。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你真是个闯祸精”,“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每天都活的小心翼翼,敏感又脆弱,生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在语言暴力下长大的孩子,真的很辛苦。他们除了要努力消除这种暴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警醒自己日后不要成为这样的说教之人。

毕淑敏在《家问》中有一段文字写到:

在纷乱和丑恶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

家长不经意之间的语言暴力,也许将来的某个时刻,会在社会中重新返还到自己身上。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将要遇见的人,是不是一个已经成长为和你一样的施暴者。

社会语言暴力

Kimi去世时还蒙受着键盘侠漫天飞舞的语言攻击,甚至在他之后,连好朋友都无法幸免。

不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双手,凭借着文字毒药一刀又一刀地捅向了这些脆弱的公众人物。

越来越多的明星选择了关闭评论。因为,那些隐藏在华丽皮囊之下的键盘施暴者可以心安理得的攻击着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并以此为乐趣。

狰狞恐怖如斯,似瘟疫般席卷充斥在网络国度。这只是我们能看到例子,那我们看不到的呢?是不是还有更多数不尽的人在遭受着语言暴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职场语言暴力

WTS持枪杀人事件刚刚结束,一个工作稳定尚无犯罪记录的程序员居然向他的同事开火。

我们大胆来揣测一下,或许又是语言暴力惹的祸。可能是达不到领导的要求而被训斥了,Maybe同事之间有了语言争执,也许合作方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无论是什么原因,事件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了”,“像你这样蠢的,还能干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搞这么复杂,你脑子里装的都是水吗?”...

就算你没有被这样骂过,你身边也一定有人被这么骂过。脸皮薄点的这时候估计已经哭了,成年人能在外面哭也一定是真的被伤到了。

职场语言暴力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在那一刻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大型的施暴现场就已经形成。

能相遇是缘分,已不易,为何还要徒增悲哀?无心的言语,或出于好心或出于私欲,你都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刻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就像那个新闻一样,很有可能为你带来的是杀身之祸。

悲伤逆流成河,比杀人犯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如黑洞一般无边无际,沉落在洞底的受害人看不到阳光,失去希望,只能苦苦挣扎着,绝望着。

好好说话,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莫要让自己的语言转化成暴力真的成为刀子,伤害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 / END / ————

虽未见过你,但有我陪你。一个属于PM自己的研习港湾,不会让你孤寂~

语言暴力,你遭受过没?

PM们下期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