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許多家長在輔導或督促孩子學習時,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孩子的“定力”問題了。孩子做作業不專心、漫不經心、東張西望,總是“坐不住”……這些表現都是關於孩子專心程度的問題。研究表明,孩子學習時的專注程度,對孩子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學習效果均會產生重要影響。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學習時更為專心呢?我們提出以下八個策略,供廣大家長借鑑參考。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策略1:根據孩子注意力的發展規律,安排孩子的學習計劃

心理學實驗表明,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如下:7~10歲的孩子可以連續集中注意力20分鐘左右;10~12歲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在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在30分鐘左右。如果事物比較有趣、新穎,高年級孩子完全能做到保持注意力40分鐘。因此,家長可根據上述孩子注意力的特點,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與休息時間。

策略2:營造相對安靜、較少干擾的環境,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為孩子準備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環境有助於孩子投入學習,減少分心,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例如,孩子在學習時,關小電視聲音,避免大聲說話,把會誘惑孩子的東西拿走。當然若孩子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尤其是學習和思考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如,跟孩子說話等)。當然,也應該把握好度,適當的“干擾”有助於培養孩子抗干擾的能力。在家庭中,不應長期讓孩子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學習作息,否則孩子在其他環境中會很難專注,尤其是高年級孩子。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策略3: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情,適當地轉換任務

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儘量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情,巧妙地轉換任務,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例如,家長可以安排孩子前1小時做語文作業,每間隔25~30分鐘休息5~10分鐘,可以先朗誦課文,再抄寫新字詞,再完成後面的習題。然後,接下來的1小時做數學作業。

策略4:幫孩子做好“精力管理”,按孩子注意力日週期節律安排任務

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行為和活動,瞭解孩子大約在什麼時間段容易犯困、在什麼時間段老想著跟別人玩、在什麼時間段能安靜做作業,根據孩子注意力起伏的特點,合理安排時間。例如,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決定每天放學回來16∶00~17∶00、晚上20∶00~21∶00是學習時間,每隔30分鐘可以稍作休息。家長需監督孩子執行所制定的日程表,當然偶爾的調整是可以的。

策略5: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讓孩子同一時間只專注一件事

讓孩子同一時間只專注一件事,培養專注的習慣。由於學生一心二用的能力較弱,家長不應該讓孩子同時專注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例如,家長不應該要求低年級孩子既聽課又做筆記,只要孩子能認真聽課就可以了。當然,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孩子把板書抄下來就另當別論了。如果孩子在同一時間專注某事(如專心寫作業、專心朗讀等),事後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這可以讓孩子明白專心做事是正確的、值得肯定的。以後,孩子也會懂得專心做事。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策略6: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延長孩子學習時專注的時間

興趣可以有效地增加孩子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表揚和肯定。因此,家長需要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給予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激發對學習的興趣。為孩子買輔導書、課外書時,挑選一些有趣的、生動的書籍。有趣的學習材料,可以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以無意注意帶動有意注意,提高學習效率。

策略7: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

注意學習中間的休息。孩子不能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家長應該允許孩子在學習一段時間後進行休息。請記住,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經歷了一天的學習後,讓孩子早睡並保證睡眠時間不少於9個小時。在睡眠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休息和成長。家長應該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