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還在爲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每5戶消費者加入,就可以讓一畝土地脫毒;每10戶消費者加入,就可以讓一個農民健康耕作;每100戶消費者加入,就可以讓5個年輕人留在鄉村工作;每1000戶消費者加入,就可以有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鄉村。”

石嫣,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中國社區支持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重要推動者。

在她眼裡,農業不只是農民的事情,是所有人都應該關注、負責的事情。本屆A20,她來到現場作分享演講——《分享收穫:重建人與土地的連接》。

分享收穫農場是我和先生兩個人共同創辦的,我們兩個人都是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接下來我將用三個問題來回答大家的疑問。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博士為什麼要當農民?


我們從事的很核心的原因,是受到我和我先生導師的影響。《四千年農夫》是我們翻譯成中文的,是一位美國土壤局的局長1909年來到中國,1911年完成的。我第一次讀到這本書就被震驚了,那一年正好在美國的一個農場工作。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當我們做農業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到其他國家的一些模式,但是當時作者最崇拜的是中國農業的種植方式,可以持續幾千年同時養活了這麼多的人口。美國的農業,雖然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率,也極大地破壞了農田的環境和土壤。因此,這本書引發了我們對於農業的一些反思。

我到很多地方做過調研,我意識到我們看到的光鮮食物的背後,做農業生產的人,是很難承擔更多我們大家所期待的社會責任的人。你想讓農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現在他們是掙扎著要為生存所依靠的人,我們如何把更多的社會責任加到他身上?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第二個問題是比較受關注的食物浪費問題。農業的碳排放在整個的產業鏈端,貢獻率是非常大的。現在從農田到餐桌之前已經浪費了三分之一,所以很多創新農業項目都在解決其中的問題。

比如在很多發達國家,他們就有專門的剩食餐廳。這個餐廳的所有食材都是還沒有壞,但是馬上就要被拋棄的、或是長得非常醜的食物。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還有一點我覺得需要大家去關注的是,當我們過去談農業的時候,可能很多談到的是農業本身,但是其實現在農業更多延伸的一個新的名詞,從國際的概念上來講叫“食物體系”。

當我們談食物的時候,不只是在談農業,還在談健康的飲食。現在就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其實糖和煙一樣,會使人上癮,過去就有人提出,我們在菸草上標註“吸菸有害健康”,未來是不是在可樂上也標註內含14塊方糖的含量。

現在在中國這樣的食物教育知識和課程是非常稀缺的,這也是當時我們選擇做農業背後的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我們需要重新讓更多人來定義什麼是真正的食物。現在每個人的飲食都不只是影響到我們自己,比如說我們中國人吃肉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很多研究機構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最近我去紐約參加了一個世界經濟論壇的會議,所有會議的餐,幾乎60%-80%是素食,而且有很多在硅谷創業的新項目,就是以素食為主產生的食材,能夠形成一種新的引領大家飲食風尚的潮流,這些領域也是大家需要關注的。

剛才我給大家介紹的這些問題背後,是我在2008年去美國的一個農場工作了半年,全部的時間都在農場種菜,但是我在那裡學到最多的不是種菜技術,而是他們的CSA的模式。

CSA講的就是怎麼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建立模式,所有的會員要提前預付費,在本地150-200公里以內的生鮮農產品直接從產地配送到家裡。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這就解決了農業中的兩大痛點:1、農業生產中自然風險的問題;2、生產者資金的現金流都非常受限制的問題。

從農業生產自身的角度來說,其實並沒有農民一定想要變大的,如果我經營100畝土地就可以掙到足夠的收入,為什麼要經營200畝土地,並且這並不意味著你將有更多的收益?

因此,在這背後是一種新模式的興起,比如說農夫市集又重新興起在像英國、美國等很多的歐美國家。

今年我去聯合國糧農組織開會的時候,大家達成了兩個共識:第一是生態農業要被全球政府更多地支持,形成更大的規模;第二是要測算食物的真實成本。比如說土地汙染、環境汙染的成本,是沒有被消費者所支付的,這些成本要由未來政府的相關科研機構測算出來,進而應該如何更多的補貼、支持生態農業。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分享收穫是在這個背景下創辦的,當時我和我的愛人看到了所有以上的這些社會問題,我們覺得做研究已經很難解決社會關注的一些痛點了。所以我們就想先從自己真正經營好一個農場開始,從一個小的點去改變社會的問題。

2009年我們在北京開辦了小毛驢市民農園,同時我們也在農場舉辦了兩個人的婚禮,這個婚禮是全國最早的有機婚禮,我們在農場裡舉辦了有機生態食材的婚宴,邀請的也都是農場主的朋友。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價值觀會在未來更多80後、90後的生活選擇中,成為他們願意去消費的一種生活方式。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為什麼養雞的時候要養鵝?


這是我們在北京的第一個基地,當時配送的蔬菜是這樣的一個模式,大家可以看到蔬菜都是比較單一的。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後面我們在北京的順義有了第二個基地,這個基地差不多50多畝,主要以農業的設施大棚為主。又過了兩年,我們租了第三個基地,把每個基地運營好以後,當你的消費市場飽和之後,再運營下一個基地。

所以現在我們在北京一共有三個基地,兩個基地都在順義所在的鎮上。我們現在蔬菜的生產情況,全年能夠達到差不多80-90個蔬菜的品種,每週配送的蔬菜品種是30多個。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作為一個農民,需要非常多的智慧和知識,農民並不是被社會淘汰的職業,你要運營一個農場,需要對水、電、建築、農業的生態學、種植等多方面的瞭解,實際上運營好一個農場,對農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我們在農場的過程中,也有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培養更多的新農人。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超過你自己能力的方式去投資農業的生產端,農業的生產端一定是隨著需求和你自己的能力逐漸再去投入。

比如說最初我們的農場,大家來了就是坐在地上吃飯,逐漸人越來越多,就在大棚裡和倉庫裡吃飯。再後來我們有更多的人來之後,在農場裡又改造了一個小的餐廳、食堂,可以舉辦很多活動。農場自己還做了7間很小的民宿,也是在原有房子的基礎上改造的。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在有情懷的同時,我覺得做農業也應該關注農業裡很多科學性的部分,比如說我們的水土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測,我們自己還建立了這樣一個沼氣的循環系統,現在做飯是用沼氣,農場的廢物都可以放到沼氣池裡進行發酵,就形成了一個農場的循環體系。

這個圖片是我自己畫的,從生活和生產兩端,完全可以形成一個永續的循環模式,現在因為自己農場的養殖量還不夠,還需要購買一些牛糞、羊糞,但是這樣一個基地通過五年的時間,會達到非常好的生態修復。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農場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好,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來到,比如說刺蝟和蛇。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蚯蚓,現在農場蚯蚓的數量越來越多,我想說一個數據,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我們來到第一個順義基地的時候,測土壤的有機質是1.5%,華北平原土壤的有機質大概是不到1%,而我們經過了五年的工作以後,現在土壤的有機質已經達到4%以上,幾乎接近東北的土壤質量。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我覺得這個數據是非常重要的,新農人不只是去做更好的產品銷售,還要保育土壤,土壤是公共品,是農場裡最重要的財富。

我們也有一些農場養殖的部分,也在給會員進行配送,包括雞、豬、雞蛋,還有農場的水果,現在的配送箱裡,會員可以選擇他希望要的農場產品列表。

他們手上的黃手絹是什麼植物染色而來的?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這是我們在北京呼家樓小學做的一個食農教育的課程,孩子們拿的黃色手絹是拿什麼蔬菜染色而成的?是紫色的洋蔥皮。

這也是告訴孩子們,農耕的課程不只是種菜,很多布的染色就是通過植物染色,它是生活一個很重要的組成。

我們每年暑假做三期夏令營,是以土地為主導的課程。同時,我們每個月辦一次新農人的培訓,這個培訓是特別接地氣的,在我們農場住一週,每天有半天時間在農田裡耕作,剩下半天時間我們去講CSA農場是如何運營的。我們後來也出版了一本書,叫《大地之子》。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我們在超市裡很多時候看到的西紅柿和我們農場的西紅柿有很明顯的區別。

真正作為一個農業一線的生產者,也意味著你要重新定義這兩個詞,有的時候在城市的生活看似是奢侈,但是實際上是清貧的。在農村的生活看似清貧,但是有時候是奢侈的,你吃到的是最新鮮的食物。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我們自己這個農場一共有差不多60個人在工作,右邊是老農人,左邊是新農人。

鄉村振興的背後是人能不能迴流,如果我們只是把資金、土地不斷從農村抽出去,那麼鄉村是不會振興的,只有人回來了,而且在這個地區做產業,有更多人生活在這個地方,再配套上政府的公共服務,這樣的一個地區才會真正的振興起來。

所以我們這些年培養了差不多100多個返鄉青年,現在分佈在全國各地,有一些已經做出了自己的農產品品牌。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同時,我們也像A20一樣,每年辦一次CSA大會,這個大會最早從人民大學開始,今年將是第十屆,12月在成都舉辦。我們借用這個平臺去推廣CSA的理念,作為消費者、生產者,其實都可以在本地發起一個CSA的項目。

這個會議裡,大家一直很有激情地去討論,而且這裡面有更多是以生態的方式在耕作的農業生產者。

去年我們邀請了全國100位各界的領袖,共同發起了一個“有種、有種”的倡議,這個倡議我們今年會繼續做。在每年的大會上,有一個種子交換的活動,如果大家在各地有一些老的品種或者你自己保存下來的品種,可以在這個大會上帶來,進行品種的交換。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曾經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我選擇做農場,是不是我現在的同學都很羨慕。

這句話也演變成了現在政策裡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讓農民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

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社會鼓勵年輕人去成為醫生、教師、律師,但是一個人一生有多少時間是需要律師、教師、醫生的?而農民,是從你出生開始到你去世為止都需要的。

一旦我們這個社會總是不斷鼓勵讓更多的人逃離鄉村或者離開土地,這是對每個人的飲食都不負責任的一種說法。

我希望通過我們很多人的努力,至少讓農民這個既古老又新的職業,可以被更多的人接受。就像在我們團隊裡這樣的一群年輕人,至少以後不會再被他們的父母認為說他們的選擇是一種逆向的或者說有悖於社會潮流的選擇方式。

最後是我的一張照片作為結束,是我們生產的西紅柿,它是一個醜西紅柿,但是我覺得它很像人在微笑時候的樣子,所以把這張照片獻給大家!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分享結束)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農業是所有人都應該負起責任的事情。

農民還在為生存掙扎,憑什麼要求他們種出更健康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